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海图人物志:蓝色波涛里的帝国梦寻(李鸿章与北洋水师)》侧重描写李鸿章海洋观念的逐步形成与发展,他把建立海防、海军的这一理念投射在实业、军队建设中去。他经营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说服朝廷购买引进洋人舰船、聘请洋教官,组建北洋水师。但是整个北洋水师还是沿用封建制度的官僚体系,种种人事、技术问题频繁出现,不过又一一被李鸿章忽视,他在封建体制下的变革是不可能成功了。甲午战争战败后,他作为海洋战场上的主要领袖,签署了《马关条约》,落下遭众人唾弃的骂名。全书以清廷内的海陆之争为中轴,前面探讨李鸿章海洋、海防观念的形成,结尾处把李鸿章作为一个时代的悲剧人物处理。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陈独秀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陈独秀先生的读本。 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一位在民盟中曾任要职的老人叶笃义的八十回忆。他曾参与了民盟创立与发展的许多重要活动,与司徒雷登、张东荪、张君劢、罗隆基等现代史上的关键人物过从甚密。他的经历是以救国、兴国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他的这部自述是输忠尽悃、披肝沥胆之作,从中可以让人知晓老一辈知识分子走过的路、蹬过的河、爬过的坡,甚至跌过的跟头,颇能给人以震撼。
梁启超(1873—1929),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齐小刚所著的《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梁启超》以信而有证的史料,秉公立论,分段评说,准确地勾勒了梁的政治生涯,探讨了改良主义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复杂关系,同时对梁的思想和学术文化作了富有哲理性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创见的新观点。《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梁启超》中还对梁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余爱好、人际关系等作了介绍,轻重谈雅恰到好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永远的丰碑 系列(共8册)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杰出人物的故事。本书讲的是*、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宋庆龄、董必武等领袖先驱的故事。书中以生动通俗的文字和栩栩如生的图画,着重介绍了伟人们如何树立民族复兴的理想,磨砺意志、勤奋学习、奋斗终生的过程。他们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坚毅果敢的英雄气概、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是留给我们珍贵的精神遗产。
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习仲勋同志多彩人生画卷中的 39 个典型事迹,生动表现了习仲勋同志在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多个精彩瞬间,展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冲锋在革命、建设、改革前沿的光辉形象。第 1 — 32 节叙述了习仲勋同志自少年时代起投身革命,在革命和建设中英勇奋斗的片断;第 33 — 39 节讲述了习仲勋同志在邓小平等人指导下勇于破除思想藩篱冲锋在改革前沿,为探索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及相关改革而奔走、实践的光辉业绩。全书通过丰富、生动的事例突出习仲勋同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时期披荆斩棘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画卷,同时配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来使这个画卷更加丰满生动。
本书为雨花台烈士传丛书之一,记叙了涉及共舞台案数位烈士的一生。1932年7月17日江苏省反帝代表大会在沪西共舞台召开,88位代表被逮捕,其中有13人被判死刑(壮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史称为 共舞台案 ,共舞台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被捕人数*多的两个大案之一。
丛书以每位优秀党人的杰出一生为看点,用生动通俗的文字,着重介绍了他们如何树立理想、磨砺意志,*终取得人生成就的过程。他们对民族复兴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不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必会激励青少年,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努力的远大理想,提升他们的人生价值目标。
《汪穰卿先生传记》为汪康年年谱,其弟汪诒年编纂。汪康年(1860—1911),浙江钱塘人。光绪二十年进士,是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之 人士。早年曾在张之洞幕,执教两湖书院。中日甲午战争后,汪康年愤国是日非,昌言变法图存。1896年在上海创立《时务报》,延梁启超为主编,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力言中国宜伸民权、重公理,尚创作而贱安闲,尚改革而贱守常。1898年创办《时务日报》,旋易名为《中外日报》,以记载中外大事,评议时政得失为主旨,拥护清政府实行“新政”。《时务》、《中外》两报,均为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办之重要报纸。1907年汪康年又在北京办《京报》,1910年又办《刍言报》,目的均是为了匡正时弊,以供朝廷“听采之益”。 本书收录原始电文颇多,对研究汪康年其人及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报刊史,提供了许多有价
“军统”头子戴笠坠机身亡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不是一起意外的事故。那么谁是谋杀戴笠的幕后主使?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因为戴笠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从一度横行上海滩的斧头党,到伪南京政府的“七十六号”;从一直和“军统”明争暗斗的“中统”,到觊觎戴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的国民党高官。但上述所有这些势力或个人,都难以撼动戴笠的地位,更难以对他的安全造成威胁。 本书着重分析了戴笠遇刺的前因后果。戴笠是“军统”的灵魂,但作为“军统”的头子并不是戴笠的终极目的,他的野心不仅于此。戴笠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但随着“军统”尾大不掉的局面的形成,蒋介石也不得不对戴笠小心提防。 因此,戴笠即使再能干,也永远无法摆脱他背后的那个巨大的阴影。
袁世凯与张之洞同入军机时,袁曾谓外国公使云:“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讲办事的。”满肚子学问之辜鸿铭颇不以为然,斥云:“诚然,然要看所办是何等事。如老妈于倒马桶,固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能办得好的。”袁氏一生摹功亏一篑,身败名裂,就栽在这一点看不见横不着的“学问”上。他的问题不是出在“称帝”本身,而是出在他没有变贫弱之中国为富强之中国:“皇帝”也好,“总统”也好,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列强面前挺直腰杆……
彭友今是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共产主义事业出生入死,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长达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他以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风亮节,久经考验,实现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誓言。 本书作者耗时多年,潜心研究彭友今,以详实的资料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再现了彭友今传奇的一生,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他的工作作风,诠释了彭友今的业绩和思想品貌,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彭友今。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对世人了解和认识彭友今,大有裨益。
这两句话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说的就是中国近代史中地位最为显赫的四大家族。 20世纪上半叶,“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声名享誉国内外,逐渐形成一个举世瞩目的利益集团。并且,四大家族攫取了那一时期中国所有的军权、党权、政权、财权,并将之牢牢地掌握在手里,用以不断巩固自身的地位。 众所周知,在这个影响着中国近代史命运的四大家族中,其人物身份和关系背景极为复杂,钱、权、政治成为了维系四大家族捆绑在一起的全部。可是在那段民国乱世的岁月中残留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趣闻,或许我们没有听闻过,或许被历史秘密封存的太严太久。但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 宋霭龄为何选择嫁给了财阀孔祥熙?宋庆龄为何百般拦阻宋美龄嫁给蒋介石?宋霭龄为何又撮合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蒋介石为何事扇了“大舅哥”宋子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