史念海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历史地理学十讲》汇聚了其学术成果的精粹,以十个专题分别从我国的古今气候、人口迁徙、版图规模、交通运输、城市演变、经济重心等方面厘清历史地理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治学严谨,用详实的史料、严密的论证再现了我国古代历史时期地理的发展与沿革,为历史地理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地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首档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9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 这本书在电视节目的基础上,提炼精华,条分缕析,使电视内容得到了完整呈现。书中出现的地名覆盖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大到数省区域,小到一条街道,都能找到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故事,勾起那些既精彩又独特的乡愁记忆。
本书介绍了周公的生平与功绩。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 元圣 和儒学先驱,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的古文字功底深厚,能够充分利用金文等周公同时代的记录来复原周公的生平事迹及当时的政治背景,用当时人的视角来观察周公的为人、执政等情况。因此本书中展示出来的,是处于周公的时代的周公,尽量减少了后人对周公的描述。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
李润英、陈焕良译注的这本《山海经(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精)》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 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其中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东线》系列丛书,由著名军事作家朱世巍先生撰写。它全面而详细地讲述了二战中苏德战争的整个过程。全书以丰富的地图、表格和图片资料,以及洗练、洁净的文字表现,展示了苏德战场上震撼人心的浴血大搏击与攻防力量的大转换。 《东线:辽阔的南方大地》承接上部《东线:巴巴罗萨与十八天国境交战》,主要讲述了国境结束交战后,德军攻入苏联境内,面对苏军的顽强抵抗和各地战局,德军统帅部围绕战争下一步的展开方向进行了激烈辩论,*后,夏季和秋季战役的决战焦点由中部转向南部,相继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斯摩棱斯克和基辅战役。德军虽然取胜,却失去了进攻莫斯科的宝贵时间。围绕这一战役方向改变的得与失,史学界争论至今。
该图该图成品尺寸为580×862mm,包含有北宋疆域图(1111年)、辽东地区、云贵及岭南、北宋中心区域图4幅大地图。以地形和政区叠加的方式,全面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疆域范围及地形地貌,对读者深入了解宋朝
《民国文人地理丛书·漫道南国真如铁:西南漫游记》为“民国文人地理丛书”的一种,是我国近代教育家侯鸿鉴1933年为考察教育,漫游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诸省,出越南,再到香港的游记,主要记录了上述各地的教育行政及教育状况、风土人情、山水风景等。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当时各地的相关状况,而且还可把它当做一本不错的旅游指南。
距离人类*遥远的地方,就是地球的*南端和*北端 南极和北极,它们被统称为极地。南极是人类*晚发现的大陆,那里遍地被冰雪覆盖。放眼望去,只见白茫茫的广阔平原。北极没有大陆,只有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它附近围绕着众多岛屿和北美洲,还有亚洲的部分沿海地区。极地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那里四季无花、风雪肆虐、夏天短暂、冬夜漫长,而这个苦寒无比的世界,依然给极地动物们提供了自由的生活空间。在四季无花的北极,那里住着冰原上的霸主 北极熊。它们不仅是北极冰原上体型*的食肉动物,也是世界陆地上*动物。它们有着浑圆的身子,厚厚的毛发,看起来十分憨厚。除此之外,严寒的北极还生活着许多耐寒、适应力强的动物。聪明的北极狐、活泼的北极兔、老实的驯鹿,以及凶猛的北极狼。数百年来,它们在极地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南极大陆
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格局受到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已成为影响当前国家间关系、国际格局及秩序变动的重大因素。在世界格局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行进过程中,中国开辟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步伐不能停止。该书稿结合疫情带来的影响,重新评估中国开辟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机遇与方案,研判新老的问题,重新规划操作路径,直接切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环印度洋地区推进的具体问题,理论与实践并重,形成系统的、全局性、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引入国际战略格局、军事发展态势、各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运输方式的进步等多学科、多视角的考量,以期在印度洋出海大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研究上开拓更为宽泛的研究视角,将多领域、多学科的前沿知识引入国际问题研究领域。
本书通过165幅地图将长达2000余年错综复杂且常常居于动荡不安中的俄国历史生动地描绘出来。本书除了描写俄罗斯的战争和扩张之外,还大量表现那些并不那么引人注目的细节:从饥荒和无政府主义,到海军扩张和发达的内河航运系统。时间跨度从公元前800年至苏联解体,是了解俄罗斯历史的手册。内容包括: 战争和冲突 从公元200 400年哥特人的胜利征战,到二战结束时德国人战败和冷战的结束; 政治 从中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到革命、君主政体的瓦解和苏联的解体; 工业、经济和交通 从1891 1917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到开垦处女地运动和重工业的发展; 社会、贸易和文化 从修道院的繁荣,到农民的不满、劳改营和俄罗斯族人的地理分布情况。
该图采用正背双面设计,地图幅面大,并含有地形地貌、古今对照。折叠设计,共含有唐朝疆域图(741年)、唐朝疆域图(820年)、西域地区图、岭南地区图、唐朝中心区域图6幅大图。用地形 政区叠加的方式,全面
广阔无边的大海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人类从中受益匪浅。航海贸易让各个国家的商品得以流通,让人们之间的文化得到交流,为人类走向现代化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海商更多情况下被称之为 海盗 ,尤其是明朝时期,海盗势力十分强大。他们时而为商,时而为盗,亦商亦盗是明朝时期海盗的重要特征之一。拥人数万,持船过千,在海上割据一方,和朝廷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自认为可以自给自足的中国选择了闭关锁国,实行了 片板不得入海 的政策,导致中国与海洋失去了联系,海洋事业没有得到良好地发展。封建制度下产生的必定是封建思想,让拥有古老航海文化的中国陷入了一段黑暗的历史时期。 海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相当重要,海洋经济是国家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放弃海洋就等于放
《山海经》是一部非常奇特的书,在短短的三万一千字的篇幅中,记载了上古社会地理、天文、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还保存了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被称为古人生活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这本书,古代学者已经作了很好的注释和考辨,现代学者也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不过这部书古奥难懂,现有的注释多援引古人注解,不太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所以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这部《山海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注释和翻译,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旨在希望更多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