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师发展为核心,围绕教师在教、学、评、备、辅、研等智能教育场景中的难点问题,从理论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从实践层面总结出了各种高效实用的工具、方法和策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帮助教师做善用人工智能的未来智慧型教师。
本书为美国教育哲学家内尔 诺丁斯关怀教育的经典之作。诺丁斯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 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诺丁斯强调 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
本书分三辑,每辑用篇文章的篇名作标题。辑 怎样写文章 ,谈一般文章的写作方法、文章修养、作文常识等。第二辑 人、物、语言 ,谈文学创作经验、创作方法、文学趣味和鉴赏等;第三辑 写与读 ,谈读与写的关系、怎样读书、怎样鉴赏文学等。 本书选文基本囊括了老舍先生谈写作和阅读经验的精华,能够帮助读者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和文章修养,了解古今中外经典名著,获得读书方法,提高文学鉴赏力和读书品味。
于漪老师年在90岁高龄亲自编订,从教60余年教育思想、方法和实践的精粹。全书分为四篇: 先进教育理念的追寻与树立 ,收入谈教育理念文章12篇;语文教育真谛的探究与反思,收入探讨语文学科性质、教育理念的代表性文章10篇;课堂教学实践的多彩与遗憾,收入课堂教学设计、课堂实录9篇;师道修为的觉醒与坚守,收入谈教师自我成长文章9篇。作者还新撰写了《开篇絮语》和4篇《初心浅述》,真情讲述编订本书的宗旨,以及自己在各历史时期不忘教育初心、探索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科育人规律、不断修为的历程。 教师的神圣职责是点亮生命灯火,学生的以及自己的。 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师道修为和 既教文,又教人 的坚守,是作者孜孜矻矻,不忘初心、探求教书育人规律的见证。
幽默是一种智慧。幽默的老师,每个学生都喜欢。 作者潜心研究教育中的幽默艺术,并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表扬学生、批评学生、化解尴尬等方面巧妙地运用幽默艺术,激活了课堂,和谐了师生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不仅生动地还原了运用幽默艺术的场景,还总结了幽默背后的思维方式,提炼出夸张、拟人、谐音、自嘲等20多个幽默工具。熟悉的、可迁移的教育场景,巧妙的、易操作的幽默工具,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读者运用幽默工具之后,必将轻轻松松地提升个人魅力,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
本书是 新生代语文名师 立场书系 之一, 是优秀语文教师熊芳芳的*力作。从 生命的 、 文学的 、 美学的 三个维度,熊芳芳老师建构起了独树一帜的语文教学思想大厦。这座 大厦 以生命情怀为骨架,以深度解读为砖瓦,彰显了人性之辉和哲思之美。良好的理论修养、高度的人文精神以及令人激赏的解读能力,使熊芳芳老师的课堂充满独特的精彩。
《中国八大诗人》是近现代国学家胡怀琛撰写的古诗普及读物。全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八位伟大的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王士禛。从战国时期到清代,梳理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走向,可称之为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作者精于诗歌赏鉴,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脉络源流,加以精要阐述,在简短的篇幅内使读者迅速了解中国古代诗人的精神面貌与文学成就。选配十六幅彩色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许多学生都有着复杂的家庭背景、创伤经历以及特殊的需求,这些都考验着教师的能力与耐心。在本书中,资深教育工作者杰弗里?本森向我们展示了在教导这些*挑战性的学生的过程中,坚忍不拔和建立纽带的重要性。 本书的内容包括对教育现场中的学生的具体描绘、对学生所面临的挑战的详尽分析、向教师和支持团队提出的具体建议以及向行政人员提供的关于建立制度及操作程序的建议。 教导这些具有挑战性的学生的确令教育工作者们感到沮丧,但坚持不懈直至学生*后取得成功也将使我们获得巨大回报。在本书中,你不仅能找到灵感,还会看到已被实践验证过的点子。如果想营造一个友善的、师生都感觉舒服的环境,这些灵感和点子是相当重要的,即便是针对课堂中*棘手的情况也是如此。
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 流行病 。本书从现实问题和教师的 痛点 出发,为教师提供了很多拿来就可用的策略和实用技巧,这些策略和技巧基于作者的深入研究和专家建议。本书主要从心态、环境、过度刺激、评分、工作量、大包大揽、合作、乏味、课程、技术、行为、管理和社区关系等方面,探讨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种原因,帮助教师突破种种职业难题。本书还包含思考练习、真实的教师自白以及资深教师的建议和指导,并精选了一些励志和搞笑语录。本书好读好用,能帮助教师预防或修复职业倦怠,并在职业生活中收获安宁与成功!
