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开放的,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武康大楼是上海的一座地标性百年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蕴含和强烈的艺术气息。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始建于1924 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座外廊式公寓大楼。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现今积极开展居民自治和弄管会自治,国际化程度高。 口述历史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并广为世界各国应用的公众记忆历史的记录方式。口述历史相较于大历史,是一种公众记忆的微观历史。口述历史在复原历史方面,有其他任何档案、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口述史是为城市发展和历史保护留下鲜活资料的重要途径,是保存城市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记忆的重要载体。居民口述历史从平民的角度反映一个时代的
刺杀孙传芳的传奇女性施剑翘、追随司徒雷登44年的傅泾波、亲历过东京大审判的高文彬、被淡忘的 中国考古学之父 李济、守候敦煌60年的绘画大师常书鸿 这些近现代人物,穿越历史的烟尘,在李菁的笔下复活,他们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传达着难以言喻的感动。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万里、曾培炎、陈锦华等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亲历者真情讲述 本书精选我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通过对万里、陈锦华、谷牧、龚育之、刘鸿儒、曾培炎、徐匡迪、龙新民等约60位老领导、老同志进行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改革开放40年中诸多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全面回顾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事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内容涉及审判 四人帮 台前幕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前前后后、中美建交始末、邓小平南方谈话细节、独生子女政策的由来等。书中所有文章均为亲历者第一人称讲述,他们多为重大事件亲历者、决策者,并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位。
口述历史的整理与研究目前在国内外方兴未艾,本书详尽介绍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作者唐纳德·里奇,现任美国参议院历史室特邀历史学家。他毕业于纽约城市学院,在马里兰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编过“特威恩口述历史系列”丛书,出版了几部美国历史教科书及多部学术著作。他曾提作画美国口述历史协会会长,也曾在美国历史学会等研究机构任职,并以其20多年的访谈经验于美国各地主持各种口述历史计划及研修营。因对口述历史的特殊贡献,他曾获得代表美国口述历史界崇高荣誉的“理查德·利奥波尔德奖”和“福里斯特·波格奖”。
本书是历史学家刘家和先生学术、生活的自述,由其学生陈宁整理成书。书中以漫谈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刘先生在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上的主要思考,如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并将问学经历、治学经验、学术转向、为人处世等相关方面统摄其中,较全面地呈现了刘先生的学术底蕴和人格风范,令读者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织的语境中,领略刘家和先生的勉力为学、淡泊处世的人格魅力。
本书旨在通过访谈自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成长起来的40位华人社会学家 例如苏国勋、周晓虹、边燕杰、赵鼎新、周雪光、林南、谢宇、叶启正等人,探索中国社会学40年来的重建之路、本土化方向、对中国社会变迁及改革开放的认识等。在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40周年之际,本选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及整个社会科学快速发展、整体提高的*好证实,将对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年轻一代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大众对社会学的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书通过对胡福明、袁宝华、王梦奎、陈锦华、刘鸿儒、伍绍祖、龙新民等49位老领导、老同志的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中诸多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事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内容涉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写作和修改经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兴建三峡工程决议通过前后,香港、澳门回归,中国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等。书中所有文章均由亲历者以*人称讲述,他们中有的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有的在党和国家重要部门任职,是改革开放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堪称改革开放史的 活字典 活资料 。本书既有对史实的回顾,也有亲历者和见证者心路历程的呈现,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了历史,可以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手资料,也可以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新时期党史读本。
《林崇德口述历史》主题是展示一个中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知识分子成长生涯,自述爱国、爱党、爱学术、爱教育和爱学生的历程。作者要表现自己一生的追求和理念:把忠心呈于国家,把孝心献于长者,把爱心奉于社会。作者要对心理学界说的话是: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具有国际化;要对教育界说的话是:培养出跨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要对社会说的话是: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只要在人生十字坐标上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都能发光发热。全书以十章展示了作者身为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发展历史:家乡,入学,投身基础教育,重回故校,构建思维心理学,构建基础教育观,学术带头人之路,老骥伏枥志千里。作者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求实求是的原则,因此对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口述历史、回忆录的形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二十多年间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始末,以口述史的形式,让亲身经历和见证新中国历史的老领导、老同志追忆细节,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党史国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党史读本。本书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主编,收录了陈锦华、王立诚、阎明复、邓力群、苏维民、李雪峰、熊向晖等50余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录、口述历史,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和宝贵财富。
本书通过对胡福明、袁宝华、王梦奎、陈锦华、刘鸿儒、伍绍祖、龙新民等49位老领导、老同志的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中诸多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事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内容涉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专享标准》的写作和修改经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兴建三峡工程决议通过前后,香港、澳门回归,中国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等。书中所有文章均由亲历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他们中有的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有的在党和国家重要部门任职,是改革开放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堪称改革开放史的“活字典”“活资料”。本书既有对史实的回顾,也有亲历者和见证者心路历程的呈现,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了历史,可以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可以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新时期党史读
