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中共党目前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传奇人物。生前,他身上光环耀眼。他是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陕甘宁边区的连任参议长、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他奔赴黑土地,历任北满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新中国建立后,他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死后,他却是“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主角,被开除党籍。高岗离世已经50余年了。他的人生拐点始终吸引着人们去猜测。 这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高岗的传记,是作者磨砺了15年的心血之作,力图拂去岁月的灰尘,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高岗。
《刘英自述》是张闻天夫人刘英“口述历史”的精选本,分“自述”、“附编”两部分。“自述”讲述了她1979年以前的坎坷经历;“附编”汇集了她对于几位老革命家、老战友以及中共七大的回忆。全书真实地再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深刻地记述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张闻天、陈云、胡耀邦、杨尚昆、胡乔木、王震、李立三、潘汉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性格特征,生动地展现出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和坚强党性。《刘英自述》语言生动,内容权威,融思想性、史料性于一体,堪称“口述历史”之精品,对于了解和研究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明,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凭借苏联的扶植,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操控中共最高领导权,积极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王明堪称中共“左”倾第一人。悖论的是,抗战时期,王明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踏上留居苏联的不归路,著书立说攻击中共和。 作为的主要政治对手,王明是如何成长发迹的?如何掌握中共最高权力的?又是如何在高层斗争中沉落的?作者依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对王明的一生做了客观公正的评说。本书采用了由王明的儿子提供的珍贵照片,并参考了王明夫人的回忆资料和中组部内部**,真实、可信、生动。
本书是国内首次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左宗棠传记。 作者采取了通常的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观点评价和谋略阐释等方面,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左宗棠的人生和智慧,及其所处的晚清大变革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历史脉搏,是西方数十种《左宗棠传》中的经典之作。 晚清时期出生于湖南湘阴的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但青年时怀才不遇,直到中年才因友人推荐步入仕途。随后,他在对抗太平天国运动、收复边疆战役和洋务运动中证明了自己是一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时人称之“再世诸葛亮”。
《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1976)》是 周恩来生平系列 的第三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在1966年至1976年这个共和国极为特殊的岁月里,周恩来忍辱负重、苦撑危局,殚精竭虑保护干部,千方百计维持经济运转,果断处置林彪事件;在病魔缠身的晚年岁月,周恩来同江青一伙较量,把邓小平重新推上前台等等这些历史的内情或迷局,生动再现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还原了一个动乱岁月里堪称中流砥柱的周恩来形象。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开国总理周恩来(1949-1965)》是 周恩来生平系列 的第二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在担任共和国总理时期殚精竭虑,为四化建设和共和国复兴呕心沥血,勤奋工作的历史。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蒋介石是个什么人?革命者,反革命,坚守传统的保守分子,随机应变的机会主义者,爱惜羽毛的政治家,拔擢于丛林中的军人,都是,又都不尽是。 固执和灵活、温情和刚硬、坚毅和软弱,这些截然相反的性格,常常会呈现于蒋介石一身。虽然,仔细追寻,或许可以在这其中发现孰主孰次,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关注未必就会得到相同的顺序。
1928年4月21日,罗亦农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他的主要著述收入《罗亦农文集》,成为今天的人们学习、了解烈士生平和崇高思想、风范的好教材。罗亦农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等许多在党的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活动,写下了10多万字的理论文章,在理论上有诸多创建。他为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该文集于199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次再版 编者做了仔细的修订,以更高的质量呈现在读者面前。
汪精卫早年参加同盟会,曾谋刺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狱中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随后历任《民报》主编,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宣传部部长,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七一五
