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立体多维度的教师人际互动指南。为教师建立沟通体系提供80个基础方法, 内容涉及: 与学生的沟通 从课堂教学到日常互动; 与同事的沟通 从日常寒暄到彼此协作; 与家长的沟通 从相互理解到家校配合。 包含具体的语言指导、处理问题的策略以及自我调节的建议。 本书构成: 部分:不同维度的沟通方法(1-5章) 课堂上的10个沟通方法 与学生的10个沟通方法 与同事的10个沟通方法 与家长的10个沟通方法 第二部分:调节自我状态改变沟通方法(6-7章) 自我状态的类型 判断自己的教师类型 改变自我状态调动他人 第三部分:化解危机、应对意见的沟通方法(8-10章) 化解沟通危机的方法 应对意见的方法 沟通不畅时自我调节的方法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的短篇文章集。书中收集了40余篇文章,涉及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教学方式转变、师生关系等内容,呈现了作者对于我国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的观察、思考和回应。本书描绘了 促进学生发展 的理想教学模样,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和理解复杂多变的教学实践的基本视角,对于教师超越课程与教学的种种争论,确立教学的立场和信心,开展真实而美好的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世界各地的教师都在尝试用项目式学习(PBL)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但它仍未成为主流。 如果这么多教师相信PBL,如果这种方法真的可以让学生受益,为什么它没能成为教学常态? 因为教师心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为什么要进行PBL? 探究与PBL有什么关系? 如何开始PBL? 如何构建PBL体验? 如何与学生会谈? 如何在PBL中融入直接教学? 如何打造PBL文化? 如何管理混乱的局面? 如何给学生评分? 项目式学习专家罗斯 库珀和埃琳 墨菲与数千名PBL实践者密切合作,对上述常见的真实问题做出了真实的回答。 书中没有高谈阔论,没有艰深的理论,聚焦PBL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厘清容易混淆的概念,提供实用的工具和资源。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结合教育研究领域中的有关问题介绍了 质的研究 的基本思路、实施方法和操作技巧,在介绍方法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实例,包括西方著名学者、中国学者、学生以及作者本人的研究实践。《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的特点是:重点介绍操作方法和实践过程,将对方法论的讨论坐落在具体的、情境化的研究实践中。而且《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还提供了作者本人的思考和有关学者的评论。不仅介绍了 做什么 和 如何做 ,而且适当讨论了 为什么 的问题。《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通俗易懂,操作强。《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适合于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其他教育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的学生以及对 质的研究 感兴趣的读者朋友。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由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校长领衔的权威专家团队研究编写了《知心育人 适合每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小学版、中学版)。该系列图书由基础教育司指导审定,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手册》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教师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帮助教师基于学生发展规律,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学生情绪、行为、学习、交往、个性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入学适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等。 《手册》秉持 五育 并举育人目标,根据教师真实工作场景进行内容设计,能够为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师生交流、家校协同等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呵护学生身心健
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名教师热爱阅读,他就能不断汲取各领域的前沿知识,扩大认知范围。如果他能把阅读所得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就能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累个人见解与创意,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本书是一幅详尽的教师阅读路线图。作者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出发,从15年朝夕摩挲过的数百种图书中,精选出50本,梳理其精华,阐述其精妙处,帮助教师迅速了解教育前沿,一探教育奥秘。