该书精选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通过对数十位老领导、老同志进行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改革开放中诸多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全面回顾全国各地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事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书中所有文章均为亲历者第一人称讲述,他们多为重大事件亲历者、决策者,并长期担任省部级领导职位。书中既有对事实的回顾,也是亲历者心路历程的呈现,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党史读本。
《口述史研究》是由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关于口述史的连续性出版物,计划每年出版2期,此为第四辑。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2篇,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捷克与中国的14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与环境研究,口述历史、记忆与认同,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教学,以及口述历史经验总结与思考等专题展开跨学科与跨领域探讨。此外,还收入书评书介5篇,这些作品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口述史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口述史研究》第三辑将继续秉持 回顾性、前瞻性、多元性与跨学科性 原则,围绕口述历史的理论、方法与跨学科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3篇,来自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16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叙事与医学、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与企业(商业)研究、口述历史、社区规划与历史建筑等专题展开跨学科和跨区域讨论。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于2023年9月份,正式启动 尼山文库 儒学学者口述史 项目。计划对儒学界、文化界年高德劭、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儒学名家、文化名家进行专访,以口述史形式全面系统呈现他们的成?经历、学术专?、主要思想等。组建学术指导委员会和执行小组,聘请张立文先生、安乐哲先生、陈来先生为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聘请温海明先生为执行小组总牵头人,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为工作平台,广泛联系海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积极参与该项目。 儒学学者口述史(第一辑)收录了李锦全、张立文、骆承烈、成中英、孟祥才、宋志明六人的口述史文稿,内容涉及上述学者求学、治学、修身、立业的方方面面。呈现了中华儒学发展演变史的历史面貌,展现了当代儒家学者的学术特色和精神追求。
该书精选我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通过对王茂林、于幼军、杨汝岱、孙英等数十位省部级老领导、老同志进行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改革开放40年中诸多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全面回顾全国各地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事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内容涉及陕西经济体制改革的曲折历程、义乌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前前后后、重庆计划单列往事、四川改革开放的起步与扶贫工作、玉树灾后重建、凤阳大包干等。书中所有文章均为亲历者*人称讲述,他们多为重大事件亲历者、决策者,并长期担任省部级领导职位。书中既有对事实的回顾,也是亲历者心路历程的呈现,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党史读本。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典型代表。本书作者团队历时5年多,采访了120多位红旗渠修渠劳模、普通民工及红旗渠精神传承人,整理出近120万字的访谈内容,形成117篇人物口述录,入书72篇。本书以抢救性的口述史,还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 一穷二白 的基础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场景,弘扬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红旗渠精神,展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战天斗地的劳模风采。书中的人物故事展现的伟大精神,将激励新时代儿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但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实际开始于1948年中国共产党接掌鞍山钢铁厂,并于1949年7月9日正式成立鞍山钢铁公司。在成立大会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赠送贺幛 为工业中国而斗争 ,由此揭开了中国工业化的序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鞍山钢铁公司的 三大工程 又是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工业项目中最早实施的。在1958年国际形势变化后,鞍山钢铁公司又在破除以苏联 马钢宪法 为代表的一长制基础上,发展出了被毛泽东主席称为 鞍钢宪法 的管理制度,由此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作为一种以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 活生生的人 为核心对象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口述史学由于其研究(实践)主体、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用途)与传播(呈现)形式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它在当代的发展呈现出日益明显的跨学科特征与趋势。正是如此,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口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也引起众多相关学科的重视与关注。 基于此,本书精选了近20年来已在国内公开发表的41篇与口述史学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希望以此呈现当代中国口述史学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与趋势。具体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性别研究、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学?档案学与博物馆学、体育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以及医学等等。
。。。
《光前裕后:一百位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分上下两卷,上卷为五十位苏州评弹人演讲录,下卷为五十位苏州评弹人访谈录。 苏州评弹人演讲录以 评弹与江南社会 系列讲座的形式,遍邀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评弹人前来演讲交流,共计辑录五十讲。每一篇演讲稿均经整理并由演讲者本人审核认可。演讲者中包括评弹艺人、研究者、创作者、管理者、爱好者等各类人士,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苏州评弹这一传统曲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生存、发展、变化以及其在各个阶段与社会的互动的情况,以全景式、多角度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了解文字材料以外大量的历史细节。 苏州评弹人访谈录收录了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苏州评弹文化研究中心成员历年来采访评弹人所得的口述史五十篇。这些口述史学涵盖了评弹艺人史、书目史、书场史、听客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