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北大各学科具有代表性的15位老师,展示他们的书房、教师风采,讲述他们的阅读和学术人生故事,每位老师还推荐了阅读书单。这些老师分别是董强、韩茂莉、张慧瑜、曹文轩、徐湘林、戴锦华、秦雪征、 王余光、张帆、穆良柱、林毅夫、朱青生、方博、王诗宬、孟涓涓。 书房里 的这些北大学者们,来自理工、人文社科、医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本书通过摄影镜头与文字讲述,遍访大家大师,围绕 读有字之书 读无字之书 读心灵之书 等话题,传递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之乐,彰显北大学者作为文章、其书满家的坚守,展示北大学人对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的感悟,从 书房 这一处特别场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场思想广博、思考精深、思维激荡的阅读盛宴,献给所有爱书的人。
摄影家是构成摄影史的基本单元,他们用相机记录大千世界、人生百态,探索摄影艺术创作的诸多可能性以及摄影作品带来的社会影响力。每个中国 摄影家的成长都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进步,摄影事业日趋繁荣,一代代中国摄影人成长、成家、成名,他们怀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摄影艺术的热情,用影像记录和讲述着中国的发展故事。该书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专业教材之一,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针对众多摄影学子只熟悉外国摄影家而不了解中国摄影家,且对靠摄影谋生缺乏信心等现实问题而策划制作的访谈类图书。书中,作者带领学生通过与摄影家面对面的交谈,向我们展示了这些中国摄影家的成长故事以及他们对于摄影的坚定信念。探究前人的成长轨迹和选
书号:9787301337677 书名:坐拥书城:北大学者书房 定价:12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是一本专为SONY 7RⅢ微单相机用户定制的摄影技巧大全和速查手册,内容涵盖了使用该相机进行拍摄全流程所需掌握的各种摄影知识和技巧,包括SONY 7RⅢ相机功能、菜单设置详解、镜头和附件的选择与使用、拍出佳片必须掌握的摄影知识、各类常见题材实拍技法等。本书具有独具特色的高手点拨模块,内容包括数位资深摄影师总结出来的SONY 7RⅢ相机的使用经验和技巧,以及摄影爱好者初上手使用SONY 7RⅢ相机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便帮助读者少走弯路或避免遇到这些问题时求助无门的烦恼。通过阅读本书,相信各位摄友一定能够玩转手中的SONY 7RⅢ相机并迅速提高摄影水平,拍摄出精彩、漂亮的大片。
本书是一本商业人像摄影用光布光专业教程,详细介绍了各种用光布光技巧。通过3D示意图图解的方式,读者可以解锁摄影师的拍摄秘籍。本书共8章,第1章讲解人像摄影棚的构建;第2章讲解灯光设备;第3章讲解灯光辅助附件;第4章讲解摄影知识;第5章讲解光位;第6章讲解不同主题的摄影灯位实战;第7章讲解后期修图调色技巧;第8章为作品欣赏。本书适合职业摄影师、摄影工作室、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对摄影感兴趣的读者学习。
本书是我省摄影家吴家林先生的一部摄影作品集。书中收录照片200多幅,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和文化、人与生存环境作了很好的诠释。
本书是傅拥军拍摄西湖10年的首次作品结集,不同于以往任何关于西湖的画册。以人文视角,表达西湖和生命之美。本画册收录包括荷赛奖作品《西湖边的一棵树》在内的60多幅作品。
尽管与安迪沃霍尔相关的文章、书籍、电影以及消费品多到数不胜数,然而,人们对于他的生活和艺术生涯仍然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兴趣。本书有悖于标题既不是一本自传,也不是一本性写真集,却记录了他的真实个性,呈现了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那段五光十色的文化背景中的奇闻轶事。 本书通过对那些经历过沃霍尔工作室之人(包括沃霍尔最亲密的合伙人、朋友,以及他的那些超级明星)的访谈,勾画了一部别样的传记。多年来,许多从“工厂”出来的人都加入了无休止的出书行列,阐述了他们对沃霍尔的天赋以及其艺术的观点。本书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采访的对象既是沃霍尔塑造的人,同时也是塑造了沃霍尔的人。书中描绘了60年代臭名昭著的“工厂”的盛况,从一个私密的视角深入解析了沃霍尔早年声名鹊起
色彩、光线及构图是判定一张作品成败的关键。本书将以优美、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讲述数码摄影核心技术——色彩、光线与构图。全书分色彩、光线和构图三部分,皆以美学理论为基础介绍拍摄原则与技巧,其间穿插大量佳作样片,并配有摄影师拍摄思路。并在各部分后,分别介绍了使用Photoshop调整色彩、光线和构图的实用方法及操作说明。本书适合有意通过学习色彩、用光和构图来提升自己摄影水平的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主题摄影学习者的参考读物。
综合、,可读性强,并有大量精美插图。从塞尚到20世纪头十年的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再到20世纪5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赫伯特·里德对现代绘画做了详尽的诠释。卡洛琳·蒂丝代尔和威廉·菲弗在最后的章节中生动地讨论和分析了弗兰克·斯特拉、理查德·汉密尔顿、安迪·沃霍尔、罗伯特·劳申伯格以及其他许多艺术家的作品,推动着对现代绘画的解读向前发展。这是一次不可或缺的考证工作,证明了赫伯特·里德作为一个艺术家、诗人、艺术史学家的才能。
丰泽园,位于北京中南海,是一座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古朴院落。1949年6月15日,新中国建立前夕,一位伟大而平凡的人来到这里,一位就是17个春秋。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卓越领导人。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探求真理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独立、自由、解放、幸福而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密切联系群众、清正廉洁的一生。从建国伊始到渡过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在丰泽园的日日夜夜,是这种精神的集中写照。毛泽东勤于党务国政,每天办公长达十几个小时,丰泽园的灯光经常彻夜长明,他在这里作出了许多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毛泽东生活俭朴,反对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