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迪的建筑艺术就像一本摊开的书。然而作为巴塞罗那孤独的 美学祭司 ,他的个人形象却从来罕为人知,始终是一个谜。无论生前死后,高迪奇特的言行举止和创造力都有几近疯狂的魔力,如今高迪已成为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 本书是蜚声世界的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 高迪(Antoni Gaud ,1852 1926)的传记,将高迪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捕捉了高迪人生和事业的道路,反映了加泰罗尼亚不同寻常的民族文化,从而让真实的高迪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1932年,费正清、费慰梅夫妇来到北京后大约两个月,便结识了林徽因与梁思成。两对年轻的夫妇彼此吸引,一见如故,亦成为终身好友。费正清夫妇的中文名字,即由梁思成所取。同为艰难乱世的亲历者,兼具亲密挚友的特殊身份,费慰梅也许是有资格讲述林徽因与梁思成传奇故事的人。 林徽因与梁思成皆出身名门,从小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时期留学美国,受到西方放战争,使他们的生活陷入了颠沛流离之中。才子佳人在苦难与贫穷中患难与共,共同的理想、兴趣爱好使两人仍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林徽因在其短暂而绚丽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诗文,梁思成则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建筑事业。这本传记,以细致客观的笔触,展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这对伉俪多彩的感情生活、对人生与理想的执着以及他们的成就与创造。
他是现代建筑和设计界与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密斯并列的四大师之一。 他是流水别墅、古根海姆博物馆等世界知名建筑的设计者。 他是安 兰德的著名长篇小说《源泉》( Fountainhead )中主人公的原型。 他被美国建筑师协会评为 有史以来伟大的美国建筑师 。 他是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 本书是建筑或设计大师当中,非常罕见的长篇自传。全书文字流畅而不乏抒情、幽默,有大量人物的行为、对话等细节描写,接近于自传体小说,模仿赖特自己所崇拜的伟大作家雨果的笔法。以外祖父举家从威尔士移民来到美国开篇,接续自己的童年、少年,初恋、进入建筑领域,以及成年后的婚变、破产、事业低落和晚年的复兴,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极为丰盛。 变化的秩序深邃无尽。我一直在探求这个自然秩序本身的秩序。我试图将它理解为一种原则,终我接受了
林徽音(又名林徽因,1904 1955),一生横跨建筑与文学两界, 挑起两担云彩 ,有 一代才女 之称,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建筑史学家曹汛先生积数年之力,搜集整理关于林徽音的一手材料,并做了大量考证。年谱以事系年,是国内部系统梳理、翔实考证林徽音生平的著作,全面梳理了林徽音对中国建筑学所做的贡献,谱写了她坎坷而辉煌的一生。林徽音作为中国代留学回国的建筑学家,与其丈夫梁思成先生一起,在极其艰苦的生活和有限的科研条件下,为建立中国建筑体系、挖掘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卓绝努力。将林徽音的建筑成就梳理清楚,也就打开了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扇门。
安东尼 弗林特在《勒 柯布西耶:为现代而生》一书里,生动刻画了这位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形象:一位天才,一个花花公子,永远的领结 圆黑框眼镜的绅士装扮。他想要把住宅变成 居住的机器 ,从马赛公寓、朗香教堂,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的早期方案再到印度昌迪加尔新城,他杰出的发明包罗万象。通过对档案资料的细致爬梳、对当事者的深入访谈以及亲身体验柯布伟大的建成作品,弗林特描绘了柯布一生的雄心壮志,带我们一起经历他的成功与失败。
在这本传记中,菲奥娜 麦卡锡重新审视了格罗皮乌斯的工作和生活,把读者带进这位精力充沛的建筑大师的传奇人生。从他在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场经历,到他与阿尔玛 马勒的动荡婚姻,再到他们的女儿早逝的悲剧,麦卡锡带着我们回顾了格罗皮乌斯在德国的意气风发,在伦敦的迷茫,在美国平静的生活,以及他对整个20 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菲奥娜 麦卡锡在这本传记中挑战了格罗皮乌斯曾经的不苟言笑的理性主义者形象,以充分的同理心来探索这位大师的工作和感情生活。这是一部关于包豪斯缔造者格罗皮乌斯的优秀的传记作品。
