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李叔同传》是一本李叔同的人物传记。 本书以李叔同的生平行迹为依据,按先后时间顺序,从其在家和出世两个方面完整地加以描述:家境殷实,幼时苦读,15岁时便能吟出令人惊艳的诗句;经历一段不如意的恋爱后,开始醉心于艺术;留学归来后,开启执教生涯,培育出丰子恺、刘质平等人才;39岁时,看破红尘,剃度出家。 对于弘一法师一生的重要人生节点,本书都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记述。通过作者的笔触,相信能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和领绿弘一法师悲欣交集的人生经历,感受他超然物外,无往不乐的人生智慧。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这个世界上,仅停留了短短二十四年。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至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纯朴、安宁,饱尝了俗世情爱的悲欢离合。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 《仓央嘉措》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仓央嘉措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并以其行事为中心,向读者展示了当时西藏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以及哺育诗人成长的西藏民间文化广阔图景。
Array
这本由江峰*的《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5)》 既突出此期与张天师相关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的评 述,又从总体上对于此期各代张天师及其教众群体予 以一般性的观照。既有对他们嗣教实践中出现的某些 现象、问题相对集中的讨论,又增加教派洞天胜境、 建筑艺术、斋醮科仪、神道仙话、劝善戒恶、符咒易 卜、风水节庆等诸多具象符号一般性的诠释与描绘, 从而使得此期张天师及其正一道能以一种*为丰满、 实在、清晰、具体的历史形态进入到当代人的文化视 野之中。
本书将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一生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六个阶段,讲述了他童年在天津的成长、交游;青年在上海、东京求学、生活;壮年回到祖国后做老师、做编辑;*后在虎跑寺出家的人生轨迹。作者由浅入深,通过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各个细节,全景式的展现了他的思想变化和艺术追求。
这是一部翻译著作,主要介绍了藏传佛教密宗高僧热 多杰札巴(1016-1196年)富有传奇的一生。热 多杰札巴生于西藏拉堆南麓尼南朗,自幼聪明好学,过目不忘,少年得志。长大成人后,为了寻找吉祥大威德法,三进尼泊尔,二赴印度。学成回西藏后,四处云游,讲学布道,译经收徒,功绩卓著。他用所得到的供物修缮寺院,发展教育,制造船只,架设桥梁,布施济困,保护环境。并以自己的品德才学,调解纠纷,感化盗匪,惩戒坏人。热 多杰札巴为印度、尼泊尔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架起了一桥梁。热 多杰札巴与米拉日巴大师齐名,与济公活佛不相上下,成为藏族历史上一个显赫的藏传佛教传奇人物。本书情节曲折,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是研究藏传佛教早期必可多得的孤本。
本书是85岁老人李东文的个人回忆录,详细记叙了他上半生的经历见闻、师友交谊、所感所思。他自幼遭遇抗日战争,避难他乡,饱经世事。解放战争期间,举家在两广避居直到新中国成立。建国后积极参与援建西北,曾入甘肃省干部业余大学学习四年,毕业后进甘肃省委宣传部工作多年。 文革 期间误遭批斗,后调入中学教书。改革开放后在兰州大学新闻系教书。他的上半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反 右 、大饥荒、 文革 等重要历史时期,如今他将 这段血和泪的苦难历程 记录下来,颇具 历史注脚 的价值,尤其他在西北工作生活时间较长,对当地的历史、人文、习俗等有详细精彩的记录,具有很好的社会史料价值。 这部书可为读者打开一扇特别的窗户,从这里可以窥见自1944 年至1976 年一位普通知识分子眼里的中国。它不像史书那么理性,又不
100余幅全彩实景照片,带你打卡玄奘取经路沿路站点 作者多次实地考察沿途遗迹,解锁玄奘之路的古与今 “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感悟玄奘信念的力量 这是一趟跟着玄奘足迹、跨越古今的丝路人文之旅。全书依托作者多年对玄奘西行路上榆林窟、塔尔寺、高昌故城、克孜尔石窟等历史遗迹的实地考察,结合玄奘远赴印度取经的故事及当时唐朝、西域、印度的历史背景,并以百余幅实景图深度打卡、 解锁玄奘之路的古与今 ,呈现丝路上的文明互鉴,感悟玄奘信念的力量。本书专业不失有趣,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走进玄奘的世界,勾勒出玄奘佛性的超脱与人性的执着;同时以当代考察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形式触摸古遗迹,观照古今,书写行走古丝路的新篇章。 本书是 “走读丝路”丛书之一。
本书是世界文豪托尔斯泰夫人C.A.托尔斯泰娅1862-1910年间的日记。托尔斯泰夫人不仅智慧过人、个性独特、精力旺盛、勤奋,而有修养,并具有天生的文学资质、非凡的感悟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些决定了本书在对复杂忧郁矛盾与感情折磨着的女人心灵的展示方面格外贴切、真诚。这部日记中文版80年代初曾产生很大反响,此次出版为译者重新修订的精选本。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作家,人道主义构成了他作品的主旋律。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着人民,几十年来,一个想法一直折磨着他,那就是“不可再在周围是一片赤贫的情况下,过可耻的生活了。”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以前并不为我们所知的托尔斯泰,一个个慢慢从家族中脱离出来、全身心投入到人道世界的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这是俄国大文豪——
本书收录90余张珍贵影像,图文并茂讲述李叔同由学贯中西到超然尘外的一生。李叔同(1880 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字息霜,别号漱筒,是著名 音乐家 、美育家、 书法家 , 中国话剧 的开拓者之一。他是中国20世纪前半叶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前半生,他学贯中西、风华绝代,在国学、诗词、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后半生,他皈依本心、超然尘外,是拔乎其萃的佛门代表人物。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他的一生由绚丽归于平淡,是真正勇猛精进、臻于至善的人生。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 本书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这位伟大情僧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
弥勒佛袒胸露腹,喜眉乐眼,笑口常开,这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憨态可居者,能够令人一看便顿生亲切之感,在人们的心目中,世俗化了的弥勒佛早已不是高贵的神,而是一个乐观豁达的好朋友。 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故事,风趣幽默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未来佛的弥勒,为什么在印度时其位置不在天王殿,而是在大雄宝殿中间?来到中国后弥勒佛又为什么会与玉皇大帝的儿子金枪太子,五代的后梁时期的布袋和尚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微妙关系?