《大夏书系 素养时代的教师深度修炼》系《素养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姊妹篇、进阶篇,基于作者近年来对基础教学课程教学、教师发展、中高考改革等方面问题的敏锐观察和深入研究,从学科育人、教学艺术、教育教学研究、考试评价改革、教师为师之道五个维度,剖析了素养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与素养的深度修炼之道。所选文章内容紧扣课程改革的重点、热点,选题新、站位高、视角广,直面教育真问题,助力教师突破成长瓶颈,不断提高立德树人能力,通往优秀与卓越。
本书以教师培训项目开发与管理的五大里程碑和十个核心问题为主线,系统提出教师培训师的五项专业修炼:如何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如何设计培训方案?如何开发教师培训资源?如何有效组织实施培训?如何监测培训质量和评估培训效果?每项专业修炼以教师培训专业化理念为导引,从案例分析入手,以问题解决为重点,建构教师培训师的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修炼体系,旨在为传统教师(教授)向专业化培训师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职业发展行动计划。
《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得名于日本古典艺术理论著作《风姿花传》(通称《花传书》)。能乐大师世阿弥关于从艺之心的修养与技艺的习得的阐述给了佐藤学教授以启迪。借鉴这本传世之作,他将教师的专业成长比喻为从 种 到 花 的动态过程。书中以 匠人气质 (craftsmanship)为关键词探讨了专业化的教师形象,以鲜明的案例展示了日本的教师们开展课堂教学、构建同僚性、参与课堂变革的专业场景,剖析了教师作为 学的专家 的学习与自我修养,还特别关注了转型期 受难 的教师的生涯,呼吁教师回到课堂原点,不断反思和砥砺,从而实现知性、创造性的实践转向。部分 作者以 花 与 种 比喻 心 (思想、哲学)与 技 (基于身体体验的动作与技法),指出 技 的学习与 心 的修养的重要性,描绘了专家型教师应有的形象,并以众多课例详细描绘了兼具 专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是一本覆盖全学年的实用教学指南,一共包含180天,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每隔20天会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实践检验调查问卷,检验哪些策略能有效执行,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教师每天只需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获得新进步、新收获。 不管你是刚入门的新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此书都将是一本非常实用、可读性极强的教学指南。 本书的教学建议涉及以下方面: 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何和学生相处、如何倾听学生的声音; 如何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找到学生犯错的真正原因; 它将在你的教学生涯中给予你高效的指导。
本书为全国著名班主任郑英老师继《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之后的又一力作。书中除了继续提供班级管理的典型案例之外,还自始至终贯穿了 教育向美 的育人理念。作者认为,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我们应当成就教育的美,同时成就于教育的美。通过 让教师美好 和 让教育美好 这两个层面的叙述,本书着意探寻教育中美的源泉,让教育之美在师生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交互中诗意地实现。作者那深邃的思考以及一如既往的优雅、睿智的文笔,将使本书成为一线班主任和青年教师提升教育修养的难得的读物。
统编版语文教材推行以来,教师的 教 与学生的 学 都有了全新的变革。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师必须对课文进行创新教学设计。余映潮老师研究语文教材和教学20多年,用 板块式 主问题 诗意手法 一课多案 等手法让经典课文焕发出新生命。在本书中,作者用课文赏析 教学创意的方式,呈现了40篇经典课文(包括10篇经典实用文、15篇经典文学作品、15篇经典文言课文)的创新教学设计,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教学范例和教研样本。
《大夏书系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汇集了100个中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作者积40余年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条分缕析,进行鞭辟入里的解答,为教师提供切实的专业指导。本书既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又是教师进行案例研究的范本。 本书所选的案例,凡是没有注明出处,只注明作者名字的,均出自 教育在线 各栏目。有个别文章,不属于教育事件,只是陈述了某种教育观点,或提出了某个问题,严格地说不算 案例 ,也放在一起了。本书主要是写给小学教师的,因此所选案例都是小学发生的事情,但是也有若干案例虽然是发生在中学,但在小学也很普遍,我也收进来了。