《李鸿章传》是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的著作,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最后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悲壮一生。 梁先生还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等人做了比较,指出李鸿章是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 修修补补 的,只不过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为后世立百年大计。并发出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的感叹。 梁启超凭借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非凡文采,客观而公正地对李鸿章做出了最中肯的评价。
宋子文,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本书以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几近一气呵成地述说了历任国民党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长、外交部长、行政院长等职的宋子文在26年从政理财生涯中的“四起四落”;又浓墨铺写了宋子文发迹于广州、雄起于武汉、运筹于南京、斡旋于西安、韬晦于香港、暴敛于上海以及折冲樽俎于美英之间的桩桩史事;同时揭示了国民党高层人物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横征暴敛的事实,以及四大家族间错综复杂的恩怨纠葛。
伍廷芳( 1842~1922 ),晚清、民国外交家,法学博士。从 1882 年起到 1911 年止,在仕清近 30 年的政治生涯中,伍廷芳以一个新型官员的身份,从事荐西学、筑铁路、办外交、改法制等实践活动,且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辛亥革命爆发后,出任民军总代表,主持南北和谈,为推翻清政府立下了不世之功,皈依于孙中山革命党人的旗帜下,直至生命结束。
张澜先生是1955年逝世的,到现在已半个世纪。一个人,去世这么长时间了,大家都还记得他,缅怀他,写纪念他的文章,出版纪念他的书,举行纪念他的活动,这说明他还活在大家心里。我想,思考一下这其中的意义,想想里边的道理,我们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自然规律的限制,使个人的物质生命是有限的。社会规律的作用,使一个人的文化生命可以久远。孔夫子的思想,我们今天还在讲,为什么呢?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想。我觉得,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他讲出了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其中很多道理今天也还适用。换句话说,当前的社会发展还需要讲这些道理。张澜先生为什么能长久地活在大家心里呢?也可以从多方面去看,我们不应该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在做人处世中表现出的高尚品德和高远境界,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我们民盟
陈布雷是民国历史上一位传奇的人物。他是个典型的旧文人,具有浓厚的传统思想。追随蒋介石二十余年,屡屡列居高位,地位显赫一时,但在国民政府风雨飘摇之际,却自杀身亡,给世人留下了较多的迷惑和深深的遗憾。本文试通过《回忆录》的内容对其进行分析。
《间谍王》以国民党军统特务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量相关回忆录和档案资料,是海外学者最早研究民国特务系统的代表性学术著作。此书以“间谍王”戴笠的生平全貌及政治经历为线索,主要研究其庞大神秘的间谍王国的发展历程。作者讲述了黄埔军校时期蓝衣社、立行社等组织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抗战爆发以后"军统"的迅速扩张;同时通过丰富的材料还原了特务培养及行动的历史细节,暴露了这段阴暗血腥的历史。由此,此书也详尽展现了1930至1940年代民国特务制度的发展历程,能够极大地丰富并启发我们对这一时期的民国史的认识。
安源大罢工、五卅运动、南昌起义……一件件气壮山河的、广为人知的重大历史事件背后,有一位鲜为人知的策划者、组织者或参与领导者。他就是李立三。 由李立三秘书与中国著名政要人物期刊资深记者联袂撰写、李立三夫人节莎亲自审阅、李立三女儿李英男作序、人民出版社重磅推出的长篇人物传记《李立三之谜》,让您“读”自享受一段段历史中少为人知的细节。毛泽东视为“半个朋友”的李立三、“立三路线”中的李立三、一不小心得罪了王明、林彪的李立三、异国婚恋中的李立三、在政坛上起落沉浮的李立三、一生被举行过四次追悼会的李立三……一个个传奇,在《李立三之谜》中完整、公正、客观地全纪录,再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特殊人物的崛起、辉煌、困惑、冤屈,经历曲折传奇,情节跌宕起伏。 “读领风骚”的《李三立之谜》,将还您一个
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少华、游湖所著《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的评述,全景式地反映了林彪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一生,堪称史学园地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葩。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有质有文,毫无沉闷之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许多著名的史学论著,如《史记》等,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字。但不知从什么时起,史学渐渐远离了文学,只剩下一幅无血无肉的骨架,也就渐渐远离了喜爱它的人们。 《林彪的这一生》,作为一部史学人物传记,大胆采用纪实体裁,以平实的叙述、白描的勾勒、洗练的文字,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人们完全看不到一般人物传记那样的沉闷之感,凸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独特的人物形象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平面的、单一的、“脸谱化”的,而真实的阎锡山则具有复杂、多面、特殊的历史性。他既不是神,更不为鬼,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有鉴于此,笔者集十数年翻检历史资料之心得,在对所有新见旧有的珍贵史料进行条分缕析的基础上,试图将一个真实的而饱满的阎锡山展现给读者。 本书以时间顺序为纲,以描述历史事件中人物作为为目,以与史有徽的雪泥鸿爪为点缀,以历史研究的观察角度和客观描述的写实手法,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对阎锡山进行了立体式扫描。使读者对阎锡山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更对山西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