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这门课程讲什么?作为教育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中国教育史重在讲述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将它们置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把握其发展脉络。对教育制度的讲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阐述相关的方针政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措施及其经验得失;其他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人才选拔制度等内容,仅述及与学校教育相关涉的部分。对教育思想的讲述重在介绍和分析代表性人物、学派与思潮,反映各个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理论思维的得失。为了能够讲述清楚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发展,需要旁及一些历史和学术史内容,说明教育发展的背景。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根据有关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新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地下出土简牍材料整理和研究成果,对教材的相关内容
项目式学习(PBL)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正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我们看到过太多所谓的项目,它们仅关注趣味性或动手实践,却没有涉及重要的学习目标;与之相对,实施良好的项目,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舞台,使他们得以深度体验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因此,有志于转向 PBL 的教师想要参考更多高质量的项目实例,想要了解更多日常用来支持和吸引所有学生参与 PBL 的具体做法。 本书深入介绍了帮助学生成功的七大项目式教学实践 建立课堂文化、设计与计划、与课标对应、管理教学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搭建学习支架、参与和指导,每个要点均包含大量的实用教学策略,以及教师们对课堂经验的反思。 本书站在 PBL 教师的视角,为你详细讲述发生在PBL课堂上的故事。
全国优秀教师、资深班主任钟杰根据30多年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贴心地体察到青春期孩子的烦恼,她将棘手问题融入生动的案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书中充满了真实的案例故事、聪明的点子和智慧的人生经验,帮助青少年拆掉思维里的墙,看清楚自己,想清楚人生。 钟杰老师还为爸爸妈妈提供了贴心建议,帮助家长从道理上、情感上、精神上、方法上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
本书是国内首本自主编写的项目式学习(PBL)教师手册,核心内容包括 为什么需要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什么 项目式学习如何设计 项目式学习如何实施 项目式学习经典案例 。本书在关注PBL发展理念的同时,重视PBL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与运用,具体内容涵盖PBL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PBL课程设计思路、PBL课程设计工具、PBL本土化案例等,以期帮助更多的读者能够深入理解PBL教学理念,独立设计开发PBL课程。
本书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紧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对历史课程内容的关键问题进行精讲,并呈现相关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同时精选历史材料为载体,推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全书从 学习精要 研究动态 史学导读 三个维度,呈现了52个历史主题的教学思考和学习建议。 学习精要:凸显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注重历史问题讲解的拓展性、加深性和实用性,引导师生理解教科书的主旨。 研究动态:梳理相关历史主题的学术动态,了解前沿学术争鸣,凸显 问题论证 的思维逻辑。 史学导读:精选史料和历史记载,突出 史料实证 素养,提升学生阅读、辨析、解释史料的能力。 本书体现了研究性、针对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它是一线教师在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思路,帮助他们
当今社会,学生和教师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教育者渐渐认识到,学生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还要学习社会情感技能。当学习的天平向 学业成绩 严重倾斜时,失衡就会发生,心理问题就会来袭。 社会情感学习是指个体习得和运用知识、技能与态度,来培养健康的自我认同、有效管理情绪、设定和实现合适的目标、同情和理解他人、建立和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它有助于教师维护自己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 发挥优势,增强修复力 身份认同、归属感与亲社会技能 ,到 情绪调节 关系信任与沟通 ,再到 个体效能与集体效能 培育关爱型社区 ,本书的六个模块层层递进,为社会情感学习的落地提供了理论的基础、沟通的语言、有效的行动方案和循证的建议。本书还提供了诸多支持教师成长的实用脚手架和互动表格,是一
