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 风格;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本书分为六个章节,作者以苏轼一生的经历为线索,引经据典,用优美细腻、直白易懂的语言,缓缓讲述了苏轼出生、读书、初入仕途、三升三降的跌宕一生,勾画出一个完整的苏轼形象。本书附录部分提供了清晰的苏轼生平年表,简要梳理了苏轼的生平事迹,另外还精心整理了苏轼的词、诗、文名作,可以帮助读者 好地了解苏轼,体会名家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情感。
蒋廷黻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经历和身份的“重要人物”,其回忆录有着较为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本书系作者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1979年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蒋廷黻一生经历复杂,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以学者的眼光与头脑进行观察思考,有人所未道之处。加之长期身处高位,回忆录中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是该书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出版该书的着眼点。
本书是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的图传,以编年史的形式,逐年讲述容闳索“我理想之中华”的人生轨迹。全书汇集了大量珍贵史料,除文字记载,还收录了超过300幅历史图片。书中除了展示容闳波澜壮阔的一生,还有香山地区成为近代中国接触西方世界 前沿窗口的历史背景,有与容闳相关的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有容闳开创的中国 官派留美幼童事业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本书还整理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珍贵文献,这些资料极大程度丰富了书稿内涵,让读者从容闳的一生中,清晰地串起恢宏的中国近代百年史。
1981年,职称仅为讲师的刘道玉被中央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刘道玉曾说:“我本不想做官,也就不怕丢官,那么,就不会为’保官’而前怕狼后怕虎了,也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了。”“我这个人最喜欢一个字,那就是’变’。有这个字,就有了创新的驱动力。”正是他的这种 “说话不留余地,办事不留后路”的个性,使他成为八十年代大学中的风流人物,也成就了武汉大学一度的辉煌。他首创并推行的一系列高教改革,如学分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转学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等,都为全国所瞩目,从而使武汉大学成为当时教育改革领域上的急先锋,甚至一度再现“北有北大、南有武大”的说法。电影《女大学生宿舍》中的校长路石就是以刘道玉为原型的。在十六年前,由于种种原因,锐意改革的刘
胡适给儿辈取名,与他三位胞兄、诸宗兄弟截然不同,彻底舍弃宗族辈次排名传统,再一次体现他的反封建精神。胡适犹如硝烟中钻出来的勇士,斗情未酣,把反封建礼教的精神甚至渗透到他的家庭细胞中去了。 他婉约地给女儿取名“素斐”,寄托他对知己女友莎菲(陈衡哲)之不忘情。他给次子取名思杜,顾名思义,是怀念他的恩师杜威。胡适是教授,是演说家,是智慧学者,是“德先生”、“赛先生”的旗手,胡适也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 胡适从心底尊重他的妻子江冬秀,她的那个世界与自己的天地应该是照应的平等的。晚年,胡适对他的秘书胡颂平说:“我太太喜欢做些茶叶蛋、雪里蕻或者别的菜分送朋友,等于会作文章的人把自己的文章给人家看的心理一样。” 蔡元培领导北大兼容并包,陈独秀坐帐《新青年》大营,胡适驰骋教授课堂、演说讲坛和倡
《思考的艺术:东尼·博赞传》是由棋圣雷蒙德?基恩与世界大脑先生、思维导图之父东尼?博赞合作完成。雷蒙德?基恩在他与博赞先生相识20多年以来的合作的基础上,特别记录了成千上万小时的对话以及大量的录音访谈,其中既有对博赞先生多位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的采访记录,又有博赞先生的自述,展现了东尼?博赞传奇而瑰丽的人生历程——他的成长经历、“大脑瑞士军刀”思维导图的发明过程以及他对全球思维开发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