《弗兰克 盖里传》以建筑师的人生重要节点和高光时刻为篇章,通过大量的采访记录与资料调查,完整呈现了盖里从犹太移民成长为著名建筑师的一生。传记侧重于现场重现,举重若轻地揭示了盖里建筑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他在 局外人 与 圈内人 的身份转换中,如何得以坚守 前卫 ,化解 争议 。更重要的是,成功带来的焦虑和理想带来的踟蹰,又如何通过艺术与科技得到平复,并带他迈向下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对于建筑师弗兰克 盖里的作品和人生,同样适用。
这本书是一场思想旅行留下的笔记和地图,我们将庞杂的素材交给了编者朱晔先生,他从中以极简的方式勾勒出纵横交叠的两条线索:纵轴是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横轴是空间--居住空间、公共空间和城市。于是原先迂回繁复的讨论忽然变成一幅简单明了的十字网格,我们惊讶于这就是我们身陷其中的迷宫。手持这份地图读者不必再重复于我们线路交错的旅途就可以一览其中的风景。更妙的是这个简单的网格却并没有固化我们如水的思绪,总会有些什么正溢出书外。
《桥城(大学生城市设计竞赛作品集)》是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与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第一次联合举办的中国大学生竞赛的作品集锦。《桥城(大学生城市设计竞赛作品集)》内容包括设计竞赛概要、评委点评与寄语、获奖作品介绍等。《桥城(大学生城市设计竞赛作品集)》可供广大建筑院校学生以及建筑设计师、城市设计研究参考。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医院建设的投资与管理;医用建筑的整体规划;门(急)诊部的区域规划;医技系统的建筑规划;住院部的建筑规划等。
张镈的这部回忆录记述了他从1930年考入东北大学建筑系起60多年以来从事建筑设计所走过的道路。
《居无止境:面向未来的居住典范(第3册)》围绕住宅建筑设计的舒适性、健康性、生态性原则,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房地产发达地区的近1000个楼盘中选取了131个近期新的成功楼盘,提炼出生态宜居家园、山水风景别墅、高端国际公寓、异域风情小镇等共计13种当前楼市最为成功的住宅建筑操盘模式,并以大量的图纸及实景彩图真实、客观地揭示了畅销楼盘背后的制胜秘诀,融知识性、指导性、实操性于一体,帮助专业读者们更清晰地看到未来住宅建筑发展的方向。
《建筑家弗兰克·盖里》中这位果敢坚韧、充满睿智的老人不仅仅是一位举世无双的建筑家,更是一位纵情一生挑战创新极限的创意工作者。 弗兰克·盖里被公认为是当代*创新精神与影响力的建筑家之一,享有包括建筑界荣誉——普利兹克奖在内的无数肯定。他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被美国建筑界“教父”菲利普·约翰逊誉为“这世代伟大的建筑”,同时他也是沃尔特迪士尼音乐中心、布拉格“跳舞的房子”等地标性建筑的设计者,除此以外,他还设计过蒂凡尼珠宝、家具、灯饰以及他所感兴趣的一切。 《建筑家弗兰克·盖里》是建筑家弗兰克·盖里的访谈传记,盖里在书中坦诚地与读者分享了他八十余年的人生经历,他少年时代的经历,他成长为建筑师的艰辛道路,他对建筑与创新的思考还有他的人生信念,他每一件作品背后或奇妙
斯蒂文·霍尔是美国当代著名建筑设计师,其作品特别注重艺术美感而抵制设计中的系统性和一般性原则,其设计风格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近年来在我国建筑设计界受到格外关注。本书收录了霍尔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作品23个,每个作品都用一定数量的彩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轴测图等进行详细介绍,并配以文字分析了作品的设计背景、风格特点和表现手法。
孟建民,在体制上,从原本学术型设计院转到政府企业设计院;在职务上,从高校的建筑师转到设计单位的职业建筑师;在实践上,21世纪是他真正建筑创作的开始。
范悦、四方裕主编的《大型建筑与生态设计(日本新建筑中文版)》的主题是“大型建筑与生态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的建筑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建筑材料和能源技术的发展不断 新,“生态建筑”作为一个理念体现在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本期收录的18个项目向读者详细介绍了日本注重生态设计的大型建筑。 主要项目有:由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等共同设计的“丰岛‘生态博物城’办公大厦”,大厦的低层部分为区政府的办公区,11层以上为住宅区。其中,低层部分外部被6种平板所覆盖(光伏电池板、绿色植被平板、再生木质百叶窗、玻璃板等)。这些平板在节能环保方面作用显著,因此被称为“生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