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解读》是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全体成员在参与*人事司《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项目(教人司[2008]129号)的基础上,对即将可能颁布实施的《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基本标准》的解读,也是“教育领导学”研究团队再次集诸家智慧和才能所奉献的独特研究视角及其实质性成果。本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解读专业标准、拓展校长视野和奠基历程明示,不仅对校长专业标准的六大核心领域进行理论阐述,还从网络时代、文化视角、行政决策、教育家成长、女性领导与终身学习等角度来丰富其研究内涵,后则阐述了本项目的研究历程与收获愿望。
学校文化管理的过程就是学校管理的过程,也是学校持续地循证改进的过程,也等同于学校全部的教育生活。在组织层面上,学校文化管理的目的是建设和形成价值驱动型学校,让学校里的每个成员安全、健康、舒展地成长,团结、舒适、有趣地生活。在价值和方法层面上,建设价值驱动型学校的目的是鼓励每个学校掌握系统思考自身发展的框架和方法论工具,每个区域形成优质学校群落,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书中有大量运用价值驱动型学校理论模型而重构的学校文化管理案例,可以给其他学校一定的借鉴,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环节。本书集中研究和讨论学校文化建设这一主题,从 学校文化品格 ,即学校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育人理念的角度入手,通过深入系统的学理分析、历史研究、案例研究等,集中阐释了学校文化的时代价值,展现了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认为学校文化源自社会文化,又独立于社会文化,焕发出自身的独特优势和永久魅力,揭示了学校文化育人的特殊使命,梳理了百年来学校发展源流,描绘了现代学校历史文化谱系图,挖掘了学校文化的深刻内涵,分析了学校文化的多重样态,突显了学校文化的鲜明特色,总结了学校文化传承转化、交流互鉴、创新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打造新时代学校文化品牌的建设思路和实施策略。
本书建构了德育原理的基本学科框架,探讨了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分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特征与功能。
本书研究对象为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原校长钱铁峰。这是一所不断变革中的学校,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它以其灵活的办学机制、鲜明的外语特色和高端的办学品质在南京市享有美誉,成为公众心目中的名校以及许多家长和学生向往的地方。而这所学校的创立与发展与钱铁峰校长密不可分。 本书运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以钱铁峰校长为研究对象,围绕 变革学校 这一主题,按照校长生活史和学校变革史两条相互交织、相互印证的线索,围绕校长生活史、教育力和教育关系理论的提出,以及民办学校人财物的运作、学校几项重大改革等几个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校长生活史研究为我们呈现了钱铁锋校长个人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在人生每个阶段所经历的事情对他性格的形成、人格的形成有莫大关系。而对于学校改革历程的深入考察,对于反思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
......
本书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为指导,提供了中小学办学与管理的重要方略、基本途径和案例,旨在引导中小学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更好地完成新时期所赋予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 在内容上,本书遵循学校办学的规律及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规律,围绕走进学校 评什么 和 如何评 这两条线索,梳理出观察与评价学校的关键因素和要点,帮助评价者获得观察与评价学校的标准、方法和技术。 在结构上,本书包括六章,分别是 学校治理结构 学生管理 课程与教学管理 教师管理 教育资源管理 安全管理 。 作为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育督导人员和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教材,本书既是学校评价的工作指南,又是学校管理者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操作手册。
*对如何推进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指明了目标、方向和原则要求,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还缺乏相应的指导。本书以*发布的《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为指导方向,紧扣学校管理所涉及的五大方面问题(安全管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教职工管理、财务与后勤管理、重要制度文件与法律事务管理),制定出数十个方面的依法治校操作指南,指导学校管理走向规范化,真正实现依法治校。本书是一本紧贴学校管理一线实际、微观具体、拿起来可以直接上手操作的操作指南式的读物。
《中国教育管理文库》分为学术前沿、管理实务、精品教材三个系列,定位各有侧重。 学术前沿系列侧重教育管理知识的生产,尤其强调知识生产的创新性。力图呈现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成果,传播教育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尤其注重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的突破。学术前沿系列以教育管理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研究和专题研究为主,选题范围涉及教育管理基本理论、教育管理研究方法、教育政策、教育战略规划、教育法学、教育行政、学校管理、教育督导、教育评价、教育管理史等诸多方向。 管理实务系列侧重教育管理知识的转化,强调知识服务于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的是改进教育管理实践。管理实务系列以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管理实务为主要内容,选题范围涉及幼儿园管理、小学管理、初中学校管理、高中学校管理、职业学校管理、高等学校管理等
