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李敖自己撰写的回忆性质的随笔集。从作者1935年懵懂出生,到1997年62岁耳顺之年,从哈尔滨到北京,到上海,去中国台湾,求学、参军、办刊、获罪、坐牢、隐居、复出,这些往事的回忆。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独立的思想。 笑傲江湖、卓而不群、横睨一世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堪称一则现代的传奇。
王阳明提出 致良知 ,稻盛哲学的核心是 人生方程式 和 判断基准 ,本书将两者结合,讲述两者异曲同工之妙,书中内容包括几大部分, 阳明心学和稻盛哲学的神合 ,主要讲述阳明先生和稻盛先生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感悟出 阳明心学 和 稻盛哲学 ; 以心为本 ,讲述阳明先生与稻盛先生共有的品质 正义、谦虚、攻心、乐观、忍耐;阳明心学的 致良知 、稻盛哲学的 敬天爱人 ,并用企业案例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关于人们对 阳明心学 稻盛哲学 的几点疑问,在书中做出解答。本书对一些企业家、经营者和管理者,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就如他所说,“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 在本书中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如何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及人生感悟。朴素平实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让读者次近距离地体悟到季羡林先生真实的内心情感世界。 全书分为八个部分:我的童年、中学时光、清华逐梦、教书谋生、《留德十年》节选、回到祖国、《牛棚杂忆》节选、耄耋之年。书中插入季羡林先生的书法作品、照片和手稿插图。全书内容详实,编排精心巧妙,是集阅读与收藏为一体的经典佳作。
季羡林(1911~2009年)。山东临清人。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终身教授。本书由季羡林的弟子胡光利、梁志刚撰写。他们遵循季羡林先生“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实事求是”的要求,述而不论。以时间为序,将季羡林的一生的主要经历进行了客观全面的介绍,同时深入浅出地叙述了传主的主要学术成就和学术观点。全书七十余万字,分上下两册。上册讲述传主在山东度过的少年时期,上世纪30年代在清华大学学习,其后赴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组建北大东方语文学系,开启我国东方学学术研究和教学,在印度学、佛教学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出访印度、缅甸,中亚、西亚,非洲一些国家开展文化交流,以及遭遇挫折,走入人生低谷,在逆境中翻译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的曲折经历。一言以蔽之,就是上下求索。下册是讲述中共十一届三
鲍鹏山经典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自出版后每年加印。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优选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本书32开精装本,设计独特。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首次独家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近期新发现的、中国最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鲍鹏山经典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自出版后每年加印。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优选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本书32开精装本,设计独特。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首次独家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近期新发现的、中国最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梁启超何许人也? 变法革命领袖之身;文体风暴倡导之祖;少年思想启蒙之师; 言论界骄子、思想启蒙者、报界大总统;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 曾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 亦是慈父,梁启超先生的九个子女,个个才俊,甚至创造了“一门三院士”(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的佳话。 又是名师,他影响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包括毛泽东、鲁迅等。他还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胡适、徐志摩等著名人物。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朱载堉评传》以晚明社会科技发展和文化变迁为背景,考察了朱载堉一生的科学思想活动。在研究朱载堉创建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内容及其成就的基础上,作者客观评价了朱载培具有近代意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评价了他所具有的人生哲学和若干美学思想的特征。
本书从一个普通儿子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国家和社会的大师的家庭生活,表现了他纷乱复杂的家庭情结——从一个农村家庭来到一个城市家庭,他与城市这个家庭格格不入;农村的那个家,距离也越来越远了。 在作者的笔下,季羡林骨子里就是一个具有悲剧情怀与叛逆思想的人,他感情丰富、文思泉涌、善于学习,天生具有文人气质,对女人、爱情、家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然而根植于心底的责任感让他选择了一条委曲求全、与家庭妥协的道路,他的这种态度一直保持到他人生的最后。
金岳霖晚年在老朋友的建议下撰写回忆录,每天想到什么写什么,陆续地写了一百个片段,虽为零散,却自成系统。一说历程,二谈情趣,三忆故交,皆为切身之感,对追忆的人和事倾注挚情,表现出来的却是冲淡闲适。这之中
辜鸿铭是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一位幽默大师、怪诞情种。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他放浪形骸的行为,幽默机智的妙语,让人叹为观止。这部长篇传记文学在北京、武汉以及东南亚、欧美的广阔背景下,以袁世凯“称帝事件”为经,以辜鸿铭的生活历程为纬,细腻地描述了一群中外知识分子的情感纠葛及政治博弈。它把幽默、睿智、怪诞微妙地集于一体,深刻地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读者面前打开了一片新奇陌生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