一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家书集。一位在20世纪初来到中国河北献县的法国传教士,在50余年的中国传教生活中,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美好、质朴、真诚的语言叙述给他远在一万多公里之外的亲人。一百多封家书,我们看到了中国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体会着跨越半个多世纪家人间的尺素传情。十多万字里,涉及到了人文、历史、亲情,对今天的我们,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收获,更多的是对写信者的敬佩。译文优美流畅,其中穿插的老照片更为读者提供了文字所不能传递的真实感。是一部难得的集历史、风物、人情于一体的好书。
戒律的学习和弘扬一向是僧尼的专职,在家居士是不敢问律的,所以居士对戒律的了解至多停留于五戒八戒的戒相上,对于律学的开遮持犯理论很少有人知道,弘祖为此编写《南山律在家备览》,为在家居士学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戒律的实行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说,不外乎衣、食、住、行的如礼如法。弘祖受戒后,严格实践过午不食,躬行诸戒,僧衲简朴,赤脚草履,威仪寂静,充分体现出无挂无碍的解脱心境。所有起心动念,言行举止,行住坐卧,无不谨慎。一次,丰子恺先生寄一卷宣纸,请弘祖书写佛号,宣纸有余,弘祖便去信问多余宣纸如何处置?丰子恺先生原是多备一点,供弘祖随意处置的,连忙回信说明:“多余的纸,赠与法师,请随意处置。”又有一次丰子恺先生寄回件邮票多了几分,弘祖把多的几分寄还他。于是以后丰子恺都
宗喀巴大师被尊称为“第二佛陀”。作者以虔诚的笔触将藏传佛教橇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一生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读者。本书从文殊的幻化事由讲起,对大师的出生、出家、学习、刨立格鲁派的史实及过程做了全面而翔实的记述,尤其对大师的讲说、辩论、著作三种事业和善巧、戒严、贤善三德进行了精当的评说。对深奥的显密教义的准确阐释,使广大读者对格鲁派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其教义宗旨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所有宗喀巴盼传记中,本书被认为是集中了其他备书的精华。以内容广泛翔实、评价客观、准确阐释显密教义、行文词藻华丽而著称。本译本附有大量注释。对广大读者了解藏传佛教极具帮助。
(一)本书内容重点在于反映弘一大师的出家生涯,故书中着重记录与大师同时代的十位善知识一一弘伞法师、德渊法师、寂山上人、印光法师、亦幻法师、性愿法师、广洽法师、传贯法师、广义法师、妙莲法师的因缘会合。有关弘一大师与在俗同好、门人、居士等的因缘际会。拟另行撰集成书。 (二)人所共知,弘一大师生前常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信条,矢志弘法利生,救度众生。其悲愍众生的慈心,令人高山仰止,叹莫能穷!其高僧风范,堪谓“二百年来,一人而已!”大师崇高的思想境界决非吾辈浅学者所能窥测其万一。有鉴于此.各家的弘一大师传记热衷于“人云亦云”、绘声绘影描述之“风流韵事”.本书一概不录。 (三)弘一大师一生做事讲认真。事无巨细,皆制订计划,如实奉行。为了如实反映大师生平,本书撰写也力求认真。
西藏负盛名的上师,白马僧格,20年潜心佛理,还原仓央嘉措其人一生经历,带你重新理解传颂已久的诗情。本书主要以清代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亲传弟子阿旺伦珠达尔吉所著的《一切知语自在法称海妙吉祥传记殊异圣行妙音天界琵琶音》为蓝本,并结合*的详实史料及文物信息编撰而成,旨在洗却时光的杂染,澄清误解、谣传与猜疑,呈现“世间美情郎”仓央嘉措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