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心选择了90多位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通过简明、活泼的文字,带我们走近这些科学家,循着他们的人生经历,倾听他们的事迹,分享他们的喜悦与欢乐、挫折与痛苦,了解他们高尚的品德,勤奋好学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家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既能学习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又能萌发对科学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本书成为青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
本书为谭其骧先生的精简版传记。作者葛剑雄遵照恩师谭其骧嘱托, 求是师求真 ,客观记录事实,公正发表议论,为传记能尽可能真实作*大努力。本书除作一些文字精简外,主要删去了原书中纯学术部分、一些引用的原文,以及反映传主所处形势、参加的重要活动和与他人关系的内容等,客观记录事实,真实还原一代学人形象。
本选题为茨威格传记作品集之一,讲述了麦哲伦的一生。他在印度和非洲服军役,同西班牙国王签订合同后远航,在航行过程中处理叛乱,克服困难后终于取得成功。他是第一个把环球航行理想付诸冒险运行动的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让人类文明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茨威格在本书中用心理分析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坚强、谨慎和孤僻的麦哲伦,在对麦哲伦航行过程的描述中凸显了其性格,描述了麦哲伦是如何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茨威格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麦哲伦的一生写得立体生动、有血有肉。
本书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传主吴浩青,1914年出生,江苏宜兴人。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被誉为锂离子电池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本书从吴浩青的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两大方面,详细叙述了吴浩青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史料丰富,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本书介绍了美国诺贝尔数学奖获得者纳什的传奇人生。他是如何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新闻人物,他又经历了什么艰苦磨难,他的生活与常人又有什么不同或是相同.....本书都将有所展示。 本书再现美国数学天才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传奇生活。30岁以前,他解决了一系列数学界公认的难题,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此后,他遭受了灾难性的精神崩溃,成为普林斯顿一个在黑板上乱涂数学命理疯话的幽灵人物,几乎被世界所遗忘,直到他从癫狂中苏醒,获得诺贝尔奖。
多年来,本书作者每月在德国的日报上发表关于值得瞩目的当代人物的写真文章,这些人物都以特殊的方式承担着一种理念或一个项目的实现,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着思考。本书所采访的德语国家32位各行各业公认的专家中,约半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人物和新兴应用科学领域的代表,另一半则活跃在全然普通而实用的行当中,也有少数人从事着具有异国情调的职业。在对被访的专业领域进行简介、描述其职业活动之后,在更加私人化的第二次采访中,作者只是偶尔提问或插话,而任被访者自由呈现,甚至会诱导出激烈的抗辩——这些行家不 仅具有非同寻常的渊博知识,谈到自己的工作尤其热情满怀。 作者以对细节训练有素的眼光描写各次访谈的环境,且始终保持着某种距离,从不做出评价,以致读者常常会忘记提问者的存在。无论是管
在本书中,彼得·科利尔和戴维·霍洛维茨讲述了福特家族三代人精彩纷呈的故事,展示了在福特汽车公司——这个美国伟大的工业帝国——的背景下,福特家族几代人之间富有戏剧色彩钓冲突和对抗。 故事从代亨利·福特开始,这个机械能手和“疯狂的天才”,不仅让汽车走进了美国人的生活,而且用它征服了世界。作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美国工业大师,亨利·福特在生命的后期变成了一个怪人:他热爱他的公司,对它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以致当其子爱德塞为适应时代的变化而试图对它实施改造时,他不留情面地毁掉了爱德塞的梦想和一生。后来,爱德塞的儿子小亨利终于为他复仇,并在二战以后拯救了福特汽车公司。 从老亨利·福特的婚外情和私生子的故事,到“魔鬼亨利”的人生和爱情,以及他与李·艾柯卡那场人人皆知的争斗——这一系列引人
有人把二十世纪称为“美国世纪”,而万瓦尼儿·布什就是“美国世纪的工程师”。他是一名发明家,发明了当时强大的模拟计算机;他是一名企业家,曾参与建立多个科技企业;他同时又是教育家、科学管理专家…… 布什是原子弹计划“曼哈顿工程”难以替代的推动者,还是个人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思想先驱。本书以布什丰富的个人经历为主线,以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不但全面反映了布什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杰出的科学管理才华,更激发读者去了解和探索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无尽的前沿”。
本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开山元老之一、北平研究院实际掌门人李书华教授的自述,记录了他一生的几段霸要经历。 如留学法国,在北京大学、北平研究院、中法大学、北平大学区等从事教学、科研、管理与学术交流等,以及他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煜瀛、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陶孟和、沈尹默、梅贻琦、朱家骅等中国现代科学和教育名人的交往:其书言必有据.要言不烦. 既是李书华本人牛涯的真实记录。 也是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史和教育史的重要资料,李书华还是一位游记作家。 他的游记具有科学家精细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在中国现代游记中别具特色。 本书中的《黄山游记》、《房山游记》和《陕游日记》、是他的游记中的精华。
本书以世界著名研究机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背景,撷取了一批为20世纪科学发展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的工作、生活片断。这些科学家包括相对论的创立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天才数学家、逻辑学家哥德尔,现代计算机之父冯 诺伊曼,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细胞自动机大师沃尔弗拉姆,美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等等。作者以当代若干重大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为线索,以生动的笔触,将自己亲赴实地采访获得的大量鲜活资料串连在一起,让读者从另一视角领略当代科学发展的概况,感受科学巨匠们的个性和魅力。
