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核心素养发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是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核心素养发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1年版)》是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之下的新课程设计、新课堂创设应该是什么样的?身处多改并行、多改交融的教育大变革的时代之下,为人师者如何与时俱进、因机制变?本书的38个精品课例从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理念出发,在大单元的视域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前置任务为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富有语文味的情境活动,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让其切实体验文本的精妙处、苦心孤诣处。本书对高中语文一线教师的实践富有参考意义,也可为年轻教师、在校师范生参加各级教学技能大赛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2020年6月,《*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教材〔2020〕3号)对外发布。2020年版的修订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调整:体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清晰、规范了普通高中三类课程的属性;确立劳动教育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的正式地位;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新热点、新要求;对个别文字表述与要求进行微调,以使普通高中课程永葆时代性与先进性。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成了各门课程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与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有没有一种通用的设计可以融通使用?这是现阶段教师们最困惑也是最期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从综合实践活动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关概念入手,分析了两者之间、两者与跨学科学习的关系,并提出了用 主题式跨学科学习设计 作为两者通用设计的理据,以及 主题式跨学科学习设计 的3种类型和4种融合形态。本书还提供了设计方案模版,以及对设计中的主题、内容、 目标、活动、评价、作业等六个要素的撰写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后,通过9个详实的课例设计,帮助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较快地建立跨学科学习理念,提升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能力。
2020年6月,《*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教材〔2020〕3号)对外发布。2020年版的修订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调整:体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清晰、规范了普通高中三类课程的属性;确立劳动教育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的正式地位;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新热点、新要求;对个别文字表述与要求进行微调,以使普通高中课程永葆时代性与先进性。
丛书简介 本书是孙绍振文学作品解读系列之一。该系列是孙绍振教授 文 学作品解 读理论与实践的 汇集, 共 5 本,其他三本为《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散文及其他卷)、 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小说诗歌卷)、 《文学解读基础 孙绍振课堂讲演录》《 演说 《红楼》《三国》《雷雨》 之魅 》《演说经典之美》 。 内容简介 本书 所解读的是主要是各版本语文教材中的古代 诗歌 、现代诗歌、 散文 诗及小说名作。文本 解读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文能力 ,对文本的 无效分析已成为制约语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孙 绍振老师 以他深厚的理论学养和深邃的学术眼光,从哲学和方法论的高度,娴熟运用比较、还原等艺术哲学方法,鞭辟入里地 对这些 名篇 名作 进行解读 ,为 文学爱好者和中小学教师提供 了有效 解读 文学 作品的很好范例
本书从数学史视野出发,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入手,通过史海钩沉、史料梳理、课堂实录及实时评析、提示解读四个板块,展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数学史角度进行数学教育的真实案例,对于一线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数学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史素养,进行了生动的示范和启发。
韩愈在《师说》里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以前老师们热衷于 解惑 ,回答很多事实性的问题,后来老师们热衷于 受业 ,解决很多程序性的问题,今天应该是 传道 了,即从 解题 走向 解决问题 ,从 教书 走向 育人 ,其中的 道 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 大概念 。 在对大概念教学进行全面梳理和充分论证后,我们提出 大概念统领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设计 流程操作范式,并开发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开展基于循证的主题教研,优化实施路径的流程,形成整体的协同效应。我们积极进行区域协同教研创新,初中以广东省佛山市作为教研基地,研发了17个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或具有跨学科特色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初中团队除了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等10个跨学科实
丛书简介 本书是孙绍振文学作品解读系列之一。该系列是孙绍振教授 文 学作品解 读理论与实践的 汇集, 共 5 本,其他三本为《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小说诗歌卷)、《文学解读基础 孙绍振课堂讲演录》《 演说 《红楼》《三国》《雷雨》 之魅 》《演说经典之美》 。 内容简介 本书 所解读的是主要是各版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今 散文 、童话寓言、纪实作品及议论文小品文。文本 解读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文能力 ,对文本的 无效分析已成为制约语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孙 绍振老师 以他深厚的理论学养和深邃的学术眼光,从哲学和方法论的高度,娴熟运用比较、还原等艺术哲学方法,鞭辟入里地 对这些 名篇 名作 进行解读 ,为 文学爱好者和中小学教师提供 了有效 解读 文学 作品的很好范例 和方法。其 看似漫谈式的笔
《写作教学教什么》是根据国培标准设计的参与式语文教师培训教材,在教材结构上有所创新,包括理论、课例、共同备课这3个工作坊,以及光盘资源,设计了读者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材的立体化,体现了培训的案例式、情境式和参与式,堪称 纸质版的在线教育 。
《如何教英语写作》是 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丛书 中的一本。该丛书是专为英语教师打造的一套教学实践丛书。由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研究学院教学主任顾永琦教授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测评研究中心主任余国兴教授担任主编。该丛书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并重,语言简明易懂,附有操作性极强的教学方法及大量教学案例。内容涵盖7大领域:语言教学理论、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技能教学与知识教学、教学法与教学工具、测试与评估、语言学习、教师研究。 对于大多数英语教师和学习者来说,写作都无异于超艰巨的任务。本书聚焦英语写作中的教与学,详解写作作业的定义和描述、写作作业的题目和选择、助力学习者的手段、适合学习者的流程和策略、写作反馈,以及写作评估方法等几大方面,试图通过作者亲身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在语言
跨学科课程的20个创意设计,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课程、实践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每一个创意设计,都有自己清晰的理念、明确的要素、整体的架构、可行的实施与典型的案例构成。跨学科课程的20个创意设计,是课程,亦是学习方式。在这里,综合、体验、尝试、合作、行走、实践、探究、生成等都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正在融入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之中,促进师生 教与学 方式的深度变革,实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建构的体系化与特色化。
本套丛书按照《课标(2022年版)》建构的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九大行为表现(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分八个分册,分别对每一个行为表现的内涵进行详细解析,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分级指标体系,全面建立了初中数学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通过样例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具体教学要求中,针对当前新课程实施中最亟需解决的问题,给出了高屋建瓴且具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本套丛书是由一支有情怀、水平高、讲奉献、能攻坚的队伍倾力编写的著作,一定可以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好帮手。
本书紧扣小学英语教学前沿理论,既有理论的可读性,又有实践的可参考性。以参加全国赛、省赛、市赛的一些小学英语优秀课例为切入点,基于小学英语 STAMP 教学理念,即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导向,构建以培养学生听、说、读、看、写的语言能力为主、融合科学评价和多元资源的多模态教学的课堂,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品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深入剖析基于小学英语11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从理论、实践和具体操作等方面帮助教师更好地抓住重点、把握课型、熟悉模式、运用策略,提高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散文教学教什么》是根据国培标准设计的参与式语文培训教材,在教材结构上有所创新,包括理论、课例、共同备课这3个工作坊,以及光盘资源,设计了读者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材的立体化,体现了培训的案例式、情境式和参与式,堪称 纸质版的在线教育 。
王荣生编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参与式语文教师培训资源》是根据国培标准设计的参与式语文教师培训教材,在教材结构上有所创新,包括理论、课例、共同备课这3个工作坊,以及光盘资源,设计了读者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材的立体化,体现了培训的案例式、情境式和参与式,堪称 纸质版的在线教育 。
丛书针对我国英语教师在职前和职后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需要,适当介绍相关理论,较多采用叙述案例、分析点评、揭示启示并提出建议等形式,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丛书可供国内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自主阅读,也可作为师范院校高年级教材和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职前准备的读本。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程(第二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实际,精选了基本的十项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作为本教材的基本训练内容。在这些能力中,该教程特别突出了对提问技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