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遗传学界,孟德尔是如神一般的存在。作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他的学习和科研之路也并不一帆风顺:他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干过不少农活,因贫辍学的他没有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后来进入修道院,又因缘际会得以前往维也纳大学进修,回到修道院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豌豆杂交实验,但直到去世这一发现都并未得到世人的认可。 孟德尔是在何种情况下,做出了豌豆实验?为何修道院会为其提供科学研究的场所?他的科学发现在当时为何被忽视?他身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本书作者商周常年旅德,对孟德尔有深入了解,他曾亲自拜访孟德尔工作过的圣托马斯修道院和孟德尔纪念馆,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本书勾勒出了一个生动饱满的孟德尔形象,让我们得以一览科学大家的风采。
达尔文从未忘记小时候父亲对他的呵斥: 你整天不是打猎、养狗,就是抓老鼠,你这样会让自己和全家人都丢脸的。 达尔文虽出生于名门世家,但童年的他并未对学习产生兴趣,他学过医,当过乡村牧师,曾想归隐山野轻松度日。直到 22岁时,达尔文登上 贝格尔号 ,开始了一次环球航海探险旅行,才真正激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这才有了博物学家达尔文。 人类与大自然的联系越来越少,孩子们花在大自然中的时间也越来越少。阅读达尔文,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在这个星球上的位置。达尔文带给我们的重要的洞见之一,就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人类也只是生命之树上的一根枝条。人们通常认为,要体验大自然,你就得到遥远的热带雨林去。但其实,大自然就在你我身边,就在我们的公园、花圃和当地的自然保护区里。 兴趣是好的老师。达尔文对
本书是了解达尔文生平的权威、全面的一本书。本书作为达尔文的遗稿,大约是在其逝世六个月后,由他儿子弗兰西斯达尔文删改、摘录和誊抄出来的,于1887年首次出版。 译者翻译该书时,除原文外,参考了两种英文译本和俄文译本,并对其中的错漏进行了改正。译者还在书中增加了不少注文,去说明达尔文手稿中所述的实际情况,指出他笔误和简略之处,并介绍他提到的许多书名、人名、地名和专门名词。 本书细致入微地讲述了达尔文的思想和性格发展过程:从达尔文的诞生写起,对达尔文在剑桥的生活、在贝格尔舰上的航行、达尔文的宗教观点、居住在伦敦时期、居住在达温宅时期的事迹进行了记述,同时,还补记了他的几本作品和他对自己智力的评估,书中在正文以外,还附录了达尔文和韦奇伍德的家族人员,书中的人物、地名、动植物名称、书
他曾说过:“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灭。” 他曾写过:“大科学家并非生来就是神童,尔后成名也并非全才或完人。” 他带着乐观与勤奋的种子,游历世界,潜心研究;他远离大城市的繁嚣,在宁静的庄园里进行了一场生物学界的革命。
《走进女科学家的世界》系列丛书介绍了诸多热衷于科学研究的女性的真人真事。她们中有些人在年轻时就立志要成为科学家,其他人则更晚一些才有这个想法。有些科学家在事业旅程中克服了许多个人以及社会方面的困难,而另一些人的科研道路则可以用平坦宽阔来形容。虽然她们的背景和人生经历不尽相同,但这些非同寻常的女性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她们所做的工作非常重要并且这些工作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与其他的传记体丛书不同,《走进女科学家的世界》收录的是当今正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女科学家的故事。书中记述的每位女科学家都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书籍的创作之中,包括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细节,提供个人照片以及其中的故事,动员家人、朋反及同事接受采访,以及解释她们的专业知识以启发和指导青少年读者。 本系列丛书
伟大的英国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生于1809年2月12日,死于1882年4月19日,享年七十三岁。他次把进化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对当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占统治地位的特创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为近代生物科学奠定了基础,并对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深远了的影响。 在达尔文去世六个月前后,他的儿子弗朗西斯·达尔文编辑了《达尔文自传与书信集》,于1887年初次出版,把经过删改的《自传》列为该书的第二章。1892年,弗郎西斯又把这部书加以压缩,名为《达尔文生平》,略加修订和增补注释,名为《达尔文生平》,略加修订和增补注释,以适应广大读者。这就是本书据翻译的原著。本书包括两大部分;《自传》和达尔文自1823年至1874年的一部分来往通信。从中可以看出这位伟大科学的思想发展,他的自学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生命不息,
伟大的英国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生于1809年2月12日,死于1882年4月19日,享年七十三岁。他第一次把进化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对当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占统治地位的特创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为近代生物科学奠定了基础,并对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深远了的影响。 在达尔文去世六个月前后,他的儿子弗朗西斯·达尔文编辑了《达尔文自传与书信集》,于1887年初次出版,把经过删改的《自传》列为该书的第二章。1892年,弗郎西斯又把这部书加以压缩,名为《达尔文生平》,略加修订和增补注释,名为《达尔文生平》,略加修订和增补注释,以适应广大读者。这就是本书据翻译的原著。本书包括两大部分;《自传》和达尔文自1823年至1874年的一部分来往通信。从中可以看出这位伟大科学的思想发展,他的自学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生命不
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协助下,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历时1年多,筹备、拍摄和制作了一部7集纪录片《达尔文——自然之子》。该片是中央电视台首次为外国著名历史人物制作原创性长篇传记纪录片,讲述了达尔文波澜起伏的辉煌一生,特别描述了他近五年的贝格尔号环球之旅和他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秘密研究生物进化数十年并终推出《物种起源》的过程。本书为该片之书面形式。
