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莫兰已经100岁了,但他仍然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折磨。这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在他那个时代的流浪与希望、危机与磨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本书中,他向我们传递了自己在百年人生中对人类复杂性的经验教训。 在莫兰看来,正如每个人的人生故事一样,同样的悖论在人类历 显然是不可分割的:有多少善良、慷慨、奉献,就有多少邪恶、卑鄙、自私;有多少智慧、狡猾、创造性的天才,就有多少愚蠢、盲目、幻想和错误。人类精神中的想象具有多么奇妙而可怕的力量,它创造出诗歌、文学和艺术的杰作,并通过崇拜和祈求他所创造的神灵和传说来奴役自己。 而复杂性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所有存在、局势、事件的各方各面和各种矛盾,从这种感知中就产生了仁慈之心。莫兰的 一课,作为他全部人生经验的结晶,就存在于这个兼具开明理
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之交,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涌现出的 学者、教育家和学术 。书中收录了他的小传和亲友、后学写作的纪念、评价文章,介绍傅斯年的家世,他在北大求学时的活动,领导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绩,在中山大学、 大学任职时的往事等。还选收了数篇傅斯年的文章,涉及他对白话文学的意见,在北大创办《新潮》杂志的缘由,对五四运动的回忆,对投靠日本人的汪精卫的心理分析,对宋子文的批评,等等。从这些文字中,一个勇敢有为、生性耿直、才华横溢、元气淋漓的傅斯年形象跃然纸上。
17岁时,阿尔贝·加缪就读于阿尔及尔中学哲学班,让·格勒尼耶是他的老师。 他们就此结下一段永恒的友谊。加缪常常把格勒尼耶对自己思想和写作风格的影响挂在嘴边。 让·格勒尼耶眼下所写的这本书,既不是加缪的传记,也不是对他作品的评论,而是一连串纯然私人的回忆、一份有意谨慎却又不失细致的证言。格勒尼耶谈及困扰加缪的问题,政治、 、阿尔及利亚、文学创作等。 在这一连串回忆中,徐徐展开一幅人像,其中真相以极为节制的方式呈现,关乎我们所有人的问题被间接提起。
本书由《西潮》《新潮》两部分组成。《西潮》记录了1842-1941年中国的百年历史,内容为蒋梦麟的“亲闻”“亲历”,侧重描述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作者写出他富有哲学内涵和人生风趣的回忆,但反映的不仅是他的一生,更是他所经历的时代,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
《我的精神自传》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我的精神自传》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较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他较为看重的作品。钱先生在该书后记中说,“最后成书,已经耗费了五年时光,更是倾注了退休前后的主要心血”,“这本书,在我的学术著作中,确实占据了相当独特的地位:它既是我的自传,学术自传与精神自传,又是一部学术史、思想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
黑格尔的著作之难懂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将特别致力于把它解释得清晰明白。我希望,那些还不能阅读黑格尔原著的学生能够发现,本书对黑格尔的基本思想已作了尽可能浅显简明的阐述。而且,我相信,那些认真尝试把本书与黑格尔的原著合读的学生,将会发现许多难点已被廓清。——W. T. 斯退士黑格尔的体系极为庞大。能对黑格尔的整个体系作出述评的著作,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均属少见。斯退士的《黑格尔哲学》,按照黑格尔《哲学全书》,力求以一单行本的形式展现黑格尔体系的全貌,而不偏于体系的某一部分,这是此书的特点。——贺麟本书是研究黑格尔哲学的经典著作,在出版后的近一百年间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本书共分四编, 编基本原则(黑格尔哲学与西方哲学史的关系,黑格尔哲学的核心问题)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三大部分(
