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开现代艺术启蒙教育之先河。他在国学、诗词、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造诣,是一位中国20世纪前半叶光耀一时的艺术家和风华才子。后来,他斩断尘缘,又成为一位拔乎其萃的佛门代表人物,被誉为僧德昭昭的云水高僧。 可以说,无论入世还是出世,他都向世人呈现了他凡事认真、勇猛而精进的一生。 作者汪兆骞先生从与李叔同亲友、学生的交往回忆中,从纷繁庞杂诸多史料的考伪辨正中,寻访李叔同鲜为人知的人生踪迹,和隐秘曲折的心路历程,力图还原一个真实、有温度、去神化的弘一大师,呈现了他将丰富、复杂和谐统一于一身的人性特质,摹画出百年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生动侧影。
破山禅师,号海明,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佛门巨匠。本书从破山的成长经历、佛学造诣、书法艺术和诗歌创作等几个方面介绍并剖析破山的一生。本书稿前五章讲述了破山海明禅师传奇的成长历程,第六章介绍其兼容并包的佛学思想,第七章介绍其浑朴超逸的书法艺术,第八章介绍其清新自然的诗歌创作。该书填补了对历史人物破山禅师系统地介绍其佛学思想、书画艺术和诗歌的空白,客观地再现了明清之际西部地区人民的生存状态和佛教发展方式。通过破山政治态度的前后变化以及他与 夔东十三家 抗清武装势力的密切接触,揭示出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活动之所以失败的深刻原因,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史料价值。该书已通过重庆民宗委审读,没有违背宗教政策法规和伤害宗教感情的内容。
由贾来生著的《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4)》共 写了元明时期第四十二代至第五十一代张显庸的生平 情况、历史迹遇、嗣统履职及社会影响等,客观公允 地展现张天师各具特色的历史风貌。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弘扬佛法,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慧灯无尽照海东——鉴真大和上评传》作者李尚全凭借其深厚的佛学和史学造诣,从扬州和奈良的佛教文化传统,熏陶鉴真佛教信仰的长安、洛阳两京佛教精英,鉴真在扬州的佛教事业和在日本的传戒弘法活动四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鉴真带有传奇性的佛教人生。作者“以史带论,论从史出”的写法,使本书成为鉴真研究的一部力作。
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一个人,倏忽一世,却折射出山高水阔般的生命广度与深度。若不是切切实实遵照生命感觉的人,不会拥有,也很难理解如此跌宕的变化。 作家苏泓月历时三载,搜罗一切可寻之照片、书信、金石、书画以及各类文献,重新修订,增补数万字。用词考据不厌其精,连行文之中的对仗比喻都向相关领域的专家求证过。唯有如此谨慎,方不负大师,亦不负看官。 书中收录珍贵图片 30 余幅,多数首度公开刊印,部分图片来自西泠拍卖独家珍藏。张张图片配有详细解读,供读者深入品赏。 装帧精致蕴藉, 32K 圆脊精装,书名集魏碑,内文缀老宋,通篇晕染长衫深蓝 捧书在手,瞬间能够感知民国时期独有的典雅,乱世之中难以言说的哀伤。 特制藏书票一组六枚,以飨读者。以李叔同先生 * 代表性的书画、金石、信札等为蓝本,全彩印就
宋黎明所著的《神父的新装——利玛窦在中国(1582-1610)》主要讲述并评价利玛窦在中国的故事。前五章分别叙述利玛窦在肇庆、韶州、南昌、南京和北京五个城市的经历,后两章则分别阐述利玛窦在文化和宗教两个方面的功过是非。本书也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重点探讨一些新发现,对于大家熟知的内容往往一笔带过。因此,《神父的新装——利玛窦在中国(1582-1610)》七章中有许多考证文字,散杂其中的十个附录更类似于考证性的专题研究,大到利玛窦在华身份、易服改名的原因,小到个在华天主堂的名称、人名、地名乃至货币单位等,均在考证之列。这些考证文字势必影响本书的叙事节奏并影响读者的阅读快感,但有好奇心特别是有考证癖的读者也许乐在其中。
成鹫法师生于广州方氏文化世家,有神童之名,文武双全,力大无穷,十三岁中秀才,多才多艺,父子号称“番禺三方”;他是 诗僧,沈德潜称“本朝僧人鲜出其右者”,号称岭南佛门的旷世奇才。成鹫法师是具有代表性的遗民僧,八岁时明朝灭亡,他就随父归隐,十五岁躬耕乡野,十九岁作塾师,四十一岁出家为僧,在佛门又四十六年。他出儒入释,一生坚守志节,不仕新朝。游历、结社、著述、住持寺院,见证了明清之际的百年历史。
