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功业 悲剧的性格 明朝名臣张居正出身寒门,历经科考,从秀才、举人、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迁任内阁次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直至内阁首辅,兼帝王之师。十年宰相任上,张居正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新政,进行一系列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史书上称他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其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负盛名的 三大改革家。 然而这样一位深谙为官从政精髓、颇具治国安邦奇才的政治家、改革家,生前尊荣备至,死后却惨遭辱没;其临危制变、力挽狂澜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也付诸东流。这固然与一代改革家诞生在无法改革的时代有关,也与他复杂矛盾的性格有必然联系。一方面,他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勇于任事;另一方面,他独断专行,贪财好谗,
本书稿是作者继出版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孙髯翁传奇》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作者以史实为依据,深情的笔触描写了700年前,元朝著名政治家赛典赤,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西南边陲,鼎新革故,在全国首创行省,为元朝在云南设立行省的任行政长官。并且用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赛典赤迁省府于昆明,以德抚滇,关注民生,屯田安民,改良币制,殖兴矿业,兴文重教。在云南省首建大型水利工程 松华坝水库,整治昆明六河。云南出现了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文教兴盛,政通人和,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让读者通过轻松阅读的同时,了解云南的历史文化和塞典赤的人格魅力。
北宋时期王安石的变法,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一直饱受攻击与诟病,尽管也有一些辩诬之作,但总体影响不大。梁启超的《王安石传》则是20世纪为王安石及其新法翻案的首出之作,基本奠定了近代以来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基调,影响深远。本书详尽叙述了荆公的时代、荆公的传略、执政前的荆公、荆公与神宗、荆公的政事,分民政财政军事教育选举等;荆公之武功、罢政后的荆公、新政的成绩、新政的阻挠与破坏,荆公之用人与交友、荆公之家庭、荆公之学术与文学等。梁启超在该书中引用多种史料钩沉发微、衡量是非,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王安石、一段真实的北宋中期的历史。同时,梁启超也借王安石的政治主张抒发自己的改革理想。
暮气的清朝,为何*终成就了英雄、将军、宰相左宗棠? 以晚年入值军机为例,他负责 神机营 ,直接领导皇家禁卫军,统领各路大内高手,承担起保护大清朝廷的安危。他到底以何取信,凭什么自稳? 1875年起,他占据3倍于法国面积的新疆,完全有能力独立建国,而朝廷始终如一信任,全无隔阂。这与曾国藩1864年打下南京后遭遇极度猜忌,被逼自剪羽翼,构成强烈反差。朝廷对两人态度判若云泥,背后原因难道不值得深探? 左宗棠一生个性彰显,缺点明显,际遇却平步青云、骤然显贵,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 1000年来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 之一。他人格真实,处世智慧,办事风格虽备受传统争议,*终却创下中国1200年内无人能及的大事业。 《左宗棠的正面与背面:为官有术,做人有道》一书,选取左宗棠毕生9个关键面: 选择、交友、修身、创新、识才、用
小说《大汉开国丞相萧何》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战争基本上采取避实就虚的写法,把主要的篇幅放在写战争中的人物形象,写萧何与刘邦等人之间的矛盾纠葛,成功地塑造了萧何形象,同时也塑造了刘邦、韩信、张良、樊哙、项羽等一批历史英雄人物。在忠于历史的前提下,选用民间故事和传说,进行必要的虚构,不仅使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在内容上反映了秦的灭亡到楚汉战争这类重大的历史事实。萧风、刘星亮、萧垠编的《大汉开国丞相萧何》摒弃了戏说、穿越的手法,描写的主要人物和设计的重要情节,均有史可稽,符合历史的真实。除严格采撷文献所载的内容外,还吸取家谱、传奇、戏曲等作品中的精彩养分,融为一体。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读左宗棠,总能让人得到精神激励、文化提升、方法启示。 左宗棠精神,是创新勇气,是民族骨气,是“中国精神”。它不是标签,不是图腾,是特定时代锻造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 左宗棠文化,儒学为根,中西兼容,博大深沉。他做篆体书法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被众多领导人和企业家奉作座右铭。 左宗棠方法,从他收复新疆的战略中得到过大启示;王震将楚军路线图当过活教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借鉴它来反击日军。 左宗棠半生置身战场、革新官场、开辟商场,风波叠起,总能化险为夷,智慧深不可测,留下太多待解谜团。 正面事迹,背面心迹,一个“看不见的左宗棠”,通过徐志频著的《左
从嘉应到东京,是青年黄遵宪人生和思想路上的主要经历。黄遵宪在嘉应遭遇太平天国十万大军攻打嘉应州,中间经历广州、北京多次乡试落第后在顺天乡试中举,在东京找到医治清帝国腐朽症药方而著书立说,这构成青年黄遵宪的基本人生历程和思想发展脉络。本书以青年黄遵宪人生路上的政治景观为线索,切入其人生和思想的研究,以揭示黄遵宪思想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袁世凯在朝鲜的死对头是谁?甲午战争时他在干 什么?他处理教案为何会赢得西方人赞许?苏杭甬路 一案他为何主张向英国借款?洹上养疴时为何与段祺 瑞越走越近?为何与严修感情深厚?如何将毕桂芳从 一个小领事提拔为黑龙江督军兼省长?辛亥之际为何 与汪精卫交往?为何与唐绍仪分道扬镳?民国二年正 式就任大总统的仪式是怎样的?民国四年“二十一条 ”谈判时为何敢向日本提出索赔的要求?“二十一条 ”签字前,他作了怎样的演讲?洪宪称帝时他如何一 意孤行? 徐忱编著的《袁世凯画传》中部分珍贵照片来自 美英等国大学图书馆、英文原版史料或书籍,有的图 片来自《东方杂志》等百年前的刊物,如袁世凯与其 弟袁世辅垂钓图等,均属难得一见。图文并茂,还原 历史,袁氏当国,国运几何?