本书是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结题成果的汇集,是我国部比较系统地介绍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实验研究的著作。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基本特性、基本价值取向、类型等,对于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文化建设与相应的文化制度等三大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本书是中小学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第二阶段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参考书。
《名师工程》通过总结名师的创新经验、先进理念,宣传名师的核心教育力,为广大教师职业生涯提供精神源泉和实践动力,在教育实践层面切实推动从教者职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名师工程》实现“打造名师的工程”。 丛书采用了通俗的创作方法,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教条的写法改变为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把*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教师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本书为丛书之《名校安全管理执行力》分册。
9787000068764 幼儿园园长专业能力提升丛书 套装12本 苏婧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众多幼儿园课程领导和管 9787303222742 9787303222759 9787303222711 9787303222773 9787303209866 9787303222681 9787303222698 9787303222766 9787303222735 9787303222629 9787303222704 9787303222728 本套书分为以下几本 9787303222742 为教育涂色——园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36.00 9787303222759 成就教师——园长教师队伍建设能力的提升/32.00 9787303222711 教科研并不难——园长教科研管理能力的提升/24.00 9787303222773 牵手与牵心——园长指导家长工作能力的提升/34.00 9787303209866 规矩成方圆——园长流程管理能力的提升/32.00 9787303222681 沟通的力量——园长公共关系协调能力的提升/25.00 9787303222698 绽放幕后精彩——园长指导后勤工作能力的提升/39.00 9787303222766 安全无小事——园长安全管理能力
西奥多·赛泽在《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二十周年纪念版的序言里,简练精辟地评述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两项重大教育工程的性质。一项是全美优质教育委员会的报告,题为“处在危机中的国家”。这是专门回应当时“公众普遍的看法,认为我们的教育系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另一项则是:美国学校教育史上规模*和复杂的调查研究之一,即学校教育研究”,本书就是这一调研的综合报告。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的研究和写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延伸到80年代初。这是一个有深度、有收获、令人筋疲力尽的学习过程。成千上万的研究数据是从一批有代表性的美国中小学校收集上来的。在本书版的附录A里,我们列举了一系列的技术报告和其他原始资料,显示了这些数据的广泛性。列在附录B里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在采集数据的后阶段雇用的半时工。因为纪念版需要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变革的宏观背景,采用制度分析的视角,对政府与学校关系重建问题进行研究。 ????本书除导论和结语外,主要分六个部分。*部分主要探讨了政府与学校关系重建的时代背景,分析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市民社会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等外部环境变化给政府与学校关系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第二部分从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以及制度变迁与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政府与学校关系重建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运用制度分析、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政府与学校关系模式进行了研究。第四部分描述中国政府与学校关系的现实状态,分析了中国政府与学校关系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并对改革困境进行制度分析。第五部分以美国、新西兰、英国、法国、日本、瑞典等国为对象,着重分析了这些国家的政府与学校关系重建的改革实践,以及
本书的主体部分由五章组成。 章探寻西方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历史传统。严格意义上讲,终身教职制度是现代大学发展的产物,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历史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历史不可割裂,而且大都具有现实意义。由过去积淀而成的传统具有巨大的力量,制约着现在,影响着未来。回溯过去是为了理解现在,面向未来。本章探寻西方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渊源与流变、传统与变革,为揭示终身教职制度的发展线索和本质特征提供历史事实和文化基础。 第二章梳理西方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思想资源。终身教职制度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长期存在于西方市场经济环境,必定有其坚实的思想基础。支持终身教职制度的思想和理由固然十分重要,但反对终身教职制度的思想和理由也非常可贵。由于终身教职制度的利弊始终相伴,支持与反对的声音自然长期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