无神论是一个新事物吗? 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倾向于将其看作是欧洲启蒙时代所发明,当时,科学与世俗的力量广泛挑战信仰,破除对上帝的崇拜。其实上,无神论的产生要久远得多。 从《荷马史诗》的时代开始就已经有无神论者存在,因为没有 的主要宗教,在多神形态之外,无神论也就同时存在。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伊壁鸠鲁等人便是其中的代表。而直到古代的晚期,无神论在与君主和王权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压制下,显得 弱小。 在这本书里,作者探索了古代的地中海世界,这是一个当代人所不能想象的、 不同的世界。作者在这个世界里找到的是是那些 早反对神性的故事和声音。
心道法师(1948—),台湾灵鹫山无生道场开山住持和尚,世界宗教博物馆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爱与和平地球家” 的创办人。 《灵鹫山外山(心道法师传)》展现了心道法师戮力禅修、传承三乘法脉、弘扬人间佛教的生命传奇。 心道法师祖籍云南,生于缅甸,随军出入烽火,目睹人世的流离动荡;从星云法师剃度出家;历经台湾外双溪、圆明寺古庙、灵骨塔、古堡废墟独修,再到福隆普陀岩山洞长期断食修行;出关后,创立灵鹫山无生道场,秉持“工作即修行,生活即福田”的生活禅理念,教育僧俗徒众;建立全球首座世界宗教博物馆,推展世界和平、生命和谐共生的理念;传授寂静平安禅修,为现代人擘划了一条修行的康庄大道,也为修行人寻回本来、奉献社会擎起一炬明灯。 心道法师矢志不移的求道毅力、乐观宽容的个性、恢宏的国际视野,
这是一部数十万字的关于汤若望生平的巨著,它相当忠于历史,没有为了搞笑、为了卖点、为了迎合而戏说。但它也不是一部处处考证的干巴巴的传记,而是充满着场景、情节、想象、奇遇、冒险和心路的探察。 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从明末到康熙年,在中国生活四十七年,曾是中国钦天监个洋监正,累官至太常寺少卿、光禄大夫;各种著述和译著近四十种,涉及宗教书算、天文地理、大炮制造等。曾几何时,身陷囹圄,九链加身,险被凌迟处死。后又平反昭雪,被康熙称为“鞠躬尽瘁之臣子”。 汤若望这个日尔曼奇人伟人是中德之间、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人生的诡谲在他身上也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冒险的一生,大风大浪的一生,人生的诡谲在他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从他身上也折射出中西文化之间的相遇、排斥、
慧能对中国的佛学、史学、哲学乃至文化界,影响深刻长远,其不凡且神秘的一生若无可信传记,诚为千古憾事!为此,作者费时逾半年,广搜史料,详加考证,动笔时一挥而就,完成了自慧能逝世一千多年来,部以禅学演义方式,状写六祖生平的传记文学作品。 书中融会历史、文化、学理、禅机、修行、证悟,蕴集东方智慧,尽现于作者神来之笔,凡对中华文化和禅学有兴趣的读者,以及修行参悟有觉受者,自会从中受益无穷。
本套书内容简介:不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古代宗教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形成了并长期保持着儒、佛、道三元一体的复合型宗教体制。陶弘景就是由发展道教而参与缔造这一三元一体宗教体制的重要人物。本套书结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钩稽文献,仔细考证了陶弘景的生平事迹,纠正了前人的若干误会误传,并探讨了陶弘景的哲学、宗教、科学、艺术思想及成就,对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作了新的评判。加上附传对缔造道教及三元一体宗教体制的先驱寇谦之、陆修静的生平与思想的重新厘定,就对道教以及三元一体宗教体制在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成型过程作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勾画,从而可能使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产生新的理解。
罗学蓬编著的《东方隆美尔——解密蒋介石为何欲置孙立人于死地》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突然传出,陆军总司令孙立人被蒋介石软禁,而美国却不断传出声音为孙立人求情,其深层的背景和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东方隆美尔——解密蒋介石为何欲置孙立人于死地》,以翔实的史料揭开了这个谜底。作者用纪实文学的形式,表现了曾被誉为“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抗日战争时期率领国民党军队在缅甸英勇抗击日军的史实。同时,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抗战胜利后特别是退守台湾后蒋介石与美国的矛盾及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中突。而孙立人正是这两种矛盾的牺牲品。书中揭露了蒋氏父子为了防止美国利用孙立人搞兵变,以便控制台湾岛,而不惜用栽赃陷害的手段,强加给孙立人通共的罪名,以彻底肃清孙立人在台湾的势力。
