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本书记述李鸿章的一生:早年落拓,后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但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梁启超解读了李鸿章在晚清内外交困的大变局下,对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进行的改革。 作者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诸葛亮、俾斯麦等人进行比较,认为李鸿章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 修修补补 ,但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终未能扭转王朝颓势,在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下风。 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的必然结局。
汪精卫,国家公敌,民族敌人,早已盖棺定论。然而人之初,性本善,奸雄并非生就,也更非戴着奸雄的面谱。秦桧尚以忠君出现,汪精卫成为民族的敌人,同样抱着“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儒家经典,扛着“救民于水火”“和平路线”的大旗。 这个民族敌人,饱读儒家诗书,其可怜的野心也只不过是求取功名以光宗耀祖;风云舒卷,改朝换代,留学日本的一介儒生却成了推翻满清的孙中山得力助手;他功成名就,却唾弃曾经向往的高官厚禄,效仿古代隐士隐居法国;他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却不赌不嫖不抽,忠于爱情,修身养性;他一介书生,却雄心万丈,刺杀摄政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可是,在国家民族的灾难面前,这个曾经的民族英雄,砥砺品格的儒生志士,曾视功名为粪土的人,却踏上了万劫难复的不归路…… 那是一代
《周恩来传》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是周恩来传记中最全面、生动和畅销的版本之一。《周恩来传》作者自1960年第一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收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详实权威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具有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他的工作作风,以及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1896年秋孙中山流亡英国时不幸被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阴谋绑架,险遭杀害;后经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时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先生全力营救,终于脱险。孙中山获救后即写下了这本蒙难经历的书《伦敦蒙难记》。 这是孙中山*早的一本英文著作,也是他一生中*的一本纪实散文作品。 这本书一经出版即轰动了欧美政界,威慑清廷,为辛亥革命播下了*颗火种。 本书是114年以来出现的*个完备的现代汉语全译本。 一百多年来流行的文言译本不仅语言陈旧,而且多有删节;本书则完全是按照英文原著直译成现代汉语,全面真实地还原了孙中山伦敦蒙难的历史。 新译本对于书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组织等做了详细的注解,十分有利于读者了解相关的背景。还选编了大量与孙中山伦敦蒙难事件相关的翔实可靠的原始资料,并搜集到一百多幅文献资料
《我所认识的孙逸仙:童年朋友陆灿的回忆》是根据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所藏该书的英文打字稿复印件重新全文翻译,译者尽量查对资料准确译出人名和地名,并加以简单的注释;对书中明显的史实错误也就译者所知加以说明,以便阅读和利用。书中各种人名、地名注释和译注说明,是译者参考比较多种不同资料整理而成,为节省篇幅,一般不再一一注出来源。 《我所认识的孙逸仙:童年朋友陆灿的回忆》附录收录《Sun Yat Sen-As I knewhim》的英文原稿全文,通晓外文者大可直接阅读英文原文,当更能体会作者的原意。而英文稿偶有单词拼写错误及语句、语法不通之处,载人《我所认识的孙逸仙:童年朋友陆灿的回忆》时为存其原貌,原则上不再加以校正与说明。
《李鸿章传》 又 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梁启超称: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了解李鸿章,可窥中国近代史四十年风云变幻。 李鸿章早年多舛,后拜在曾国藩门下、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直至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洋务运动,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失败,无奈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晚年建设海军、悲壮故去。一生沉浮,与大清国命运紧密相连。 梁启超对李鸿章在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全新的梳理与解读。还 将 李鸿章 与诸葛亮、王安石、曾国藩、左宗棠、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古今中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得出 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的结论。 如何评价这位饱受争议的重臣, 梁启超 给了答案: 李 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
