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对西方启蒙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日本社会的转型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著名的庆应义塾 (现为庆应大学)就是他创办的。福泽谕吉曾和西周等人组织 明六社 ,针对现实问题,展开评论,被誉为 日本伏尔泰 。本书是福泽谕吉根据回忆的事实加以叙述,宛如一场谈话,非常生动有趣。
从河南小郭庄的淘气少年到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再到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施一公在自我成长之路上从未停下脚步。 2008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施一公放弃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全职回母校清华大学发展生命学科,在海内外引起大关注。2018年,他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创办西湖大学。 他在56年的人生历程中,总是做出让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的抉择。是什么促使他一次次突破自我?如何发挥理想的力量? 实现人生理想的路径又是什么?相信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求学、教育、家庭、友谊、理想之书,既写给自己,也写给教育科研工作者,更是写给青年学子,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共同前行。
陈立群,新时代 四有 好老师的杰出代表,曾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9年中宣部授予其 时代楷模 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躬耕教坛40余载,当校长30余年,在退休之际,陈立群婉拒东部学校百万年薪聘请,远赴贵州贫困县义务支教,让一所 垫底 的民族中学完美 逆袭 : 学校辍学人数从每年的100多人变成了现在的实况 净流入 ;高考本科以上录取的指标完成率已连续多年排名全州。 陈立群将奇迹发生的原因都写入新书《陈立群:我在苗乡当校长》,用朴实的语言和心中的大爱,首次全方位记录支教之间的工作和探索,记录为贫困地区学生、教师、社会层层立志的故事,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扶贫扶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本,并启发读者站在更高角度,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未来发展置于更长的时间维度
本书为著名英语教育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李赋宁的口述自传。李赋宁教授的人生经历很有代表性,可以说是近现代英语教育史的一个缩影。 他的小学和中学曾在北平、天津、陕西三地求学,大学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毕业后攻读清华研究生,之后被聘为西南联大外文系讲师。194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1950年回到清华大学教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工作,任北大副教务长。 在英语教育面临转型的当下,以这本自传切入,回顾我国百年英语教育的历史,镜鉴过往,方能烛照未来。
本书是以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著称于世的当代历史学家李新先生的回忆录。书中所记述的党从延安到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些历史,经这样一位有过切身经历的老革命写出来,极具真实性。
本书由多年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河北大学教授、顾随第六女顾之京用两年时间创作父亲小传。全书以父亲一生的经历为线索,分 求学之路 执教齐鲁津沽 登上大学讲坛 困居沦陷的北平 寄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抗战胜利后与古都黎明前 生活在新中国(上) 生活在新中国(下) 八章讲述了国学大师顾随不同时期的学习、生活、教学与文学创作情况,同时也展现出顾随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所做出的独特贡献。本书中很多细节从未面世,由其女儿悠悠道来,笔之所至,情为所动。这幅大师的肖像图亲切感人,使为学之顾随、为师之顾随、为文之顾随、爱国之顾随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圆润。本书为读者立体呈现了大师顾随之风采,为顾随研究者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更为丰富的研究材料。
.
蔡元培先生是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 学术 与 自由 之风。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40年在香港病逝。唐振常先生所著《蔡元培传》于1985年在我社出版,后于1999年重版,赢得了较好的学界反应和读者反响,成为蔡元培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也可资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教育、政治等研究参考借鉴。本次收入人物传记系列丛书,重新制作出版,并参照上海社会科学院
高素质的国民是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女性则是人力资源之母。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技术的发展是核心,人的现代化是主体,而占人口一半的女性的知识水平与教养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只用了短短几十年就发展为资本主义强国,这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曾经是日本现代化过程中值得称道的事情。很多人都关注日本的教育事业,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事业中有一个鲜明的特色,这就是有很多优秀的女教育家兴办女子学校,从被动的受教育者成长为出色的教育者,在日本教育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日本女性教育家与女子学校(1868-1945)》的作者周萍萍以女性的视野,根据历史资料及实地考察,从女教育家创办女学校这一独特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日本女子
《孔子全传》由曲春礼所著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他设教授徒,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例,一生收徒三千,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即所谓“六艺”者七十二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总结出了一整套治国平天下之道和教学经验。有许多观点至今尚有借鉴价值。他删《诗》、订《礼》、述《乐》、正《易》、论《书》、作《春秋》,为继承和传播古代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但是,他任中都宰和鲁国大司寇时,曾将鲁国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遗憾的是,他虽然历尽艰辛,周游列国,终不为各国国君所重用。《孔子全传》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孔子的描写多以事实为主、虚构为辅,既不美化,也不丑化,尽量还
本书生动地记述了近代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八十余载不同寻常、跌宕起伏、无私奉献、努力探索的一生,力图真实揭示其济世救民、爱满天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博大胸怀的形成过程,为发展贫民儿童教育所做的不懈努力,以及在初等教育实践及理论探索上取得的重要成果。其恢宏的一生,不啻为后世树立了一座巍巍的人格丰碑,引人感叹,发人深思。
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大学虽然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层次、水平,但凡能赓续流传至今者,大多经过漫长的艰苦而又曲折的奋斗历程,并且留下极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将有所裨益。历史样呼唤人们面向未来,它只为现实提供借鉴与智慧,决非单纯诱使人们沉溺于怀旧之情怀。 在百余年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一大批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先驱者,他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奠基与成长做出无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记这些先驱者的功绩。特别是其中那些办学有成的著名校长,他们和他们所辛苦经营的著名大学,乃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块块丰碑。他们育思想的丰富精粹,办学理念的卓越高远,以及实践业绩的泽惠后世,至今仍然受到中外学者的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