1920年8月,年轻的瑜伽行者帕拉宏撒?尤迦南达踏上了斯巴达号客轮,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西方之旅。自此,来自东方的古老智慧、致力于探索人类生命奥秘的克里亚瑜伽照亮了整个西方,解救了无数迷茫的心灵。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是尤迦南达1946年在美国出版的自传。在《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中,作者以幽默轻松的笔调描绘出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开悟圣人生平的体验及内在丰富的情感世界。中间穿插了他与师尊圣尤地斯瓦尔之间的深切情感,与甘地、泰戈尔等之间的坦诚交流,以及他运用瑜伽密术体会宇宙真义时获得的巨大愉悦,等等。全书既充满传奇色彩,又极具趣味性、思想性。
《行愿无尽 明旸法师传》作者郭伟成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曾与我同为《人民日报》记者,发表过很多有影响的报道。《行愿无尽 明旸法师传》比较完整地记叙了明旸法师的生平,对于弘扬一代高僧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契合社会发展的人间佛教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台湾著名佛学家、僧传作家、弘学泰斗陈慧剑先生的名著《弘一大师传》,被誉为所有弘一大师传中*受推崇、*畅销的作品之一。 弘一大师一生六十三载,半生艺术半生佛。在俗三十九年,是中国近百年艺术史上难得一遇的通才和奇才;在佛二十四年,被后世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大师的一生行谊与德性光辉感动、启发着无数心灵,海峡两岸的 弘学 蔚然成风,陈慧剑先生耗时三十六年创作并八次修订而成的该书,无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弘一大师传》出版后荣获台湾中山文化学术基金会传记文学奖,不仅在两岸三地畅销数十万册,而且于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是一部为无数人带来温暖、感动、智慧和力量的传记佳作。
《成玄英评传(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成玄英是初唐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是重玄学主要的思想代表。重玄学继承了魏晋玄学与佛教中观学等认识成就,并且通过认真严密的理论分析,自觉运用本体论哲学获得的精神成就解释主体自我存在问题,合乎逻辑地将中国哲学推进至心性论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个包含本体论、存在论、方法论、修养论、心性论、意义论的完整哲学体系,实现了相当于先秦老庄学与魏晋玄学的老庄学的第三期发展。不仅为道教教义的成熟做出了划时代的伟大贡献,而且为日后道教内丹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形上学基础。《成玄英评传(套装上下册)》以对哲学问题与方法论的说明为重心,具体考察了不同时代哲学家对不同哲学问题的认识理解以及成败得失,展示了道教的思想巨人精神创造的历史风貌。
法藏(643-712)专宗华严,是唐代阐释华严经义学与建构华严教义学的一代学僧。他基于“经论互补”的佛学立场,依据作为印度佛教“经王”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以晋译六十华严为对象,畅演华严经义学,终完整地建构了博综诸家的华严教义学体系,充分展示其中国化佛教体系建构的自觉意识,成为晋代以降的“格义佛教”类型转向“证义佛教”类型的重要人物,完成了中国化佛教*理论色彩的华严教义学体系,并因此而被后世推尊为“华严三祖”。法藏一生所着力建构的华严教义学理论,如别教一乘、如来藏缘起、法界统观、五教判、六相圆融、十玄无碍、行位果德论等学说,无不成为后世华严宗义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不仅奠立了中国华严宗的义理.架构,影响了天台宗、唯识宗、禅宗,而且影响远及日本与鲜,推动了朝鲜和日本华严宗的创立与发展,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