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书记说:“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为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增强宗旨意识,解决好群众立场、群众感情问题。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查找差距中增强动力、拿出措施,切实改进,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隆重推出由穆青、冯健、周原撰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书。本书系上个世
1963年3月5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时刻,为了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人民美术出版社甄选出了一批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全彩作品,以精美图册的形式奉献给读者。
《七位革命前辈的故事》一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中出类拔萃者。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文韬武略出众超群,革命精神足称楷模。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虽然书中所讲述的人物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则成为我们民族用之不竭的财富。
20世纪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建立民主富强新中国的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为民族兴盛、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代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弘扬中华名人的业绩和风范,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编者们组织编纂了《中华名人丛书》。这套丛书以“图文并茂、篇幅精短”为特点,面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初步计划出出版100本,每本介绍一人,文字限于10万字左右,照片100幅。首批20本,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昆仑出版社分别在1998年年内出版。 在这套丛书编纂过程中,得到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出版单位和一些传记、画册原作者以及传主亲属的大力支持。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本书为其中一册《陈云的故事》。书中以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细腻地叙述了陈云同志为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实现中国的统一、独立、富强,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中华革命党成立后,经孙中山和革命党人的艰苦努力,形势开始好转,组织发展迅速,原来一些分岐意见的同志,认识渐趋一致,流亡欧美的党人成立的欧洲事务研究会自动解散,所有成员归入中华革命党。孙中山致电在美国费城的黄兴,希望他继续肩负革命重任,黄兴回函拥护孙中山的主张,表示要“同心一致,乖机以起,讨袁护国”。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本书为其中一册《任弼时的故事》。书中以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细腻地叙述了任弼时同志为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实现中国的统一、独立、富强,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陈云同志是以*同志为核心的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陈云同志一贯重视学习哲学和思想方法。他认为,在干部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思想上才能真正提高,工作上才能不犯大的错误。在延安中央组织部工作不久,他即组织机关领导干部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学习*哲学思想,坚持了5年。当时*曾三次要陈云同志学习哲学,以避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这更促进了陈云同志学习哲学的热情。在以后的武装斗争与和平建设的各种考验中,陈云同志始终坚持并善于运用科学的哲学理论指导实践,始终坚持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解放和社会
20世纪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建立民主富强新中国的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为民族兴盛、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代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弘扬中华名人的业绩和风范,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编者们组织编纂了《中华名人丛书》。这套丛书以“图文并茂、篇幅精短”为特点,面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初步计划出版100本,每本介绍一人,文字限于10万字左右,照片100幅。首批20本,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昆仑出版社分别在1998年年内出版。 在这套丛书编纂过程中,得到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出版单位和一些传记、画册原作者以及传主亲属的大力支持。
王雅文的这本《历史洪流中奋斗的故事》为“红色文化书系”中的一本。 《历史洪流中奋斗的故事》内容简介: 2009年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中国共产党也历经了88年岁月沧桑。从这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回望,历史的脉络是如此清晰:从鸦片战争至中国共产党成立,曾创造人类文明辉煌的中华民族历经无数屈辱和困惑,在迷茫中进行着英勇而艰难的求索和抗争,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重任,用忠诚和智慧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勤学好问,知识渊博,人称“通天晓”。曾写《上李鸿章书》申救国之策不被理睬。创建“兴中会”,先提出建立共和国的理想,并为之出生入死、奋斗不息。伦敦蒙难,被誉为“历史中之重大人物。”先后组织上10次武装起义,虽均未成功,但终究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清朝统治的覆灭准备了条件。组建了*临时政府,在世界的东方升起了面民。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共同生活和为共同的革命理想并肩奋斗的漫长岁月中,相互间有不少书信往来,由于种种原因,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十分珍贵。收入这本选集的,是他们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七一年间的书信,共七十四封,多数是首次公开发表。这些书信的内容,既有他们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懈探索,也有对理想与信息的孜孜追求;既有彼此同志式的关心与叮嘱,也有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既有对新朋旧友的关照,也有对长者晚辈的亲情。这些书信,既生动感人,沁人心脾,又发人深思,催人奋进,是深入也解、研究和学习两位伟人的极其宝贵的历史文献。
本书前五章缕述。我赴美国前的早期教育,以及到美国后的继续学习,先是在马萨诸塞州芒森城的芒森学校,后来在耶鲁大学。 第六章从我出国八年后重返中国开始,一向被当作西方文明表征的西方教育,如果不能使一个东方人变化其内在的气质,使他在面对感情和举止截然不同的人时,觉得自己倒象来自另一个世界似的,那不就可怪了吗?我的情况正好如此。然而,我的爱国精神和对同胞的热爱都不曾衰减;正好相反,这些都由于同情心而更加强了。因此,接下去的几章专门用来阐述我苦心孤诣地完成派遣留学生的计划:这是我对中国的永恒热爱的表现,也是我认为改革和复兴中国的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随着中国留学事务所的突然撤销和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先行者的一百二十名留学生的召回,我的教育事业也从而告终了。
《秋瑾徐锡麟轶事(1875-1907 1873-1907)》叙述清楚,情节提炼,环环相扣,演绎故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写秋瑾,作者陈晨从她诗作入手,展开她一生事迹、心理和性格发展的历史:从如何呀呀学语,如何识文断句,如何幼稚,如何成熟,如何为情感喜悦和幽怨落泪,如何因困苦和矛盾挣扎。追踪她的细微曲折,体验她思绪的感悟和升华,写出一位独特的女革命党人,一位纯情幽邃的诗人以身许国的一生。写徐锡麟,作者先声夺人,将最为豪情万丈,最为大义壮烈的刺杀恩铭的一幕,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开始,追溯他少年时期的反叛精神,青年时期办学堂培训革命力量,组织会党的革命实践,而后参加光复会,受命捐道员去安庆刺杀巡抚的人生历程。环环相扣,主题集中,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秋瑾徐锡麟轶事(1875-1907 1873-1907)》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