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 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书系 之一种。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发起并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代表作为《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作者为郁达夫研究专家,结合郁达夫文本及相关考证,以谱牒学为学术方法,对郁达夫的生平、作品进行描述。
《摩根家族传》(修订版) 《摩根家族传》(修订版)以美国金融财团 摩根家族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生动、详实而严谨、客观地叙述了这一家族所经历的传奇故事。从默默无闻来到北美的初代移民,到筚路蓝缕苦心经营的J.S.摩根;成就家族高峰影响一个时代的金融巨头J.P.摩根;继承父业开创家族财团新局面的杰克 摩根;他们的生平事迹、历史功过、个人性格,都一一展现于书中。本书后半部分内容,描述从财团分裂后直到当代,摩根大通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在各自行业领域起伏发展的商业历史,一窥摩根家族传承百年的财富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 洛克菲勒是20世纪早期世界首富、石油大王及著名的慈善家,洛克菲勒家族是影响全球百年商业史的大财团。本书以洛克菲勒家族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全球金融史、经济史为暗线,讲述了洛克菲勒家
本书是对《遂宁张文端公全集》的首次点校整理。《全集》凡八卷,卷首为李星根《序》、张希良《〈河防志〉序》、《国朝名臣传》本传、张知铨《遂宁张文端公年谱》,附论说十三篇;卷一至卷三为奏章,主要奏报修筑河道事宜;卷四为杂文;卷五、卷六为诗歌;卷七为杂记,附亲朋好友所记张鹏翮生平事迹等文;书末附点校者所辑张鹏翮佚文十四篇及点校者所撰《张鹏翮世系》。是集收录了张鹏翮的主要诗文、奏疏,于光绪八年由张知铨依据世代家藏的张鹏翮手稿刊出,是研究张鹏翮的珍贵文献,此次即据光绪八年刊本点校整理。
本谱由上中下三编组成。上编自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吕梦奇撰写《招讨使李存进墓碑》始,至宋真宗咸平二年(999),此时吕蒙正三度拜相,当是东莱吕氏真正意义上的崛起期;中编自真宗咸平三年(1000)吕夷简登进士第始,至哲宗元祐八年(1093),时吕夷简三入中书,前后执掌朝政十三年;下编自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始,至理宗景定二年(1261)吕祖谦追封开封伯并从祀孔庙止,北宋末年,东莱吕氏于政治上受到重创,即把注意力转到文学学术领域,至吕祖谦终成理学大家,成为浙东学术之代表人物。
檀作文译注的《曾国藩家书(上中下)(精)》收录了曾国藩道光二十年(1840)至同治十年(1871)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子侄辈的家信,并适当补充了部分他写给朋友同僚的信,以展现曾氏人生全貌。其内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方法的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
檀作文译注的《曾国藩家书(上中下)(精)》收录了曾国藩道光二十年(1840)至同治十年(1871)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子侄辈的家信,并适当补充了部分他写给朋友同僚的信,以展现曾氏人生全貌。其内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方法的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
《鲁迅家庭大相簿》从鲁迅之子周海婴的视角,记录了鲁迅父母直到鲁迅重孙一家五代百余年的生活历程。书中有周家家藏珍贵照片353余幅,其中有100余张为首次披露,其中包括一些鲜见的鲁迅、许广平和周海婴家庭照、鲁迅的父母到鲁迅的重孙五代人解放后的全家福等,而鲁迅包办婚姻妻子朱安照片也首次被纳入鲁迅家族中。书中同时还配有周海婴的撰文,讲述照片背后的真实故事。《鲁迅家庭大相簿》给喜爱鲁迅的人与鲁迅及其家人“亲密接触”的机会。
《明代的科举家族:以宁波杨氏为中心的考察》梳理了宁波杨氏家族在明代的发展历程,及其家族维系、家族成员的学术与诗文创作等。全书共七章。章导论,第二章谈宋元明时期的杨氏家族兴衰历史及家族特色。第三章从近世家族建设角度谈镜川杨氏的努力。第四章讨论杨氏家族与地方社会的关系。第五章与第六章,重点谈明中叶与晚明杨氏的代表人物杨守陈与杨德周。第七章,谈明代杨氏家族的诗文成就。《明代的科举家族:以宁波杨氏为中心的考察》以宁波杨氏为中心的明代科举家族个案史如何做?笔者设计了纵横两个路径,一是历史的嬗变,谈宋元明时期的杨氏家族兴衰历史及家族特色。二是横向的论述,分别论述家族的维持、家族与地方关系、学术与诗文成就。《明代的科举家族:以宁波杨氏为中心的考察》重点谈宁波镜川杨氏科举家族的嬗变历程及其
云南弥勒熊氏家族的血脉已延续数百年。虽说祖上也能称作书香门第,然而只有到了熊庆来这一辈之后才堪称文化世家。这是因为,不仅熊庆来是中国现代数学学科的奠基者和领路人,他的子女如熊秉信、熊秉明、熊秉慧、熊秉衡、熊秉群等,他的孙辈如熊有德、熊有雯等也能如他一样,在所涉学科成就斐然,并能秉承良好家风,成为德艺双馨的当世杰出人物。《翠羽映丹霞弥勒熊庆来家族文化评传》以介绍熊庆来为主线,同时辅之以他的夫人姜菊缘,以及他的子女、孙辈在家族文化熏陶下茁壮成长的历程,探寻熊氏家族良好的文化特色,启示社会重视家庭教育和家族文化建设、优化家族文化环境,使很多的人在家族文化熏陶下健康成长。