阅读单,就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阅读问题和阅读任务,是引导孩子有选择、有目的、有质量地阅读的方法,是帮助孩子将阅读量转化为阅读力,成为阅读高手的支架。 我们为什么要使用阅读单?使用阅读单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设计阅读单? 在本书中,蒋军晶和刘双双老师将自己多年设计阅读单的经验呈现出来,以丰富、典型的案例,包括80多个针对具体作品的阅读单和30多个通用型阅读单,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本书既可以帮助教师和孩子深入聊书,也是家长和孩子聊书的好帮手。
本书的内容是北京四中高杰和刘银两位老师十余年年来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总结。理论部分在梳理科学探究教学与高阶思维、创造力培养的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创造性探究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及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真正的探究教学。实践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10个详解详析的案例,从设计缘起到设计过程以至*后的案例呈现和教学反思,便于读者使用和模仿;(2)13个创设情境的教学反思,特别强调反思素材的积累和使用,便于读者学习反思日记的撰写;(3)10个选修课课例开发,便于读者学习进行创造性的案例设计。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近年来在北京市十一学校 教学驱动机制 和 基于标准的学习 研究背景下,作者和语文学科、学部,尤其是教研组同仁,反复思考、讨论、实践和总结的结果。 *辑 课堂学习,应是一条清晰可测的线段 ,阐述的是怎样制定和落实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位的问题,很多教学问题根本上就是学习目标的问题。 第二辑 教育有道亦有术 ,阐述的是教学策略、方法问题。学习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如果我们经常设身处地地替学生着想,我们就会投入大量精力,设计出让学生 学得更好,而不是更累 的工具和脚手架。 第三辑 语文大单元学习 ,是学校语文教研组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参与学校 基于标准的学习 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一。 第四辑 再来一次:教育的耐心和智慧 ,主要是对一些教学现象的分析和反思。学习的复杂性以及教学的惯性,都决
在吸收测量与评价理论、借鉴国际读写测评经验及反思我国语文读写测评现状的基础上,探索语文读写测评的研究体系和实践思路。全书共分四个部分。 基础理论篇,阐述学科测评应当关注的测量与评价基本原理,评介国际读写测评框架和评估标准。读写测评 构念 篇,分析我国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层面的读写测评 构念 ,介绍分析国外母语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和测评项目中体现出来的读写观。测评工具篇,结合国内外既有测评项目,从各种角度探讨阅读测评、写作测评和读写综合测评工具的开发和运用。评分与反馈篇,探讨评分标准的设计和学生表现水平标准的构成及运用等。 本书致力于突破既有的试卷、试题分析式读写测评研究状态,探索有学理依据的、素养取向的、系统的语文读写测评研究和实践范式。
全书包括职业素养、学识素养、运动素养、教学素养、沟通素养和创新素养六个部分,以与体育教师素养相关的66个知识主题为牵引,用 师之惑 师之道 师之术 师之行 师之用 师之研 等相关板块给予阐析。书中附有一些二维码,扫描后可观看相应体能训练视频。
德育特级教师林志超基于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学生成长的素养要求,从人格品质、行为习惯、卫生安全、节俭环保、情感能力、成长健康6个方面,分30个主题,打造了30篇精品班会课教案。每篇教案,详细描述了班会课的教育背景、教育目标及课前准备所需,教育过程贴近教育实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每篇教案后面,不但附有学生的真切体验与感悟,还有作者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建议,对读者的学习借鉴提供切实指导。
本书以具体、典型的案例,系统阐述了教育随笔写作、教育论文写作、微型课题研究、规划课题研究、课堂微观观察和教师的教育阅读等问题。书中提出的策略和方法高度凝练了作者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智慧,非常实用。 这是一本实用、全面的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指导手册,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与阅读。
这部书中,管老师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总是高屋建瓴、纵横捭阖,将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了故事经典,振聋发聩,令人惊醒;他总是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总是以响鼓开篇,令人振奋;他总是以悠长的乐曲结尾,让人回味无穷;面对你的提问他总是有极大的耐心;他讲话的语气总是热情诚恳、语重心长;他对民族对祖国无限热爱,他对教育有无限的忧患,他对年轻教师给予无限的希望……整部书的各部分乃至每章间的珠联璧合,好似珍珠串联在一起,令人反复玩味,爱不释手;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催动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