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第二个一千年伟大思想家的网上评选活动,世界各国所有人事均可参加投票,一个月后评选揭晓,评出千年十大思想家。思想家、生物学家达尔文名列第四。揭示物种起源的伟大科学家。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回忆录》根据达尔文之子弗朗西斯·达尔文所编的《达尔文生平与书信》选译,其中对达尔文家族、自传和宗教信仰都有详细的描写,特别是摘自达尔文留给自己挚爱的妻子和孩子们的病中亲自执笔的《回忆录》部分,生动再现了这位伟大科学家朴素、随意,充满人情味的个性特点,《达尔文回忆录》中以书信的方式对《物种起源》写作、出版前后进行描写,让我们了解了达尔文如何在逆境中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以真理和事实为准则,终于对人类科学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Darwin,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小城镇施鲁斯伯里。年轻的达尔文曾学习医学和神学,在课余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博物学家。 1831年底,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随英国派遣的“贝格尔”号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采集和研究,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念。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论,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达尔文的主要著作
本书介绍了10位为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在生物学的不同领域或是开辟了新的研究路线,或是克服原有的障碍促使整个领域向前发展。书中有知名生物学家的传记资料、探索发现的经过和研究成果,有深入浅出的生物学知识讲解,还有相关生物学课题的研究现状。这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生物学科普书籍。
从面相看,达尔文浓眉大眼,愁容满面: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形象——它是20世纪的图腾之一。对有些人而言,达尔文是新生物学的奠基者;对一位愤怒的威尔士人而言,他只是“脸上多毛的老猿猴”。可是,对每个人来说,他的温文尔雅都势不可当。莱斯利·斯蒂芬(kslie stephen)感觉“他的朴素与友好中带有某种近乎哀怜的意味”。可以说,达尔文是历*著名的科学家。这位旧大陆的博物学家出身于小小的什罗普郡的乡绅家庭,他和蔼可亲,大大改变了我们对自己在这颗行星上的位置的看法,在这方面他超过了任何现代思想家——甚至弗洛伊德和马克思。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者,被誉为“进化论的始祖”。他以渊博的知识、敏锐的眼光发现并提出了生物界的进化规律,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生物起源的荒谬观点,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他提出的“进化论”观点对近代生物科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告诉你一个达尔文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达尔文的故事》从达尔文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他所经历的不凡旅行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再现了达尔文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学习他那种对科学真理坚持不懈、对困难挫折亳不畏惧的坚毅品格。
《美国科学书架·科学大师系列·探究生命玄机:10位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介绍了对化学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10位著名科学家,每一章都叙述了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和对社会的贡献。 《美国科学书架·科学大师系列·探究生命玄机:10位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附有30余幅珍贵的黑白图片,这些图片都配有精准的说明;书中还介绍了相关出版物和网络资源的信息,为读者提供了拓展阅读的可能性。
《李约瑟:一个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充满了史诗色彩,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作者行云流水的笔触,展示了是什么样的力量促生了这位伟人和一个伟大的民族,乃至伟大的人类本身,那精彩绝伦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传奇故事。
前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教授创立了全息生物学,对生物学、医学等相关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成果对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但也饱受争议。作者作为张颖清教授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对张颖清教授的学术贡献做客观公正的评价。
达尔文结束了乘坐“小猎犬”号漫游全球的那段经历之后,回到英国的家乡,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不止如此,他还越来越自闭,不愿跟人往来,不愿去参加什么学会。 他就住在一个伦敦市郊,自己有个小房叫“唐式小屋”。屋子是很难看,他老抱怨,但是他的花园经营的很好,这就是他的秘密花园。他在里面做各种各样的实验,观察他种的植物,他试着拿一些植物的种子,在这里头培育。养过鸽子,养过各种各样的动物,解剖世界各地的殖民者、探险家、商人寄给他的标本。在这个地方,他孕育出了他对世界的一个崭新的认识。他认为他每亩地里面的53767条蚯蚓要比拿破仑重要;他结交那些人看起来比较粗俗,比较怪,跟他这个中产阶级、士绅文化非常不一样的养鸽子的人,这让他想起了天择的这个机制是如何的。 《达尔文的秘密花园》的这个花园就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简练地记述了英国科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的一生。少年时代,达尔文就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孩子。他搜集各种昆虫,躲在工具间里做各种化学实验,虽然不断遭到老师和父亲的责怪,但他终还是使父亲放弃了要他成一名医生和牧师的打算,而成为了一个生物学家。在随同贝格尔号军舰做环球航行的途中,达尔文对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的动植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通过这些考察,他发现了动植物中存在着变异性、遗传性和生存斗争,在此发现的基础上,他创立了生物进化的学说,揭开了物种起源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