本书参照了中华书局1989年重出的《饮冰室合集》影印本。为方便读者阅读,编辑过程中,一律采为现今通行的新式标点,部分人名译法按当今译法做了括注;并选配了一些图片。 《李鸿章传》有别于传统的人物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模式,作者秉着“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的独特历史视角和批判精神,“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又与同时代的欧美政治进行比较,既有英雄相惜,也有批评叹惋——“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意识创新,论述严谨,旁征博引,评判公允,可谓是人物传记中的经典之作,读来耳目一新,启人心智。 粱启超著就的《李鸿章传》一书,力图还读者一个真实的李鸿章,一段真实的历史。《李鸿章传》有别于传统的人物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模式,作者秉着“天
《知行合一王阳明》是关于的传记作品。 《知行合一王阳明》简练地介绍了的一生,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历、应试、政治、改过、讲学、贬谪、剿匪、平逆、晚年,等等,并辅以六十余幅相关稀见图片,图像、遗迹、作品等等,均包举无遗,让你全面了解的传奇一生同时,也轻松读懂阳明**的核心精髓——心即理、**、致良知。
庞大的文明史对于个体的人生来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它在为我们讲述人类昨天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如何去解读今天周围的一切。历来善于从历史中获得经验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他所在的时代中的强者。而这些经验又大多来于名臣之手,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位成功的帝王诸侯背后必有一个大智大勇的名臣相助。所以,要想学习他们处世,治国的成功之道,必须要了解各路名臣的用谋之道。本书精选25名名相名臣智谋选粹点评,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古代政治家的智谋之道。
张居正改革,是封建社会后期*的一次改革运动。它类似著名的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力筹富国卓有成效,在史书上得到公允的评价。张居正个人的命运也与改革的先辈们一样坎坷不平,遭遇到不幸的结局。 十六世纪的社会历史条件,赋予张居正改革以特有的时代风貌,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改革思想,比以往的改革具有更为深刻的内涵和复杂的情结,致使此次改革的成功与失败,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张居正是个性不凡的政治家,他从寒微中奋起,当了十年首辅,将改革从政治推向经济,修明法度,强化监督,近民便俗,惠农利商,使衰败的王朝一度恢复生机,人称“救时宰相”。在风云际会中,他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却又独断专行,用人不当,以致祸发萧墙。他饱读经书,倜傥豪放,冷峻严酷,威震当朝,却又兼有泼皮样的身手。伟大与渺小、无情与
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肯定者誉其为 完人 ,谓其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谓其成就 震古烁今 ;否定者则谓其为 吾祖民贼 , 民族罪人 ,谓其愚诚而不顾 民族大义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切尽在书中。
纪晓岚,中国历*强的学霸,其编纂的《四库全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位文化巨人。其一生巧妙运用“三窟哲学”与乾隆帝、刘墉、和珅共事,在关键时刻善于逆袭,以机锋妙趣来营造气氛、化解冲突,兼具谏臣和弄臣两种角色,因而能游走于权力中心,游刃有余。 纪晓岚在清朝乾嘉时代居于高位、负有盛名、学问淹贯,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是一位文化巨人。其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有关他的民间传说之丰富,在整个封建社会具有他这种地位的人当中是罕见的。 纪晓岚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贡献的文献学者,是一位文化巨人。其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所做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而且截
翁同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有凡晚清重大朝政活动,诸如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等无不参与。生平篇集中介绍了他在担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和工部、刑部、户部尚书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国子监祭酒等职务期间。的重大施政活动;思想篇则对其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教育、人才、荒政、变法等思想进行归纳、阐述和评价,旨在揭示和反映他在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是如何追踪时代、与时俱进的;学术操守篇扼要介绍了他在文化艺术方面,尤其是诗、书、画三方面的造诣,以及他洁身自好、拒受贿赂、扶正抑邪、乐善好施、清正廉介的可贵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