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增((1587 1646),纳西族,纳西名阿宅阿寺,汉名木增,号生白,又号华岳。 11岁时继承了丽江知府一职,是第13代木氏土司。他一生以 明国忠臣 自勉,精忠报国。到木增任知府的时期,木氏土司的实力和影响力空前强大,但同时也成为明朝衰亡前木氏土司*后的辉煌。木增生性刚猛儒雅兼具,因功劳卓著,屡获朝廷褒奖。先后受封为云南、四川、广西左、右布政使,太仆寺正卿,并敕建 忠义坊 ,是历代木氏土司中授衔*多的。木增还为促进滇川藏交接地区纳西、汉、藏、白、傈僳等族的和谐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藏民尊称为 木天王 。该书便以木增土司为写作对象,采用文学的写作方法,记述了木增对纳西族地区发展的贡献,同时,也对木土司对纳西文化与汉文化的发展融合所做的努力进行了记录。
一对姐妹花,一个美丽叛逆,一个聪慧过人。 这个世界却对她们的天赋、自我和挣扎视而不见。 当她们一个身心破碎,无家可归, 一个被迫藏起自己的光芒,黯然失色, 她们会找到彼此,讲述被隐藏的人生和永恒的信念。 然后,用双手创造机会,为自己挺身而出。
《快乐影子之舞》是门罗的成名作和处女作,历时15年写成,一举赢得加拿大文学奖项总督奖。《快乐影子之舞》收录的15个短篇故事里,门罗以非凡的视角观照平凡的生活,显示出足以成为经典作家的特质。 《快乐影子之舞》收录的这些故事发生在农场,在河畔沼泽地,在西安大略孤独的小镇和新兴的郊区。女孩跟着父亲上门推销,无意目睹父亲埋藏已久的恋情;两对陌生男女在寂寞小镇里耐着性子相互抚慰,老小姐让智障的孩子们用音乐发出与另一个世界的沟通……作者将注意力投向平常人的欲望及遗憾,爱的欢愉与痛苦,以及逼仄生活中的绝望和负疚,让我们惊觉人心里共同的野心、恐惧和悲哀。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1890~1950年),女。美国人,生于密苏里州。当 过侍女、烟厂工人和书刊推销员。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1918年因声援印度独立运动而 被捕入狱6个月。1919年起侨居柏林8年,积极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曾在柏林会见尼赫鲁 。1929年初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后任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中国特派员)身份 来中国,在上海参加进步文化运动。曾协助宋庆龄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为外国报刊撰 文报道江西苏区的革命斗争,报道西安事变消息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前往延安访问朱德总 司令,并在山西前线担任八路军总部随军外国记者。 1938年1月,从山西前线来到武汉,住在吴德施主教家中。甫一抵汉,未及盥洗更衣,便去 拜会美国大使詹森,取得了詹森的支持。次日,在汉口德明饭店拜会南斯拉夫公共卫生专家 、国际联盟派到
在中外历史上,能以坚持的信念,排除一切困难并建立特殊功业的人物向来不多,尤其女性人物更为鲜见。现代护理的鼻祖及现代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就是*代表性的一位伟大女性。 南丁格尔(Nightingale F 1820~1910)英国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家境优裕,受过高等教育,博览了许多文学名著,通晓历史、哲学、数学、信仰宗教,擅长音乐与绘画,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年青时代由于常协助父亲的老友(一位医生)精心护理病人,逐渐对护理工作发生了兴趣。她曾到德国、法国、希腊等地考察这些国家的医院和慈善机构,充实阅力,坚定立志于护理事业的决心。她自学有关护理知识,积极参加讨论医学社团关于社会福利、儿童教育和医院设施的改善等问题。1850年在她30岁时去德国学习护理,33岁时又去巴黎学习护理组织工作。回国后任伦敦一家医院
为郎朗深爱的外公去世了,整个家族沉浸在巨大的悲恸之中。而郎朗的父亲却将消息对儿子封锁了,他怕影响了儿子练琴。似乎在郎国任的心目中,生死亲情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生死亲情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惟有他的儿子和钢琴。一切都得为此作出让步。就连葬礼也得提前一天举行,仅令为了不影响儿子去北京上课。不管亲友们如何怨声载道,他仍是一意孤行。在常人看来这不仅有悖于常理,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
这本人物传记塑造了一位心地仁厚、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者、教育家、美籍传教士明妮·魏特琳女士的感人形象。她终身未嫁,一心系挂中国女子教育,创办了合肥所女子中学,1919年明妮又应聘到金陵女子大学掌管校务。从二十六岁到去世,她把自己成熟美好的年华南给了中国特别是在南京大屠杀的血雨腥风中,明妮面对日兵带血的刺刀,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百性奔走呼号,并保护了一万多名中国妇女免遭日军强暴,还帮助她们找寻被日军抓走的丈夫和儿子。当时金女大成日军铁蹄下南京的一个光明、安全之处,明妮被百姓称为活菩萨。 战争使明妮积劳成疾,1941年5月14日,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逝世时五十五岁。她的遗言:如果能再生一次,还是要为中国人服务,中国是我的家。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人物传记,而且记载了南京大屠杀时的血淋淋的史实,为日
他把一颗永久的童心,描绘成动画电影,让你可以看见他;他又把这颗童心,浓缩成一座乐园,让你可以走进他。他永远的离开了,他的童心却永远留下来。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永远都是童年。
斯诺是20世纪世界杰出的阅读、作家和评论家。他的新闻报道、评论以公正、客观、诚实而见著,其作品融新闻性、政治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成为撼世的经典之作。他对中国的理解、认识使新、老“中国通”们相形见绌。他对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推断力、高度的分析力,其结论往往是独特的、正确的和预见性的。 他还是世界人民和平、友好的使者。他执着地追求正义、自由、平等,反对殖民主义强权统治,呼吁国际和平。他一生致力于增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为促进美苏、美中关系正常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斯诺,一个从美国中部密苏里州出来看世界、“撞大运”的人,历尽艰辛、磨难,而成为一个“世界公民”。他着眼于全人类,足迹遍及全球,其贡献也是全球性的。他的影响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远远超过他们的具体
李泌(公元722-789),字长源,是唐代中叶的大谋略家。本书共分七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李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李泌出身于官司宦之家,书香门第,七岁能文,被称为奇童。他生活于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平定安史之乱、讨伐李怀光、李希烈叛乱,以及联合回纥、云南 、天地竺等国抗击吐蕃入侵,在军事、政治、外交诸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治理国家上也颇多建树。本书以李泌为中心描绘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真实历史画卷,史料翔实,脉络清晰,读来发入深思。
马克·波罗17岁时,远从欧洲随父到中国。经历了无比冒险小说更刺激的旅程。他遗留给后世的《东方见闻录》,引发了西方人对神秘东方的兴趣,更促成哥伦布的海上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