涂光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青少年时代曾就读于南开中学、抗日军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后留学美国和苏联,分别获得博士和副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从事地学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任教授。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贵州省科学技术奖等20余项重大奖励。 本书记述了涂光炽院士充满传奇、坎坷和奋斗的一生,展示了他超人的智慧、求实创新的科研作风和正直高尚的人格魅力。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触摸到共和国地学发展的脉搏,感受到中国科学家为祖国繁荣昌盛所担负的历史使命,重忆起生命和精神力量的感动。
梅文鼎(1633—1721)是清初著名天文学和数学家,被称为“国朝(清)算学人”,已出版的学术著作约30种,还有约60种有记载但未见出版的书,真可谓著作等身。他在学术方面,特别是数学方面成就突出。本书的写法基本上是寓科学成果于思想,或是科学成果与思想相结合,以突出评传的性质。 本书从梅文鼎所处的时代开始,依次论述了他的著作、家族的学术影响和与外界的学术交流,重点在他的宏观学术思想、天文学思想和数学思想三个方面,后讲述了梅氏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在国内外的广泛影响。
陈一坚是我围著名的飞机设计师、“飞豹”战斗机重大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决策者和总设计师。本书通过陈一坚本人及其50多位同事、亲朋的回忆,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矢志航空报国,命运坎坷、成就卓著的飞机设计师的成长历程和多彩人生。 本书对于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沿革、关注中国造“冲天飞豹”前世今生的航空从业者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书把晚明期间的徐光启(1562-1633)放到中国的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嬗变的历史必然中予以考察和评价。徐光启所处的时代,是“天崩地解”前夜的动荡腐朽时期,也是“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多元裂变时期。他既是在科举“烂路”上屡败屡战的传统儒生,又是倡导近代科学思维的前驱人物;他既是浸润于尧舜孔孟程朱陆王的士大夫,又是试图以天学“补儒易佛’’的洋教徒;他既描绘了会通中西以求超胜的宏伟蓝图,又无法冲破旧世界的制度网罗;他既具有正派清廉的高尚道德,又不乏周旋官场的政治智慧。总之,徐光启的思想既有孕育近代文明的超前性,又有束缚于传统的滞后性。因而他既是传统社会立言、立功、立德的理想人物,又是为传统社会压抑而郁闷的悲剧人物。试想,如果徐光启思想的近代胚芽在当时能够生长发育,那么中国的近代社会及其思想史大
关洪教授生前对《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理论物理专辑》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在深入研究原子论和量子力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撰写了一本高水平的物理学史读物《原子论的历史和现状:对物质微观构造认识的发展》。这本同时贯穿物理学史和思想史的著作出版以后,不仅在物理学界受到欢迎,同时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引起反响,尤其得到科学哲学领域专家的重视。该书的学术意义延伸到物理学之外的哲学,对这两个领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做了深刻的揭示。这是以关洪教授长期厚实的研究经历为基础的,对于其他研究者有很强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为了纪念导师胡宁先生,关洪教授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广泛收集材料,访问有关人员,精心考证,写出了这本《胡宁传》。本书内容翔实,语言生动,深入浅出,既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又是一本对广大青少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科学家承担着分外沉重的担子,这使得他们在科学研究中付出比国外科学家更多的情感和精力。但是中国科学家所表现出的顽强不屈的精神,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很少能与之比拟。了解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科学家无与伦比的高贵人格。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本书可供中学生、大学生和科学史研究者或爱好者阅读参考。
梁树年先生,又名豆村,画室名安樗堂。生于1911年,北京市人。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位名宿,也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理论家,篆刻家和诗人。早年拜师与张大千门下。其画传统笔墨功力深厚,重师法自然,重意境。创作上,他积古纳今,触类旁通,博览贤作,意趣高雅一种不为艰辛和名利所使,执着地把握有限人生的无限进取,追求天人和一的艺术极境,掸落世俗的灰尘,忠于艺术真诚的失业精神,造就了他雄厚的艺术实力,形成了坦荡,雄定,浑朴,清雅的画风。梁树年先生曾任教于原北京艺术学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北京中国山水画会付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经为国务院办公厅,政协礼堂,人民大会堂,*纪念堂,中央电视台,中国外交部,及北京各大饭店作画,并收藏。他的部分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定为重要国礼
本传共分20章,介绍了丁甘仁先生的生命轨迹。他一生坎坷跌宕,荣辱不惊。从孟河学医到苏州悬壶,再到上海开业,一步步从逆境申走来,终成为一名名声显赫的医生。中年以后,他面对“欧风美雨”以及北洋政府歧视中医的不艮困境,顶住压力,倾其所有,与上海中医界有识之士一道,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也为新中国中医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无疑是我国中医教育的先驱。 本《传》向读者展示丁甘仁先生的人物特征,还着重介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清未民初)中医生存面临的危机,亦揭示了社会各界为保存中医国粹的抗争历程。 作者独辟蹊径,文笔独到,手法新颖,怀着敬畏之情解读丁氏的内心世界。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又兼顾创作的艺术规律,再现并激活了一代宗师丁甘仁的歧黄人生。 本文是迄今面世的以文学体
《国器》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航空工业英模罗阳同志先进事迹的报告文学作品。罗阳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他树立了当代军工人献身国防建设事业的榜样.罗阳的一生是航空报国的一生,他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直至生命后一刻.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感人肺腑的情感描绘了罗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矢志不渝、航空报国,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恪尽职守、忘我奉献,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事迹。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先进事迹的一本难得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