本书作者依托丰富的一线教育实践以及对AI和当代教育的深入洞察,全面剖析了当下该如何正确且高效地使用AI工具提升学习与思考能力。作者从孩子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出发,探讨了在AI时代,孩子们应如何抓住机遇、科学应对挑战。同时,书中还详细分析了孩子未来在学科选择、专业方向、职业规划、人生发展等方面的关键决策,为家长与孩子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建议。本书适合孩子及其家长阅读。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记忆与理解知识? 如何设计高效的学习策略? 如何评估学习进度并持续改进教学? 本书深入剖析学习的本质,旨在将学习科学转化为教师可直接应用的课堂实践。本书提供了7条有效学习原理(激发动机、集中注意、精细编码、提取和练习、认知负荷、积极困境和及时反馈)和6条切实可行的学习策略(确立目标、整合旧知、总结归纳、绘制图示、自我检测和精细询问),助力一线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为什么项目式学习(PBL)在全球变得日趋流行,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是有效的。它能让学习变得更鲜活,更有意义。但是在从传统教学转向PBL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面对重重挑战。 阅读本书,你将了解: 如何写好驱动性性问题? 怎样从课标入手设计项目? 跨学科项目容易出现哪些误区?如何避免? 短期、中期、长期项目设计的侧重有何不同? 怎样管理课堂上的混乱? 形成性评估到底怎么做才有效? 什么样的项目才算是 真实 的? 本书围绕七大项目式教学实践,为从项目设计到实施的各环节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方法、策略、工具和实例,还为在PBL中融入读写教学、社会情感学习和远程学习等内容开辟了专门的板块。无论你是项目式学习的新手,还是想深化教学实践、学习一些新技巧的行家,在这本由PBL专家和资深教师
该书讲述了胡华园长创建花草园的心理历程,以及自己对幼儿园、工作、儿童、生活等的思考。作者将哲学融入幼儿园教育,悉心地通过给幼儿 留白 的自在、自主发展,去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强调要为儿童的生命留白,为教育留白,为课程留白,为孩子们的学习过程留白,也为教师的心灵留白,寻找到做幸福教师的密码。全书共六部分,部分主要介绍幼儿园外部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呼应儿童学习的,强调内部环境的 虚室生白 和有呼吸感的设计理念在幼儿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介绍了作者心中理想的幼儿园从无到有的经历,第三部分介绍幼儿园发展的四个阶段,从制度、文化、信仰管理、从教育过程到教育文化阶段;第四部分介绍办学思想的形成,包括教育思想、课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第五部分介绍花草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群志同道合、有教育情怀的教
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意义深远,却很不容易。而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可以让日常的学与教超越传统的 双基 ,为落实核心素养提供可行路径。 如何用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如何提炼大概念?如何将大概念转化成核心问题?如何设计核心任务?如何设计、实施、评估大单元教学? 本书涉及10多个学科、100多个大概念,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大概念教学实践模型,系统论述了大概念统领、核心问题导向、核心任务驱动的大单元教学是如何设计、实施和评估的,并提供了三个完整的大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这是一本大概念教学实践工具书。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把那些看似 高深 的理论说清楚,讲明白,让大家看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中的真正样子。书中来自教学一线各学科生动、鲜活的案例,接地气、可操作、可执行,真实可见,很有学习与借鉴价值。
本书是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蒋军晶倾力之作。为深度学习而设计,为培育语文核心素养而存在! 本书聚焦语文要素,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尊重每一首古诗词的特点,与相应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机整合。注重古诗词与当今生活的连接,引导学生认识古今人性、情感的共通之处。这种处理,让师生平视古诗词,使学生不再怕学,使教师不再怕教。重视朗读、背诵,更重视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参与。为此,不但重视疏通字词,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而且注重发现表达规律,以促进理解。力求以核心问题驱动教学。问题问得直接、精准,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揭示规律,让学生学到可迁移的学习方法。 本书直面古诗词教与学的困难,助力教师解决教学困惑。书中的教学设计既实用又有趣,可操作性强,能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扎实,切实提
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中,实施大单元教学成为重要方式。 大单元设计中的 大 体现在哪里? 大单元设计要 大 到什么程度?如何衡量它够大了? 大单元设计的具体方法有哪些?难点在哪里? 大单元设计后的教学如何展开?怎样组织? 大单元教学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估? 本书梳理了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30篇鲜活案例,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等12个学科,涉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核心任务的设计、大单元的重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开发,以及诊断与评估等方面,系统阐明大单元设计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帮助教师破解实践中的难题与困惑。
融合是指不同事物之间通过交叉与渗透,逐渐生成新事物和新品质的过程。如 五育融合 是德智体美劳五个领域之间界限的破除,素养培育是知识、能力与价值之间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形成新的育人方式,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 本书由2024年 黄浦杯 长三角城市群 走向融合 征文活动的部分获奖作品结集而成,分为四个篇章: 课程融合:生成新样态 学科融合:跨出新路径 主题融合:获得新体验 评价融合:引领新方向 ,呈现一线教师多样的探索智慧。
