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注释本)一套三册,将近代中国显赫、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以及以他为首的湘军集团写得栩栩如生。小说在史实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通过大大小小的战事以及此起彼伏的矛盾,还有波谲云诡的官场,刻画了曾国藩以大局为重、以江山为先的英雄人物形象。《曾国藩》(注释本)的精彩之处还在于注者对一些专深的名词做了注释,既增强了可读性,又方便了读者。
沈家本(1840 1913),清末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清末钦定修订法律大臣、法部尚书、宪政编查馆副总裁。沈家本著述丰富,有传世经典《历代刑法考》。沈家本犹如一座桥梁,联结着中国古代与近代甚至现代,同时,联结着世界东方与西方,被誉为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人。 本书是清末法学家沈家本的传记,通过描述他的一生,可使人们更多地了解这位法政宿将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也客观地揭示了清末的社会和政治情况。全书史料丰富,细节动人,可读性强。沈家本作为中国封建法制的掘墓人和中国近代法制的缔造者,在其所处历史场景中有社会的、政治的、国家的和法律的方方面面问题,面对真实困境和尖锐矛盾,他都能担当大任,敢于化解风险,革故鼎新,矗立时代潮头。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六卷,为周顺昌《烬余集》校辑;中编六卷,为周顺昌本人研究资料汇编;下编二卷,为与周顺昌研究相关的五人传记资料与五人墓题咏。 一、周顺昌《烬余集》有四个版本体系:(一)《四库全书》本《烬余集》三卷,有1986年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一为《福州高挡纪事》《申详税监变异缘由》和《吏部揭帖》,卷二为尺牍二十五通,卷三为《送中丞绵贞周公南归序》《龙树庵放生池记》《募建弥勒阁文》《题竺坞募田疏》《题血书莲华经》以及诗十首;(二)清嘉庆年间虞山张海鹏刊《借月山房汇抄》第十六集本《烬余集》四卷,有1920年上海博古斋影印本、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本、1985年北京中华书局影印《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一为《福州高挡纪事》与《申详税监变异缘由》,
清代人物,尤其是有影响的高级官员的传略,目前各种书籍介绍较多,且很详尽。但有系统的按部门的,将一个部门中的主要官员全部列入,则尚缺如。为了补足这一点,本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整理先祖父有关清代人物著作手稿时就开始收集这些人物史料,准备编纂一部清代官员系列史料丛书,始名为《清代高级官员全录》。 本人自幼与先祖父生活在一起,深受老人家的影响,每日看他坐在堆满一本本参考书的案前,不知疲倦的埋头写作,站在祖父书桌旁,看着那一叠叠写满了隽秀毛笔字的稿纸,虽然我看不懂,但我想那一定是祖父一生所积累的知识和才学的记录。因为忙于著述,祖父对我们的教诲不是很多,但有空就教我们识字,给我们讲历史故事,教我们背诵古诗词,鼓励我们好好学习立志将来做大事。在我幼小的脑海中深深印铸着祖父那不倦学习和勤
他生于离乱之世,长于寻常巷陌,虽为一介布衣,却胸怀大志,不甘居于人下,立志学习帝王之道,成就一番伟业。他在历史机遇中审时度势,顺应时变,终于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首位丞相,成为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小说着力表现了李斯师承荀卿,学成事秦,通过投奔吕不韦而逐渐成为秦王殿前的得力谋士,施展军政才华,佐助嬴政一统六合的历史功绩。秦朝建立后,他又以其政治家的谋略建言郡县制,定制颁法,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作品内容生动,史料丰富,通过对李斯风云一生的描绘,映现了战国后期和整个秦国的历史画卷。
本书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郑观应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经历和活动,并将其著作、思想放在他的经历和活动中进行考察,勾画了郑观应从传统商人到近代商人、从传统知识分子到近代思想家的丰富复杂的人生历程。本书的特点是将郑观应的经历、活动、著作、思想放置到时代、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了细密的考订,透过郑观应的人生,从一定的视野再现了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过渡的复杂艰难历程。
故事发生在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时期。楚国贵族蔫贾遭令尹斗椒陷害,伐宋失利,被押解回都,途中遭剑客刺杀。幸有忠臣相助,其子荔敖与母亲毁容求存,避难云梦乡,改名孙叔敖。 孙叔敖斩杀双头怪蛇,适逢云梦乡遭遇水患.,乡人以其触怒水神沉湖惩之,其母代子受过投湖身亡。期思县狐丘丈人收留孙叔敖,将毕生积累倾囊相授,孙叔敖如饥似渴,并得遇红颜成家立业。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毛遂自荐,主持治水,倾尽家资。然首次治水失败,他被诬陷、遭殴打,身陷囹圄竟不改其志,历时三载,治水不辍,终于修筑了我国历史上座水利工程期思陂,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 孙叔敖胸怀大志,来到郢都,甘为下等门客,在贵族排挤、斗椒寻仇的夹缝中卧薪尝胆,偶以“南图淮水,北饮黄河”之谋倍受庄王赏识。他孤身
暂无内容简介。。。。。。
沈家本(1840-1913),清末有名政治家、法学家。清末钦定修订法律大臣、法部尚书、宪政编查馆副总裁。沈家本著述丰富,有传世经典《历代刑法考》。沈家本犹如一座桥梁,联结着中国古代与近代甚至现代,同时
暂时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