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巴是藏族杰出的历史人物,是藏传佛教的一派宗师。他成功地使元朝皇室接受了藏传佛教,成为元朝帝师。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使西藏地方和广大藏区归附元朝中央,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他创制了蒙古新字——八思巴文,丰富了祖国的文化遗产,并为藏、蒙、汉之间的文化、艺术、科技交流做出了贡献。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生平及多方面的成就。
释迦牟尼——佛教的始祖。信佛的人,走进他的思想宝库,找到了自净其心的精神家园;不信佛的人,走进他的思想宝库,也会得到有益的启迪。
伊拉斯谟是个人文主义者,他的人生目的是回归真理的源泉,在他那个时代这首先是要把几个世纪曲了解的《圣经》复其原貌,还其本意,并以他对真理探索的精神把智慧之不传给世人。所以,他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准备土教育界的;然而事情常常不是按常情常理发展的;当新事物在大喊大叫以排山倒海之势而至的时候,那些细水长流的、时而是默默的、然而是锲而不舍地具有开拓前景之功的工作,往往是人们不容易看到的。
一行少年聪敏、学行过人,博览经史,精于天文、历象、阴阳五行。一行以其天文历法和数学上的成就在全国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得唐玄宗的信任。是历史上实测子午线的人。一行主张在实测的基础上修订历法,他用两年时间写成历法草稿,并定名为《大衍历》,在世界历法、天文学史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是我国唐代杰出的天文、历法、数学家和佛学家。他为唐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的贡献。一行的成就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迦毗罗卫国占地面积只有320平方公里,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当时正值诸国纷争,兵荒马乱的年代,但是净饭王性情淡泊,一心只治理自己的国家,抚恤百姓,被视为一代明君。 净饭王年轻的时候,非常的英俊潇洒,所以上天对他格外的偏爱,他娶得了邻邦善觉大王的妹妹:摩耶公主作为自己的妻子。摩耶公主可谓是人中之*:面貌端庄秀丽,品德温柔贤淑,净饭王是用一颗挚诚的心和全部生命去关爱着她。 但是到了中年,命运对他们有些偏畸,有所不公。净饭王整日非常的忧郁苦恼,摩耶王后也非常的自责和内疚,因为时至中年,可是他们还是膝下无子。 于是,摩耶公主含泪向净板王倾诉和请求:“陛下,我是无用的女人,不能为你生下一位太子,我不配作王后,现在请陛下废除我另
玄奘三藏法师,是唐代杰出的佛学家、闻名中外的“译经三藏”以及著名的旅行家。他从贞观元年(627)首途出京,到贞观十九年(645),返回离别多年的祖国,历经18年,旅程50000里,履践110国,带回大小乘佛典520类,657部。当时,深为太宗、高宗钦重,供养大内,赐号三藏法师。并敕命于弘福寺、人慈恩寺从事译经。至麟德元年(644)二月,先后主译出三藏要典75部,总计1335卷。译文之富,译笔之精,无与伦比。此外,还奉诏将《老子》、《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又撰旅行见闻《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是印度、中亚一带历史考古的宝书。 本书堪称迄今为止关于玄奘一生较为完备、宏富,且有力度的一部现代传记。它以细腻的笔触,忠实地记录了作为伟大的佛学家、旅行家、译经家玄奘的以求法、弘法为心志的人生道路及其心灵轨迹,对玄奘三藏
.
根据大型高清晰纪录片《玄奘大师》文学脚本精编而成。从乱世孤旅、绝域求生、生死兄弟、亡命凌山、穿越草原、踏上圣土、随风而逝、西天取经、享誉佛国、归心似箭、呕心沥血、走向天堂等多个叙事层面,还原了一位大行僧人的传奇经历。
德蕾莎修女 世界著名的慈善工作者,她是人类善良、怜悯和仁慈等优秀品质完美的化身。她将一生奉献给解除贫困的爱心事业,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3年10月被教皇列入天主教宣福名单。2009年10月4日,又被诺贝尔基金会评选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
本书的编写者是佛教徒,自然一有机会总是宣扬一番“化苯为佛”是佛教思想。比如,故事的主人翁格萨尔,按帮始苯教的说法是人与神的混合体,而编者系佛教教徒,所以就解释为佛的化身。于是格萨尔将要出生的时候,犹如佛将临世一般,请求五方五佛为他灌顶的人为加进的内容跃然纸上。但在整个史诗中,基本上的映了牧民的生活,如他们的信仰、风俗习惯、道理观念以及原始苯教的本来面目等。从语言文字上讲,大量采用牧民的口头语,也有不少古词语;还有很多比喻和谚语,在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画用。在史诗的格调上,开头总是请神祈褥,自报地点,自我介绍,然后转入正题,并以比喻和谚语明示话中之意。。这种格调贯通于所有分部本中。因此,可以说这部《天界篇》概括了整个史诗的全貌,也是一部整个史诗必不可省的序幕。
在一篇题为《艺术的永恒》的文章一开头就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试图破坏我们奋发向上的热情,办法就是让我们亲眼目睹与人有关的一切都毫无意义,转瞬即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去是万丈深渊”,“未来是未知的永恒”。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会“像愚蠢的孩子一样感到害怕”,就会产生一种“觉得一切都毫无意义的感觉”。什么能改变人对现实生活的这种消极态度呢?什么能使人觉得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呢?什么能使人觉得生活在尘世还是有意义的呢?艺术!艺术的*功能就是使本来是支离破碎的东西变得尽善尽美,而“在艺术的完美中,我们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天堂般不搀杂任何其他杂物的极乐世界的纯正的、美妙的图像”。不懂艺术的人会因为人会死亡,事物会消亡,而感到惆怅,觉得生活无望。“真正的艺术”就是针对这种情绪的。“
奥利佛·哥尔德斯密斯(1730-1774)是一个爱尔兰牧师的小儿子。他曾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学习神学,并在1749年获学士学位。随后他去爱丁堡学医,但他无法靠给人看病为生,只得卖文糊口。他的成名作《威克菲尔德牧师传》于1762年完成。在这部小说里,作者通过对普里姆罗斯牧师及其一家的描述,显示了作者精巧清丽而又妙趣横生的写作风格及时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 此简写本特为以英语为外国语的中学生而设,可作课外读物之用。此简写本的词汇量在2000以内,复杂的句子结构已尽量避免。 此简写本严格以原著为基础,同时也尽量保持了哥尔德斯密斯文本的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