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一生历仕宋、齐、梁三朝,但他文学创作的旺盛时期却在宋末。入齐后由于官位的渐显,因而少有作品传世,所以当时即有江郎“才尽”之说。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说他“若使生逢汉代,奋其才果,上可为牧叔、谷云,次亦不失为冯敬通、孔北海。而晚际江左,驰逐华采,卓尔不群,诚有未尽”。对他的使才不尽深表惋惜和感慨。 江淹的诗歌,历来以拟古最为。他的现存作品中,拟古之作占了将近一半,成就也较高,曾得到“善观古作,曲尽心手之妙”②的赞誉。但是,真正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则是抒写他个人哀怨的作品。这类诗作,在风格上受刘宋时期杰出诗人鲍照的影响较大。隋王通《中说·事君》说:“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王通的文学观虽不足取,但他指出江、鲍二人为文的共同点,却颇为准确。因为二人皆由于出身寒
《曾纪泽年谱》的问世会对曾纪泽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本书虽未打破单记行事的体裁,但在涉及曾纪泽家族人物时稍作拓展,可算是一种论世知人的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主要辑录曾纪泽外交公使史迹,注意其有意识的行动、重要的著述、可显真性的小事、被人轻视的轶事、理论文章的著书年月、与时人时风时事的接触以及与其极有关系的人的简要生平等。《曾纪泽年谱》由潘德利、王宇著。
大师为中国佛学之大成者,长于融贯统摄,不拘于治贤禅净,卓然成家。其宗本在妙有之唯心论,一再为《椤严》、《起信》等释难扶宗,足以见其宗本之所在。大师自整理《僧伽制度论》,至晚年之《菩萨学处》,应机改建,虽有不同,而弘扬佛法,首重建僧,其理想之建僧工作,始终未能实现,徒招来无谓之毁誉,可见建僧之难!大师为僧伽本位者,故与时人有僧俗之诤,显密之诌。为中国佛学本位者,故与时人有起信与唯识之诤,融摄与移植方诤,胥有关近代佛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