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教学论》根据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设计思想与内容,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提高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教学能力为宗旨编写而成,系统介绍了科学教育的意义、科学课程的设置、科学课程的编写与评价、科学课程教学及设计、专题教学研讨、科学课程教学测量与评价、科学教育研究和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科学课程教学论》由绪论和10章内容构成,内容突出“整合”与“探究”两个特点,以镶嵌式配以大量案例,使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基本概念上理解科学,通过理论与案例的学习,初步形成科学教育观念,培养从事科学课程教学与教育研究的能力。《科学课程教学论》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也
本书讲解了离散数学问题求解中组合推理和组合建模的方法、思维和运用。主要涉及图论基本概念、覆盖和图着色、搜索算法和网络运算算法等图论知识和方法,以及基本的计数方法、生成函数计数模型、递推关系模型、容斥原理、Polya枚举公式等枚举方法及其应用。作者还介绍了如何用计算机科学地处理枚举,以及逐步受限游戏的理论及其在尼姆游戏中的应用,体现了组合数学的趣味性。本书内容丰富,简明易懂,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也可供对组合数学有兴趣的相关人员阅读。
本书从实际角度出发论述了信号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其工程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现象、信号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描述方法,以及信号分析的基础理论和信号相关分析及谱分析的工程应用。本书结合工程实际,侧重物理概念与分析方法,深入浅出,引导读者学会对物理现象作合理的数学描述,学会从测量的信号中识别出物理现象的产生机制,并预测它在可能的环境下所产生的响应。另外,本书在教学上将理论分析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其实验技术涉及到信号振幅和概率密度函数测量,相关函数和谱密度函数测量,系统响应及其参数识别,系统响应的传播路径及其能量源识别,单输入/单输出、单输入/多输出和多输入/单输出问题分析,以及测量中的统计误差分析等。本书可供噪声与振动工程、结构工程、材料科学、机电一体化、测试技术及仪器、智能监测与控制、流体
《阿汉语言研究:对比与翻译》从实用角度出发对阿拉伯语和汉语进行了对比,根据语言学的一般规律深刻分析了两种语言在语法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学习和应用阿拉伯语有积极的意义。本书内容包括:章阿汉语法特征对比综述;第二章阿汉主要语法范畴对比;第三章阿汉语义范畴对比:数量与否定;第四章阿汉句子限定成分对比:定语与状语等。
本书从电子技术和通信系统的角度讲解GPS接收机的设计开发原理,其内容集中在用户终端,即接收机的设计原理和软件实现上。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理论篇,第二部分为实现篇。理论篇首先对导航的基本目的进行了阐述,并由一个浅显的二维导航系统对导航信号的特点进行了推导,随后阐述了GPS信号格式,对GPS信号的基带处理(捕获和跟踪)、伪距和多普勒观测量的性质和提取,以及定位和导航解算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同时对于直接影响接收机性能的射频前端部分做了理论分析;实现篇主要对本书实现的软件GPS接收机的系统实现和源代码进行了讲解,同时作为总结,将信号处理的结果和有意义的中间变量以图示的方式给出,可以使读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提升学习兴趣。本书适合从事卫星导航接收机研发的技术人员和卫星通信接收机研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