1.本书为 教育家成长丛书(新版) 之一,符合国家 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 的政策思想。2.作者主要从 成长历程、教育思想概述、课堂实录、专家评述、社会反响等几部分全景式反思其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格的形成过程与教学实践过程。本书作者潜心研究文化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初步形成了 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 的教学思想和 教得轻松、学得扎实 的教学特色。1999年起,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 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 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教学模式。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语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呼唤智慧的
陶行知可谓中国教育的一座丰碑。 不读行知,何以为师?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时隔40年,重读陶行知的文章、诗歌、小说、书信、便条等,以73篇教育随笔的形式,重溯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追寻陶行知教育的初心。书中还观照当今教育现状,从后进生转化、幸福教育、 双减 政策、课堂教改、教育艺术、家庭教育、教师素养、教育改革等方面注入鲜活案例,理性而深刻。全书饱含深情,字里行间充满对大先生的尊崇、对孩子的体恤、对教育的关切,引领每一个教师要有大先生的追求,做有良知、有爱心、有智慧、有胸襟的中国教师,做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自然而有温度的教育。
本书围绕小学一~二年级学段的重要育人主题,阐述学生的成长规律并基于成长规律提出详细的育人策略。书中具体介绍了学生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更好地与同伴交往等20多个这一阶段学生*重要的成长主题,详细阐述了学生在相关主题方面的成长特点以及如何育人的具体策略,帮助教师深入地理解所教学生的发展特点,并使用书中的育人策略提升育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本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掌握正确的育人理念和有效的育人方法,坚定自己更好地落实育人任务的信心,收获属于教师职业的幸福。
世界在快速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这个世界看上去越来越小,人类跨地区、跨文化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教师如何与陌生人互动?如何与真实或虚拟的工具互动?如何开展教学?如何培养自主行动能力?还有,在全世界范围内,针对学校教育的自上而下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教学标准化,评估日常化,问责制度盛行,教师应该怎么应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戴维 汉森推出了《教师与世界》一书,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解答。在这部富有开创意义的著作中,汉森激活了 世界主义 这个古老概念,并且围绕这个概念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世界主义教育取向。汉森指出,这种取向的核心理念是,既要对新鲜事物采取审慎开放的态度,又要对已知事物保持审慎忠诚,同时还要追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在他看来,这种教育取向可以在不同环境和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培养
教育家成长丛书作者主要从 成长历程 教育思想概述 课堂实录 专家评述 社会反响 等几部分全景式反思其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格的形成过程与教学实践过程。该书浓缩着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超越学科教学的求索足迹,蕴含着名师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祖国明天的拳拳真情。
本书精选25部经典绘本,主题符合儿童生活经验,并具有功能性的学习内容。根据特殊儿童异质性高的特殊需求,采用 多层次教学策略 ,参照*为培智学校制定的生活语文、康复训练、生活适应的课程标准,以能力目标为导向,设计125个教学活动,并使用多元评量的方式评估特殊儿童的个别化学习历程与成果。希望能够达到教育与阅读、与康复、与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且能将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等整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生活能力。
本书分为两编,第一编 “长话短说·五问”,从教育、教师、素质、经典和教材等方面提出问题,每个问题下列示了数十个直白又圆融的观点(方面);第二编“说来话长·六论”,选录了作者发表在不同媒体上谈教育的数篇文章,与第一编形成互相印证和说明的关系。
本书是知名特级教师张祖庆的网络研修课程 从骨干教师到卓越教师 和 创新型教师12堂必修课 的精选集。上万名一线教师在听完网络课程后开启了专业成长之旅,收获了成长的喜悦。作者精选网络课程中备受好评的12讲内容,结集成书,以解答困扰很多一线教师的3个问题:教师如何获得专业成长?怎样才能上出有创意的好课?怎样开发自己的特色课程?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30多年的专业成长经历,结合多位教师朋友的成长故事,提炼出教师专业成长的底层逻辑和路线图;展示了自己的10多个课堂教学案例,指引教师如何有创意地备课、上课;提供了自己开发的阅读课程、创意写作课程、电影课程等10多个课程案例,从课程的萌芽、开发、升级,到成果转化,清晰地解析了教师做课程的全过程。 30多年的教书育人故事,20多个经典课例,高度浓缩在12讲文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