冯国璋(1859—1919),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受袁世凯赏识,参与小站练兵。与段祺瑞、王士珍并称“北洋三杰”。民国后,出任江苏都督。袁世凯帝制自为失败,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冯为国璋副总统。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起,引发张勋复辟,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通电讨伐张勋。张勋战败后,冯国璋依法将大总统职权还予黎元洪。后因政见向左,与段祺瑞分道扬镳,北洋军阀走向分裂。本书作者广搜资料,并实地考察京津及河间等地,采集了大量的口述、回忆资料。通过客观分析,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全面的冯国璋形象。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凡的人物。他怀抱崇高理想,不懈革命,开创民国,翻开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在孙中山的一生中,有许多追随者和得力助手,他的机要秘书戴季陶就是其中之一。本书从 生逢时代 聚于一处 亡命日本 依偎扶助 共事广州 不离不弃 创办杂志 共研理论 建立军校 相伴北上 戴季陶主义与孙中山 六个篇章讲述了孙中山与戴季陶的故事,图文并茂地缅怀了革命先驱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同时也深度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另一位重要的思想者、理论者和政治人物戴季陶的尽忠职守与反复多变。
“中国宰相”,大清“第二号人物”,洋人曾这样称呼他,他无疑是晚清政坛一个曾举足轻重的人物;第二次鸦片战争正暴发于他任两广总督期间,他无疑是中国近代一个曾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后世教科书中称他“六不总督”,说他“惹火烧国”,但终不食英粟、客死异域,他无疑是一个多义人物、失败英雄…… 本书是国内出版的本叶名琛传记。作者以叶名琛五十岁的人生历程为线索,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以公正的史识为前提,以细腻的文笔、凝重的情感、精当的议论,厘清了叶名琛必然失败的命运,也透视了叶名琛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早年得志和他的终失败,他的精于世故和他的得意忘形,他的精明强干和他的愚腐无知,他的宣威布德和他的心狠手辣,他的左右逢源和他的尴尬无奈,他的忍辱负重和他的困兽犹斗……
2013年12月6日(南非时间5日),被尊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溘然长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因反抗种族隔离制度名扬天下,也因深入骨髓的平等理念受人爱戴。他既是闪耀着光辉人性的“圣人”,也是睿智幽默的普通人。他曾在历史的各个重要关头留下发人深省的名言。这些都是留给世界宝贵的精神遗产。《风雨中抱紧自由》一书选取了精心甄选并解读95则曼德拉精彩、有力量的语录,全面展示一个伟大而真实的曼德拉。 一句话推荐(网络名称):迄今为止全、*的曼德拉语录精彩展示与解读 95条宝贵的精神遗产向曼德拉的95岁生命致敬
《宋庆龄与她的生活侍从》以在宋庆龄身边工作26年的原上海寓所管理人员周和康与在宋庆龄身边工作15年的原北京寓所管理人员安茂成为主线,近距离地描述了宋庆龄真实的日常生活,并较全面地记叙了曾在宋庆龄身边工作过的上海、北京两地的厨师、花匠、司机等人当时的工作与生活情况,披露了一些当时视为国家机密的重大事件,揭开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宋庆龄宽厚仁慈、博大深远的伟人情怀和人格力量在其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辉。
《实业巨子——缪云台》是“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丛书”之一,是省委宣传部与我社组织专门编委会编写的。照整套丛书要求,字数共8万字,配有20幅图片。全书分为三章十八节撰写。主要选取了传主缪云台1913—1949年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成就,他如何顺应时势成为一个金融家、企业家的缘由。如何通过金融的手段,摆脱地方军阀穷兵黩武的拖累;如何发掘、整合云南富有的矿产资源,造福百姓;如何尽量建立发展企业,使落后的云南边陲有了一些基础的工业;如何发挥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作用,不受中央政府的箝制,使云南家乡赢得步入现代的本钱和契机。这也是传主一生初和精彩的事功,对云南厥功至伟的贡献。
青少年走近领袖人物 丛书包括《马克思的故事》、《恩格斯的故事》、《列宁的故事》、《毛泽东的故事》(待出版)、《周恩来的故事》(待出版)、《刘少奇的故事》、《朱德的故事》、《邓小平的故事》、《陈云的故事》共9册,选取领袖人物成长经历和革命生涯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地向广大青少年介绍了他们的坚定信仰、高超智慧、深邃思想、乐观精神、伟岸人格和心系人民的伟人情怀。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是国内首次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曾国藩传记。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的*,前后奋战14年,纵横8省,威震18省,*终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面对横扫大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白手起家创建湘军,于重重危难中摸索出治军之策、战阵之法,以其韬略智慧历时11年终获胜利。 本书采用近200种亲历者资料,采用大量的真实资料,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的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深入地总结了曾国藩的用兵方略,真实地呈现了晚清政府的分化和主要特征,着眼晚清民政、军事的颓败大局,生动讲述了曾国藩出将入相的非凡一生。
1912年1月1日,年仅19岁的杨杏佛在孙中山组建的南京临时政府秘书处任收发组组长。虽然仅有三个多月时间,但杨杏佛深为孙中山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感染,在他年轻的心里埋下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种子,扣好了 人生粒扣子 。从此,无论身在何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着杨杏佛不断奋斗。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通过 敬佩孙中山 加入同盟会 、 初见孙中山加入秘书处 、 践行中山愿留学寻科学 、 追随孙中山任职大帅府 、 随侍孙中山筹建中山陵 、 继承中山志维民权遇难 六个篇章,全面地展现了杨杏佛在孙中山精神影响下英勇奋斗的历程。
杨寿国著的《阿登纳传(1876-1967)》是联邦德国首任 康拉德·阿登纳的传记。阿登纳是一位跨世纪的人物,他一生历经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纳粹时期、盟国占领期和联邦德国等五个历史时期,可谓饱经历史沧桑。面对战败的废墟,出任 的阿登纳使德国在并不算长的时间里从战败的废墟重新崛起为欧洲巨人,可以说他是战后德国恢复和再次快速崛起的 人物,是欧洲统一的主要 。从这本传记可以看到阿登纳跌宕的人生经历,德国从战后恢复到重新崛起的全过程以及法德和解、欧洲联合的艰难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