教师阅读,简单随意,碎片化,都不可取。从阅读书目的选择,到阅读过程的组织,再到阅读成果的输出,都需要新思路,应旗帜鲜明地主张 教师阅读用为先。 2020年以来,北京十一学校的教师阅读重点从 阅读 研讨 转向 实践 与 问题解决 。学校教育家书院精心选择优秀的课堂实践类研究成果,组织项目团队深入阅读,助力教师实现 从教走向学 的课堂转型。老师们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边阅读边反思边实践,剖析课堂,查找问题,将书中策略、工具和方法用于课堂,并不断优化和创造。 本书5篇 全书导读 全景式呈现了5本著作中有关学习与教学的新维度、新思路和新框架。29个学以致用的课堂案例,涉及13个学科,立足核心素养的落实,聚焦课堂实践,为课堂转型中的真实问题和难点、痛点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一幅幅教学实践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阅读的
基础教育*重要的原则,是了解常识,尊重常识。 实践中,常识不断地被关注,被重新认识,特别在出现失误和遭遇困境之际,理性的反思总能促使人们回归简明的常识。尊重常识,必然能发现常识在不同情境中所呈现的丰富。 本书以随笔形式,结合中小学校园实践,从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和教师素养等不同层面记录了有关常识的问题与思考。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代表性作品,全面体现了李镇西的教育观、学生观,以及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其 爱心、民主 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折服, 未来班 的模式演绎的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
何谓理想的教育?它在何种环境、条件下才会真正发生?一所学校如何才能远离管控、命令与说教,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校?一位老师怎样才能体面、专业地工作,过富有乐趣与意义的教育人生?对这些问题的追问与探索,几个世纪以来,从未停止过。 北京十一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在波澜壮阔、激动人心、意义深远的变革中,提供了精彩的答案。书中故事虽然发生在北京十一学校,但它们属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把自己代入其中,去畅想教育的可能性,去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误,并借鉴书中的方法和智慧让真正的教育落地。 学校的形式和表象一直在变,但教育的本质始终如一。书中的故事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将来还会发生,在更多的学校 本书适合教师与对教育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或许你已听过观课议课,那你知道观课议课的深层意蕴是什么?或许你想实践观课议课,那你知道实践观课议课更有实效的路径是什么?如何用好观课议课的工具和文化方式,实现更好的专业成长?观课议课的首倡与实践者陈大伟教授将在本书中对这些问题一一为您作答。 在本书中,观课议课的首倡与实践者陈大伟教授以中小学广泛关注的观课议课为题,讨论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与实践方法,对观课议课的实践问题答疑解惑,致力以观课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课程建设。
静静地教书,快乐地绽放。江苏省特级教师顾文艳沉醉于儿童的世界,把自己教成了儿童。她用儿童的眼光观察教育,发现教育之趣,享受教育静美。 在语文园地里,她带领学生读儿童诗、写儿童诗,用儿童诗点亮课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日常教育中,她做学生的心灵捕手,为学生的纯真欢笑,为学生的忧伤哭泣,她用点滴行动教会学生做柔软有担当的人。 本书精选作者自然生动的儿童诗课堂教学笔记,灵动活泼的日常教学片段,以及课余读书、写作等生活记录,是她漫步教育百花园的心灵独白,也是她和学生的思想对白。 本书适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阅读。
30 多年前,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魏书生以严整、科学、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新颖的互动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引领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指点,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学习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本书即他的经典著作之一,以教书育人为主题,全面展现了作者 30 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具体方法。 从细小知识点的学习到能力兴趣的培养,再到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乃至和谐融洽的师生相处模式,一个个真实的事例散发着生动的气息,长者的温厚和师者的智慧充盈其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是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书。
师德重要性毋庸讳言,古今中外有高度共识。但是如何涵养师德,如何让教师自发自愿自觉终其一生走在师德涵养的大路上,而且能够乐在其中,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需要有具体的路径、载体、抓手和用力处、得力处。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主题为 循教育大道 ,旨在 明道 ,激发广大教师向上向善的内在动力。共四周,每周一个主题,主要在理论层面帮助教师深化对师德的认知、认同,进而能够达成共识,启发思维,明确方向、使命和目标。下篇主题为 走涵养之路 ,旨在促使师德养成。共六周,主要围绕师德规范、立志、明德、爱生、日新等主题展开大量的案例学习,提供一系列路径,方法、策略和工具。
本书是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艾沃古德森教授的一本学术论文集,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生活史研究所具有将教师的行动世界与理论世界连接起来的方法论特点,重点介绍了倾听教师声音、生活史访谈等一系列的方法技术要点,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现了生活史研究不只关心对教师的生活史访谈,还包括了更广范围的文档资料的复原和分析,以及一些其他证词的收集和分析。本书能够加深和拓宽读者对于生活史研究这一质性研究方法的理解。
什么是好的教育?也许我们*应该倾听的是学生的声音。 《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张贵勇在纪录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童言趣事时,结合自己教育媒体人、教育观察者的职业思考,和儿子一起勾勒了美好教育的模样:一要有好的老师,学生喜欢爱玩的老师,喜欢性格温和的老师,喜欢有耐心的老师,喜欢爱读书的老师,喜欢作业少的老师 二要有好的校长,学生喜欢蹲下身子和他们聊天的校长,喜欢愿意和他们一起玩的校长,喜欢带领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校长 三要有好的课程,学生喜欢能让他们品味学习的乐趣而非应付考试的课程,喜欢多样化可自由选择的课程,喜欢能和他们的生活有效衔接的课程 四要有好的管理,拥有良好管理的学校是让学生觉得舒服的地方,能让学生终身怀念,也是学生的精神财富 教育的秘密,在学生那里。教育工作者只有走近学生,倾听学生
当下一些教师,容易陷于表象而忘记本真;当下某些教育,注重形式而偏离了本质;当下的 培优 ,在智育、德育、美育方面有太多的误区。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教育盗火者 王开东老师将近30年的教育思想精华浓缩于本书。书中既有 何为好课 好教师最需要什么 的追问,也有 只有爱也没有教育 不必一心扑在孩子身上 的反思;既有 老师不能瞎折腾 默写不能包治百病 的控诉,也有 教师的平庸之恶 教育不必摸着石头过河 的警醒。本书凝聚了王开东老师从教以来的教育心得和深度反思。 本书见解犀利深刻,批判中蕴含教育情怀,反思中袒露赤子之心,论辩中充满教育智慧。针对当前的教育状况,王开东老师虽有失望有慨叹,但仍满含温情和敬意,毅然走在教育改革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