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知名编辑出版家叶至善先生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叶圣陶一生事迹的传记,本书为读者写出了叶圣陶这位睿智而智慧的老人不平凡的一生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经历,把近一个世纪波澜起伏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娓娓动听,特别是与叶圣陶相知相交的朱自清、郑振铎、茅盾、丰子恺、周作人、胡愈之、夏丏尊、俞平伯、冯雪峰、丁玲、老舍、巴金、冰心等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名人逸事生动有趣,让人看到一位大家的人生风采。 本书的优点在于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物的传记,从书稿丰厚的史料和独具一格的顺序描写中,读者可以看到中国新文学史的发展及其重要事件,看到叶圣陶带动和影响了中国新文学创作的为人生和写实的风格;可以了解20世纪初叶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础教育的状况和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看到叶圣陶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规范和走上正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其一生从事教育救国,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是中国近代*早的试验乡村师范,其在旧中国进行的平民教育实践和探索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书收录了陶行知本人及其亲友、学生的代表性文章近50篇文章,从多个维度介绍了陶行知一生的理想与追求、事业与成就、品格与性情,呈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平民教育家形象。
蔡元培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很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他提出的种种主张,犹如黄钟大吕,百年来在中国人耳边奏鸣。本书通过他的自述和朋友、僚佐、弟子的追忆,从多个侧面展现他饱经沧桑、功高德劭的一生。蔡元培的自述和小传,记叙他的家世,在旧时代接受的教育,在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以及被迫离职的经过,在海外游学考察的感悟等。旁人的追忆,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实,再现蔡元培新旧兼修、渊博通达的学术,兼容并包、以德化人的胸襟,言行如一、不作空言的作风,总结蔡元培为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留下的丰厚遗产,以及他各方面的思想。
张伯苓一生可谓传奇:早年参加清朝海军,亲历甲午海战;而后将余生献给教育事业 只为教育兴国,只做南开一件事,却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将张伯苓关于教育、关于兴国的 说 ,与著名人士、亲朋好友对他人生点滴、教育理念的 忆 相结合,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张伯苓开创的教育宏业,又从日常小事上展现他的不凡人生、卓越品行。
罗家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辑录了他自述生平以及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罗氏自撰的文章,讲述在北京大学的经历(重点是创办《新潮》杂志和参加五四运动的经过)、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改革、抗战时期主持中央大学从南京迁往四川之始末、担任驻印度大使时的活动等。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则记叙他们与罗氏交往中的见闻,表彰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在教育及文学等方面的成绩。书中还选录了罗家伦的数篇文章,内容包括他对五四精神的总结、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就职演讲、对个人修养的见解等。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聚焦于少年陈景润的人生轨迹,真实反映了少年陈景润在福州、三明等地成长的故事。该书从真实史料出发,讲述了少年陈景润是如何凭借良好的家教、恩师的提点、自身的好学,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克服种种苦难,*终踏入厦门大学的校门,实现了其研究数学的愿望。
《百年中国记忆 教育家》是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精心打造的教育文化类丛书。 蔡元培(1868 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本书辑录了蔡元培涉及教育的经典论文以及冯友兰、傅斯年等人的回忆蔡元培的文章,内容丰富,从多个角度真实地再现了蔡元培从翰林名士到一代教育大家的传奇人生及成就。
《力从平地起,心向实处行:范源廉传》为近代教育家、教育慈善家范源廉传记。范源廉师从梁启超,两度留学东瀛,成绩卓越,名重士林。曾先后出任教育BU次长、总长,中华书局编辑部主任,中华教育改进会首任董事长,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和北京图书馆馆长等职,参与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创办工作,乃近代中国当之无愧的重要教育家和慈善家。全书包括 概述 从湖湘寒门到教育改革家 为民国教育奠基的一等人物 从救助到慈善公益的推动者 范源廉年谱 等几部分,重点阐述了其在近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奠基、教育慈善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褒扬了其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
《钱穆传》以丰赡翔实的史料,层层剥去历史的尘垢、文本的遮蔽,以历史学家、教育家钱穆先生的人生阅历为主线,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创作《国史大纲》等诸多著作的历程及学术成就等融入其中,鲜明地勾勒出其思想演化的轨迹,不仅总结了先生在中国历史和儒学上的不凡成就,分析其重要著述的特点和写作背景、史学研究的特色,还努力展现出传主*本真、*人情化与生活化的历史面目。 本书作者史学功底深厚,文笔生动,立足于知人论世的人物传记体创作,客观描述了大学问家卓荦不凡的一生,全面再现了钱穆作为历史人物的真实性、立体化的影像;通过描述与钱穆相关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也让读者得以一窥清末民初直至八九十年代的时代变迁的历史风云。本书既叙事严谨又文采盎然,史学视野与文学表现相互融合,史料性和可