《曹操曹雪芹家族基因考证》对历史人物河间相曹鼎、东汉丞相曹操、清朝文学家曹雪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借助于现代DNA科学技术,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一证明了河间相曹鼎是曹操亲祖父;其二证明了曹雪芹是曹操曹丕曹髦后裔,填补了相关历史研究的空白。这种跨越1800多年的大跨度的历史研究,将人类学、历史学与现代遗传学结合起来,其对中国学界的影响将是非常深远。
檀作文译注的《曾国藩家书(上中下)(精)》收录了曾国藩道光二十年(1840)至同治十年(1871)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子侄辈的家信,并适当补充了部分他写给朋友同僚的信,以展现曾氏人生全貌。其内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方法的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
《徽文化研究文库:徽州家谱宗族史叙事冲突研究》主干部分分别研究了程氏、黄氏、汪氏、胡氏各姓家谱中的宗族历史建构过程及其特点,并对众多宗族家谱中都存在的“黄墩叙事”做了重点观照。家谱作为宗族内部流通的文献,与学术著述具有不同的性质,对于家谱存在的此类虚构与叙事冲突,应放在宗族文化的背景下解读,而不必一味地拘泥于家谱中早期宗族历史的“真”与“假”。
宋代的文化大家族为数众多,在学术、文化、文学各方面贡献巨大,表现出了和以前迥然不同的新特色,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宋代家族和宋代学术、文化、文学之间复杂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宋代文学的特色,亦很有裨益。本书以昭德晁氏家族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因为昭德晁氏在宋代的文化家族中极具代表性,他们以科举起家,家族出现了的政治人物,使得家族迅速崛起壮大,他们通过科举上的成功保持了家族声望的延续。晁氏家族有自己鲜明的家族传统,在学术传承和文学创作方面均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家族绵延十几代二百余年,家族资料保存比较完整,是研究宋代家族与文学学术关系以及宋代家族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案例。本文通过对于晁氏家族基本资料的梳理,力图将家族的世系、成员、婚姻、交游、著作等基本情况搞清楚,然后探讨晁氏家族的家风家
本书是“湘湖丛书”中的一种,共分为五章,附录两章。宗谱和宗祠是自古以来维系一个家族和一个地区的纽带,本书作者以湘湖现存的近百部宗谱为纲,介绍这些家族的历史、人物、族规等,更以小见大,从族谱和宗祠来介绍湘湖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是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料。
《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方氏家族文化评传》撰写了以方苞为代表的方氏家族及其独特文化。历史文化名城桐城,自明代中期以后,走出了许多名扬天下的学术大师、文坛巨匠和显宦名臣,其人才之盛,几为天下冠,其中尤以方氏家族为兴盛。数百年间,方氏家族人才辈出,俊彦踵继,诸如以布衣振风教的方学渐,有被誉为中国17世纪百科全书式大师的方以智,有桐城派鼻祖、一代古文大师的方苞,有文艺理论家方东树、方宗诚,还有方令孺、方玮德和舒芜(方珪德)等,素有“天下文章出桐城”“天下高文归一县”“话到桐城必数方”之誉。因此,桐城方氏家族也与曲阜孔氏家族、江南钱氏家族并誉为中国“文化世家”。通过桐城方氏家族数百年的家族史展示,可以让人们触摸到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学的发展脉络。
随着人类的进步,我们生活在了祖辈曾经梦想过的世界里。飞天遁地的出行方式,连接了城市和城市中的水泥丛林;有线的无线的网络,让我们开始享受足不出户而知天下的资讯生活。科技将世界上所有的的距离都拉短了但是我们的圈子似乎却变得比过去更加狭小,真是个奇妙的矛盾。汽车工业在飞速前进的同时,也产生了这样一个悲剧:马路上大多数的汽车只能终身生存在沥青、水泥、铺装路面交织的狭隘网格上,对于道路之外的更广阔天地却几乎从来不曾涉足。而沥青、水泥与铺装路面之外,却存在着更多的故事和更多的可能性。路虎的出现,满足了潜藏在很多男人心中的欲望——去探索世界、征服世界。在人类血脉之中,这样一种贯彻灵魂的信念一直存在着,让人们对未知的事物永远也不会停止追寻的脚步。而这也正是千万年来鞭策人类始终前进的力量。让
......
叶赫那拉氏族谱主要是指世居叶赫地方,后来随清入关流散于各地的叶赫那拉氏族人的宗谱。 为珍贵者当属北京 图书馆、 历史档案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善本族谱以及民间珍藏传世的族谱。 本书收录了其中珍藏于 图书馆的善本《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叶赫那拉氏族谱》《布寨佐领世表》; 历史档案馆珍藏传世的慈禧世系《德贺讷世管佐领接袭家谱》;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善本正白旗《叶赫呐喇氏宗谱》;民间珍藏传世的正蓝旗《叶赫那拉宗族谱》;民间珍藏传世的正黄旗叶赫东城《叶赫那拉氏谱单及神本》。 本书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清史稿》《八旗通志》等经典史料作为参照,对所收录谱书加以订正,并以世系图表的形式进行整理排列,同时对较重要的族谱进行研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