\"【内容简介】: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 之外,还著有四卷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卷轶浩繁,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 《岁月的力量》是回忆录的第二部,于1960年在法国出版,记录了波伏瓦在1929年至1945年的经历,讲述了她毕业后在鲁昂、马赛等地教书的执教生涯、找到人生目标开始尝试写作的 步、结交群星璀璨的欧洲文艺界知识界人士,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动荡危急的时局和法国在二战中的满目疮痍。 这段时期对波伏瓦来说至关重要,她不仅实现了童年时的梦想,独立自主地踏入社会,写出 部小说《女宾》,奠定一生为止奋斗的目标——写作,并且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迅速成熟起来,从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变成了“介入作家”。 \"
“这不是一本“好看”的书,因为它本来不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一个学者在那个特殊年代的思想历程,用最平实的笔触记录下当时的一切。 顾准勤于读书、思考和写作。他是我国最早系统论证社会主义存在商品货币的必然性,并主张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学者。尽管是些浅白的常识,这在当时却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他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尽管他后半生贯穿了惩罚性劳动和人身侮辱,但是他在精神上丝毫没有颓丧,相反,逆境和严酷的现实让他从根本上思考历史前进的规律(如果有的话)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倾注了全部的精力,致力于历史学、经济学、哲学和马恩理论研究,写下了大量的笔记,其价值难以估量。
`
“夫人,您是存在主义者吗?”1943年,作家让·格勒尼埃(Jean Grenier)在花神咖啡馆向西蒙娜·德·波伏瓦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她陷入了窘境。因为她并不了解存在主义一词的含义,只知道某些哲学家的学说被称为存在主义,而且让-保罗·萨特深受这些哲学家影响。彼时,萨特的名作尚未问世,在他的作品创作之路上,西蒙娜时而时而表示肯许,时而建言献策,两人有时还会为了某些问题争论不下。存在主义只是一个词汇。 重要的是,这一新的哲学方向表达了她一直以来的人生态度,仿佛她的整个人生历程都在为存在主义做准备。通过这种哲学阐释,她明白了自己的内驱力从何而来,她何以变成如今的自己。存在基于出生,或者用存在主义的术语来说,存在基于被抛,每个孩子出生时即被抛入自身无法投射且充满期待和预设的世界;与此同时,人的天性渴望探索世
......
《君子儒梅光迪》是我社 叙旧文丛 系列丛书的一本,秉承叙旧系列温故、溯往、述怀、知新的风格。是作者采用随笔写法创作的梅光迪传记,通过对梅光迪家世家风的追述、人生阶段的主要经历和重要事件的回溯,着力展现其恭敬、严谨、孤高、追求个性与自由、不轻著述等品格特点,旨在立体的呈现一个和而不同、刚直不阿、自省自励的现代君子儒形象。
约翰·拉贝(1882—1950),德国人,西门子电机厂代理人、南京安全区 委员会 。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手组建起南京安全区,挽救了25万中国百姓的生命。 本书选取拉贝先生1937年9月21日至1938年2月26日这5个多月在南京期间及回德国途中所记的日记,一天不落,真实再现了战时生活的情状。日记的记述具体、细致、真实,展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与之斗争的不屈精神;同时,拉贝的语言平实、生动,其间透露出的乐观精神、人道主义精神,是战争中的一束光,抵御了黑暗。 拉贝先生的日记是了解抗日战争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它警示我们须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激励吾辈当自强。
埃德加·莫兰已经100岁了,但他仍然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折磨。这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在他那个时代的流浪与希望、危机与磨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本书中,他向我们传递了自己在百年人生中对人类复杂性的经验教训。 在莫兰看来,正如每个人的人生故事一样,同样的悖论在人类历 显然是不可分割的:有多少善良、慷慨、奉献,就有多少邪恶、卑鄙、自私;有多少智慧、狡猾、创造性的天才,就有多少愚蠢、盲目、幻想和错误。人类精神中的想象具有多么奇妙而可怕的力量,它创造出诗歌、文学和艺术的杰作,并通过崇拜和祈求他所创造的神灵和传说来奴役自己。 而复杂性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所有存在、局势、事件的各方各面和各种矛盾,从这种感知中就产生了仁慈之心。莫兰的 一课,作为他全部人生经验的结晶,就存在于这个兼具开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