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版于2013年,2023年为程千帆先生诞辰110周年,本书拟修订再版。著者是程先生的女儿,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书中收入程千帆、沈祖棻伉俪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辅以简洁的文字,生动再现程、沈年少求学,负笈金陵,读书著述,与友人诗词往还,抗战时颠沛流离,备尝艰辛,胜利后执教武汉大学,晚年任教南京大学,诲人不倦,德高望重,桃李芬芳,终成一代师表。
吴氏家族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家族之一。 《文华世家——吴祖光和他背后的五百年吴氏家族》全面展示了戏剧大师吴祖光和他背后的五百年家族史,配有一百八十张精美老照片。讲述了吴家历代数十人的人生故事。映照出吴氏一脉的五百年沧桑,留下了一段充满抱负、荣耀、摧折与情义的传奇。
本书收入巴金与其大嫂、侄女、侄儿、侄孙女、侄孙儿、侄重孙女的信,有部分信件是之前没有公开发表过的。在这些书信中,非常明显的体现出巴金对于亲人的爱和关心。特别是李致与其特殊的亲情关系,巴金的家信对李致的思想、事业发展,是特别重要的指导与鼓励支持。这样的爱,是一种发自肺腑、油然而生,没有丝毫做作的真爱。
王幼麟、刘恩义是大学时的同窗好友,她们从巴金和萧珊这对爱侣身上找到了崇高和美。于是,作者经过巴金本人的同意,收集了他们的资料和爱情故事,经数年之功,写成这本书,将巴金和萧珊从一见钟情到相守一生的爱情故事展现在读者眼前。本书2004年出版后,在文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为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走近巴金”丛书,此书为其中一本。
本书是对2014年版《巴金家族史考略》的增补修订。该书是作者在收集巴金祖辈百年老照片、诗文汇存、来往书信等资料,走访多地图书馆、文史馆,并对大量相关资料进行比对的基础上编写的,详细考证了巴金家族数十位祖辈的生平、职业、社会业绩、文学成就等,清晰勾画了这个大家族的历史,校正了多种历史遗误,还原了《家》《春》《秋》等自传体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风貌。本书不仅对研究巴金的生平和创作,而且对研究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的民俗和社会文化,都有独特的价值。
《16个福州家族的百年家史/福建往事丛书》以近代福州家族史为主线,讲述16个影响福州乃至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家族,包括福州历史名宦、名商,和手艺人的家族故事。《16个福州家族的百年家史/福建往事丛书》以文字图片的方式,展示人物的离合、世事的变幻、家族血脉的流转相承,最终不过是为了解答我们从何处来,帮助我们接纳自己。
《清代满族家谱选辑》将保留于民间的满族家谱作为收集整理对象,该家谱共计选录106 份。所收录的满族家谱记载了有关满族姓氏、迁徙、人口、土地、风俗等方面的珍贵材料。《清代满族家谱选辑》所收录的家谱主要有满洲八旗和蒙古、汉军旗人及其他少数民族旗人。 《清代满族家谱选辑》的整理出版是为研究满族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史料,对满族历史源流、迁徙与分布更有参考价值。《清代满族家谱选辑》提供了丰富的民族学资料,以满族祭祀为例,所收录的部分满族家谱不同程度地记载了祭祀仪式,包括祭祀程序、仪节、器物准备、制作、摆放说明等,图文并茂,解释详尽,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范本。在祭祀仪式过程中出现的跳萨满和满文记载萨满祭祀使用的用语和唱词(萨满神谕或萨满神歌),这些都是珍贵的民族学研究资料。《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为
曾氏在传统文人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生前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影响巨大,而在他逝世后流行的“家书” 因其贴近当时人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而大受欢迎。《曾国藩家书》收录了曾国藩道光二十年(1840)至同治十年(1871)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子侄辈的家信,并适当补充了部分他写给朋友同僚的信,以展现曾氏人生全貌。其内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方法的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
《白手兴家(香港家族与社会:1841-1941)(精)》作者郑宏泰、高皓尝试在不同历史档案和文献中爬梳钩沉,透过分析不同商业家族的白手兴家,有系统地探索1841-1941年,香港社会走过的曲折历程。当中包括开埠之初,在香港开荒与经营的高满华、李升家族;属于土生一代、纵横商业市场的周寿臣、何东、周少岐与李石朋家族;大力开拓了港九新界建设的遮打、何启、嘉道理、曹善允与布力架家族,以及涉足革命的李煜堂家族等。对于各显赫一时的富家大家族如何在香港开拓经济环境、参与社会建设,甚至在政治、华洋问题上发挥着深远影响力,以及大家族之间的联姻、合作、如何传承维系家族力量、如何与社会产生互动等,作者都做出了深刻的阐释。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香港百年社会发展的轨迹,也有助于我们详细了解香港大家族白手兴家的故事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