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很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他提出的种种主张,犹如黄钟大吕,百年来在中国人耳边奏鸣。本书通过他的自述和朋友、僚佐、弟子的追忆,从多个侧面展现他饱经沧桑、功高德劭的一生。蔡元培的自述和小传,记叙他的家世,在旧时代接受的教育,在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以及被迫离职的经过,在海外游学考察的感悟等。旁人的追忆,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实,再现蔡元培新旧兼修、渊博通达的学术,兼容并包、以德化人的胸襟,言行如一、不作空言的作风,总结蔡元培为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留下的丰厚遗产,以及他各方面的思想。
罗家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辑录了他自述生平以及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罗氏自撰的文章,讲述在北京大学的经历(重点是创办《新潮》杂志和参加五四运动的经过)、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改革、抗战时期主持中央大学从南京迁往四川之始末、担任驻印度大使时的活动等。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则记叙他们与罗氏交往中的见闻,表彰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在教育及文学等方面的成绩。书中还选录了罗家伦的数篇文章,内容包括他对五四精神的总结、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就职演讲、对个人修养的见解等。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聚焦于少年陈景润的人生轨迹,真实反映了少年陈景润在福州、三明等地成长的故事。该书从真实史料出发,讲述了少年陈景润是如何凭借良好的家教、恩师的提点、自身的好学,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克服种种苦难,*终踏入厦门大学的校门,实现了其研究数学的愿望。
《儒雅的泰斗——蔡元培》一书,本书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一代教育 家蔡元培 先生的一生,以及他在大学任职期间的成就和贡献等。语言平实,逻辑清楚,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史修辉所著的《师道(当代儒学教育践行者孟繁信)(精)》记叙了主人公只上了四年半学,却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这得益于他不断地阅读。学习、思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读书,关乎一个民族前途。他说,读书使人增长知识,知识使人发现良知,明辨是非,指导行动。此时,知识便形成了一种文化,当文化落地生根,变成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文明。文明当从读书始,读书从学校培养起。 他倾心于教育事业,不论在教学一线,还是在管理岗位,推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他创造性提出教育“ ”方针:“挖掘,唤醒,发现,点燃”!挖“本善之心”,唤醒良知,发现优点,点燃激情, 终实现“育人铸魂”目的,使每一位学生在各自的人生路上都健康成长。
俊美儒雅,风流倜傥的洋博士胡适,考据新红学,倡导和使用白话文,提倡新恋爱;其妻乡村小脚妇女江东秀,相貌一般,识字有限,性格泼辣,看上去极不般配的两个人在家族包办之下,却也琴瑟和谐、相濡以沫地过了一辈子。韦莲司的跨国之恋,陈衡哲的知己之情,曹珮声烟霞洞的神仙伴侣,以及徐芳的相思情浓,皆不及结发妻子江冬秀的“草门炉火”,知冷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