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婵洁编著的《建筑CAD绘图(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建设成果教材)》以AutocAD 2008和天正建筑8.0两个软件为应用对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 型课程。全书共分6个情境9个任务:建筑施工图首页的绘制(绘制图纸目录、绘制总说明),建筑平面图的绘制(运用AutocAD 2008绘制建筑平面图、运用天正建筑8.O绘制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的绘制,建筑剖面图的绘制,建筑总平面图的绘制,建筑详图的绘制(绘制屋面泛水详图、绘制屋面台阶详图)。每个任务均配备相应的任务工单。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企业初级培训用书和读者自学参考书。 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助学资源,包含每个任务和思考与练习的AutocAD 2008 dwg文件和电子课件,凡选用本书作为授课教材的老师均可登录www cmpedu.om,以教师身份注册下载。编辑咨询电话:01
美国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1906—1998年)是20世纪 重要的分析哲学家之一,在逻辑学、科学哲学、认知论和美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雷梅·卡德维拉-韦宁著的《建筑师解读古德曼》介绍了古德曼哲学中与建筑和建成环境有关的主要内容。 古德曼在他的主要美学著作《艺术的语言:通往符号理论的道路》(1968)中特别讨论了建筑,此外还有两篇论文《建筑如何表义》(1985)和《论占有城市》(1991)。他在《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1978)中的主要哲学概念也适用于建筑。古德曼思想尤为吸引人之处在于它的建构因素:并不存在既定不变的世界,而知识和现实在不断被建构和重构。其他理论,比如解构,明确要求打破现代准则,但古德曼关于构造世界的概念为理解多元的现实何以构造和再造提供了积极、建构的方式。 古德曼论述建筑的思路不仅与向理解
理查德·科因著的《建筑师解读德里达》再度审视了雅克·德里达思想对建筑的影响。德里达曾以某种方式被邀请参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场特殊的建筑实验,即我们所知的解构主义。请他证明解构主义的合理性,并给予支持。德里达无疑协助了这场实验,调整了他的思想以适用于解构主义。他和建筑师、建筑的对话也成为德里达思想遗产的一部分。本书可以看作对德里达与建筑互动的一次回顾,但本书就他的思想内涵提出了一种略微不同的思考,同时特别关注了建筑教育方式与建筑实践方式。 这样一本简要的入门书,对于建筑系学生与建筑实践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本书就德里达思想如何融入对建筑产生影响的知识体系中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概述。
茅以升先生是国内外知名人物、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他的著述不少。各方面为宣传或纪念他而写的文章也很多,但较多的是从一些具体的事迹论述,而没有从整个历史的大背景来记述茅先生一生的成长、历炼、奋进、敬业、治学,以及茅先生奉献、求实、创新的人格魅力,体现不出他是这一时代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成立《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的奠基人》编写组编写本书的目的,一是为了给日后有关历史的编写者提供一份真实的素材,二是为了满足景仰茅先生、想对他有一正确认识者的需要。由于茅先生所处时代是一个变化极大的时代,整个世界、整个中国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名词术语、单位名称、职称职衔、度量和币制、政党和社团、道德观点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也随时随地而有所不同。对于读者和治史者来讲,这确实是一道难题
美国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1906—1998年)是20世纪 重要的分析哲学家之一,在逻辑学、科学哲学、认知论和美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雷梅·卡德维拉-韦宁著的《建筑师解读古德曼》介绍了古德曼哲学中与建筑和建成环境有关的主要内容。 古德曼在他的主要美学著作《艺术的语言:通往符号理论的道路》(1968)中特别讨论了建筑,此外还有两篇论文《建筑如何表义》(1985)和《论占有城市》(1991)。他在《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1978)中的主要哲学概念也适用于建筑。古德曼思想尤为吸引人之处在于它的建构因素:并不存在既定不变的世界,而知识和现实在不断被建构和重构。其他理论,比如解构,明确要求打破现代准则,但古德曼关于构造世界的概念为理解多元的现实何以构造和再造提供了积极、建构的方式。 古德曼论述建筑的思路不仅与向理解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著的《郑时龄(建筑院士访谈录)》基于对于郑时龄院士深度采访的影像资料整理而成,详细地讲述了他从孩提时期的求学经历,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地学习和工作的历程,更为重点的是到成为院士之后鲜为
2000年在庆祝芬兰工艺与设计学会成立125周年之际,芬兰设计论坛(Design Forum)设立了一个新的设计大奖——青年设计家年度奖。2001年该奖授予给了两位家居室内设计师爱娃·里萨维斯和卡罗拉·萨西。评委会之所以对这两位设计师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是因为在她们的家居室内设计理念中家、灯具、室内空间与光线处理都很好地反映了现代家居生活的需求和特性,并以全新和直接的设计诠释了儿童的生活习性与家居的关系。爱娃和卡罗拉的大胆创意将家居生活的物质提升到一个有意义的层面上来。
《梁思成/中国建筑名师丛书》作者林洙。 《梁思成/中国建筑名师丛书》内容提要:我国当代建筑学家。早年清华学校毕业后留学美国。曾任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清华大学硬件西主任,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名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会长。