刘雨虹先生于1969年10月底结识南先生,此后一直追随南先生。1998年,她收集资料、请相关人物回忆撰成该书,以粗略的线索记述了追随南先生左右30年的一些“边际故事”。她声称撰写此书有三个因缘,其一,记录下她直接或间接参与过的有关南先生的事情,以为有关南先生的部分真实记载;其二,与南先生有关的人多数健在,见证人多,以免人去楼空凭回忆容易真假莫辨;其三,她曾编辑过《怀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编撰该书的职责。该书记录了1969—1998年间发生在南先生身边的许多故事,涉及人物、事件众多,作者娓娓而谈,亲切、自然而又韵味十足,于简单中勾勒事件原委,于平淡中提炼人物个性,于生活中彰显南先生品格。
《百年中国记忆 教育家》丛书是我社2019年精心打造的教育文化类丛书。本书为丛书中的一册。 本书遴选50余篇张伯苓本人关于教育的演讲、文章及其亲友、同事、学生的回忆文章,完整勾勒了张伯苓一生献身教育的事业轨迹,艰难创办南开系列学校的奋斗经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教育精神,以及从爱国主义生发出 公能 育人目标以及重视团体活动、重视教育体育、着意引进西方新式教学法等一系列教学创新。展现了一代教育巨匠一生仅做一件事,办教育救中国的爱国精神。
本书记载了一位大学校长、教师与他一生所追求的科学事业的动人故事。他聪慧内敛,受中西方文化润泽,成长于一个忠公体国的大家族;他倾心教研,热爱学术,投身于诲人不倦的三尺讲台;他抛家舍子,在抗战爆发的连天烽火中临危受命,兢兢业业于战火中复兴大学;他寄情学术,甘作人梯,任劳任怨为科学进步偿尽甘苦;他壮志未酬,年仅47岁,累死在工作台上,临终惦念着未及整理的学术著作......他就是抗战时期厦门大学的校长——萨本栋。
《清华七十年人生回首:一名高等工程教育工作者的回顾》作者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退休教师,他在清华大学生活了清华大学生活了70年(1949年-2019年),为纪念和感谢清华大学的培养以及对清华大学的情怀,作者编写了这本文集。书中主要叙述七十年以来作者在清华求学、执教、求索、退休生活、居家并参与承办叔蘋奖学金的回顾、总结和收获,尤其是在这些历程里认知和感悟到人生的意义。
董纯才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党的文化教育事业,对自然科学的宣传和普及,对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史料扎实严谨,叙事简洁生动,并有数十幅珍贵的新老照片与人物故事互为补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董纯才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光辉历程。
雅努什·科扎克(JanuszKorczak,1878—1942),波兰犹太裔教育家,被称为“教育界的辛德勒”,一位在二战时为教育使命奉献生命的传奇英雄。他也是一名医生和儿童权利的倡导者,还是一位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拥趸的知名作家。 《孩子王》一书以翔实的史料、流畅的文字描绘了科扎克波澜壮阔的一生,重现了其传奇式的人生结局——在生命的后时刻,他毅然放弃自己能够活下去的机会,陪伴着200名孩子一起走向纳粹制造的死亡。他被称为“所有时代中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真正的儿童教育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专门举办纪念活动,以表彰他拒绝抛弃孤儿而被纳粹屠杀的壮举。 《孩子王》一书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多个国家出版。好莱坞名导斯皮尔伯格曾通过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向本书主人公致敬。对儿科医生、教育工作者、历史学
本书是北京石景山区树仁学校赵生杰校长的个人自传。作者初中辍学,跟随打工大军进城打工。1994年,怀着对北京的美好憧憬,由县文联资助路费,从安徽到北京寻梦。在北京的二十年里,边工边读,参加北京市自学高考,取得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证。1999年创办树仁学校,专门接收在京的打工子女入学。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指导和扶持下,在七彩教育同盟的带动和帮助下,树仁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校训“爱满天下,求真务实”的指引下,学校取得了引人瞩目的佳绩,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15年来,作者通过减免缓等多种方式资助上百名贫困打工子弟上学,资助款达三十万元,荣获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北京市“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众所周知,校长是学校之灵魂,是学校发展之关键,“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强调:“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 于是,我们把目光定格于中国优秀的校长,他们的管理思想、他们的管理智慧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一个个管理奇迹,深深震撼和激励着我们的心灵。他们深厚的理论积淀,敢为人先的管理实践,独到的智慧闪现,又无不让我们折服、感叹。 用心品读《王俊传——个中国校长的奇迹》,走近这些优秀校长,我们发现他们成功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成功的根由却都一样。我深深地体会他们作为名校长的特质——面对教育这份事业,他们是思想者、行动者、研究者!他们追求智慧的、有效的、卓越的管理! 他们用智慧统率师生行为,用精神引领师生行为,用毅力激励师生行为,用细节和汗水创
《淡然的智者——蒋梦麟》一书,作者用真实的笔触让我们体验了一位天真的孩童成长为一代学者和教育家的艰辛路程,并希望读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明确自己内心渴望到达的方向,一路坚持,创造一个即便不完美,也要终生无悔的人生。
申泮文(1916 ),广东从化人,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翻译家。申泮文院士是我国著作和译作多的化学家之一。他著译多部教材和工具书,在*出版社的出版物达70 余卷册,3000 余万字。新中国成立初,申泮文院士编写了我国早的中文化学讲义,后又组织翻译了大量苏联、美国等国家的教材和参考书。其中1-20 卷《无机合成》的翻译是持续近30 年的工作,为我国无机化学发展打基础曾经起了很好的作用。申泮文院士倡议编著并作为副主编的《无机化学丛书》至2011 年共三次重印,为我国广大化学工作者提供了一部丰富的近现代化学的原始资料资源库,对我国化学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书是在申泮文院士的口述访谈稿的基础上整理而得的,主旨是对申泮文院士的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整理收集,采集成果比较丰富。因口述资料丰富,本课
本书生动地记述了近代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八十余载不同寻常、跌宕起伏、无私奉献、努力探索的一生,力图真实揭示其济世救民、爱满天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博大胸怀的形成过程,为发展贫民儿童教育所做的不懈努力,以及在初等教育实践及理论探索上取得的重要成果。其恢宏的一生,不啻为后世树立了一座巍巍的人格丰碑,引人感叹,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