理查德·科因著的《建筑师解读德里达》再度审视了雅克·德里达思想对建筑的影响。德里达曾以某种方式被邀请参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场特殊的建筑实验,即我们所知的解构主义。请他证明解构主义的合理性,并给予支持。德里达无疑协助了这场实验,调整了他的思想以适用于解构主义。他和建筑师、建筑的对话也成为德里达思想遗产的一部分。本书可以看作对德里达与建筑互动的一次回顾,但本书就他的思想内涵提出了一种略微不同的思考,同时特别关注了建筑教育方式与建筑实践方式。 这样一本简要的入门书,对于建筑系学生与建筑实践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本书就德里达思想如何融入对建筑产生影响的知识体系中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概述。
理查德·科因著的《建筑师解读德里达》再度审视了雅克·德里达思想对建筑的影响。德里达曾以某种方式被邀请参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场特殊的建筑实验,即我们所知的解构主义。请他证明解构主义的合理性,并给予支持。德里达无疑协助了这场实验,调整了他的思想以适用于解构主义。他和建筑师、建筑的对话也成为德里达思想遗产的一部分。本书可以看作对德里达与建筑互动的一次回顾,但本书就他的思想内涵提出了一种略微不同的思考,同时特别关注了建筑教育方式与建筑实践方式。 这样一本简要的入门书,对于建筑系学生与建筑实践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本书就德里达思想如何融入对建筑产生影响的知识体系中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概述。
理查德·科因著的《建筑师解读德里达》再度审视了雅克·德里达思想对建筑的影响。德里达曾以某种方式被邀请参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场特殊的建筑实验,即我们所知的解构主义。请他证明解构主义的合理性,并给予支持。德里达无疑协助了这场实验,调整了他的思想以适用于解构主义。他和建筑师、建筑的对话也成为德里达思想遗产的一部分。本书可以看作对德里达与建筑互动的一次回顾,但本书就他的思想内涵提出了一种略微不同的思考,同时特别关注了建筑教育方式与建筑实践方式。 这样一本简要的入门书,对于建筑系学生与建筑实践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本书就德里达思想如何融入对建筑产生影响的知识体系中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概述。
理查德·科因著的《建筑师解读德里达》再度审视了雅克·德里达思想对建筑的影响。德里达曾以某种方式被邀请参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场特殊的建筑实验,即我们所知的解构主义。请他证明解构主义的合理性,并给予支持。德里达无疑协助了这场实验,调整了他的思想以适用于解构主义。他和建筑师、建筑的对话也成为德里达思想遗产的一部分。本书可以看作对德里达与建筑互动的一次回顾,但本书就他的思想内涵提出了一种略微不同的思考,同时特别关注了建筑教育方式与建筑实践方式。 这样一本简要的入门书,对于建筑系学生与建筑实践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本书就德里达思想如何融入对建筑产生影响的知识体系中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概述。
这是,世界上本中国当代建筑师群像脸谱集。这是,世界上本关注中国建筑师生态的文字记录片。书中所选20位建筑师,为中国当代最其代表性的建筑师。他们均为建筑学专业出身,有鲜明的建筑主张和受瞩目的建筑作品。但《中国不缺建筑师》的立意并未纠缠于此。作者将视角延展于他们的出生年代、从业背景、创意背景、创作过程、灵感来源。着墨于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行韭中,他们各自选择的道路,以及从业过程中,体味到的困扰、惶惑、期待与苦辣酸甜。 《中国不缺建筑师》打破以往说明书式的人物写法。将作者日志、同行评价、手绘草图、创意模型、个人漫画、照片等多要素有机整合。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将山南海北的20位建筑师集于一书,并用文字将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有趣、有个性、有人味儿,用了5年光景。可谓字字来之不易。
保罗·基德尔著的《建筑师解读伽达默尔》以简洁而易懂的方式,介绍了20世纪德国 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rner)的著作,重点关注伽达默尔哲学中对建筑师、建筑教育工作者及建筑理论家 有影响力的部分。 伽达默尔的艺术哲理特别重视“游戏”这一行为,因为“游戏”发生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他吸取导师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思想,反思了艺术中的意义和象征主义,又将海德格尔的思想引向了新的方向。他的解释理论,即“哲学阐释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方法,可以理解过去对现今的影响,可以在不断求新的方式中活用文化的历史。 伽达默尔的思想为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建筑史学家以及这些领域的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这个天地充满了理解的可能性,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复或者否定建筑历史,而是带着建筑历史
《梁思成/中国建筑名师丛书》作者林洙。 《梁思成/中国建筑名师丛书》内容提要:我国当代建筑学家。早年清华学校毕业后留学美国。曾任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清华大学硬件西主任,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名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会长。
本书介绍了李诫、梁思成、夏昌世、徐行川等中国四代建筑师的个人情况,在建筑事业上所作出的成就,以及他们的设计作品等。
有天趣的人就是天才,人幼稚时个个是天才,长大后天才就少了。但一个人的天趣亦非不可以长久保持,天趣是可以长生的。 所有的大师就是使天使得以长久保持,他们的天趣是可以长生的。 我们精心采撷大师们家常的境地呈现给大家,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生命的敬意去感受他们人生旅程中的静谧。 本书中有序地编选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装帧设计和插图代表作品;装帧(封面)设计形式以“手绘本”为主(注:“手绘本”为设计者自己创作的一幅画,也可以称为封面插图),经设计后置于封面、书脊、封底和扉页等书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