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迅猛发展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当今的学校教育正站在历史性的转折点。本书在薄薄的一册中,浓缩了30年前在日本诞生并在世界各国普及的 学习共同体 的改革的愿景、哲学及活动体系,生动展示了 21世纪型课堂、学习、学校 的应有形态。如何实现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保障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权的学校?如何实现基于探究与协同的高品质学习?如何实现不让任何一名教师掉队,每一名教师都可作为专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学校?作为 学校改革*人 的著者,在本书中简洁明了地描述了实现上述理想的哲学及具体方略,是教育者之书。
本书收录了五十八篇北京教科院丰台学校的教师们撰写的教育随笔和教育案例。该校的尊重教育倡导尊重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成为*好的自己。主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学习需求与选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一个学生实现全面、主动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们在工作过程中写下了大量的随笔、案例和教育故事,这些文章中蕴含着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闪烁着尊重教育的光芒,并且每篇文章后均有校长点评,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书是陈玉琨教授对一流学校建设的激情描述和对当下学校建设问题的深刻剖析。 陈玉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首批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督学,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等。1998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1999年由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者”称号,2000年获上海市“我喜爱的好老师”金奖。
《向林肯学当校长:卓越校长的10项领导智慧》旨在解决以下问题:深入林肯的领导经验,今天的教育领导者可以学习到什么?如何在学校领导中获得成功? 《向林肯学当校长》邀请读者共同研究反映林肯领导能力的一个个鲜活的领导案例,揭示其中的意义,并将其应用到21世纪的情境之中。因此这些过去的领导案例就可以为通往未来成功的艰辛之路提供向导,带领读者走在充满希望的道路上。 《向林肯学当校长》根据林肯的生活事迹,总结出10条领导品质和技能,供学校领导者参考应用。通过细致地研究这些在今天看来仍有意义的领导素养,读者有机会反思隐藏在故事中的理论,从而为当前自己的领导实践谋寻思路。同时,对林肯的成功与失败的审思有助于领导者更好地分析和明确当代的机遇和挑战。学校领导者可以获得重要的启示,澄清他们的个
杜威说:“文化就是不断扩大一个人对事物意义理解的范围、增加理解的正确性的能力。” 文化是人们在不断地行走和阅读过程中,对所处的社会和所从事的职业加深理解的过程。换句话说,所谓的文化,应该是我们在长期的行走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由上而下,也不是由下而上的改革,而是学校的管理者和非管理者在思想的碰撞中,慢慢地达成某种共识,朝着一个方向行走的方式。本书作者从教30多年,有20多年学校管理经验,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致力于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本书主要从学校到家庭,从管理者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全方位、多维度地介绍了作者和他的团队在学校文化重建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行文通俗直白,可读性强。 《好玩的教育:学校文化重建五讲》从学校
本套丛书紧密围绕新颁布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策划,突出强调“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理念,将《专业标准》中的规划园所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大专业职责,具体分解为规划计划制定、政策法律解读、园所文化建设、保教工作指导、教科研管理、课程领导、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流程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公共关系管理、家长工作等,每一部分单独成册,首先论述该方面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其内涵,再从园长所需专业能力角度进行细化分析,提供提升能力的实用策略和案例。总体而言,全套丛书注重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的融合,可读性和指导性较强。本套丛书可作为幼儿园园长及相关管理者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幼儿园管理者的日常工作指导用书。选题特色:1.实用性,针对
《李镇西校长手记(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以校长身份推出的全新力作。他以长达九年的校长任职经验为基础,以“为平民而教育”的理念为导向,探讨具体的校长管理经验和技巧,同时更多展示其对教师的培养,以让每一位教师获得足够的成长,让每一位教师享受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为目标。 在本书中,作者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师视野,既有宏观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把握和对教育改革方向的精深见解,又在微观上深入每一个具体的教师个案,将不同类型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忠实记录他们的成长轨迹,反思教师成长中的得失。她的出版,为中小学校长及教育管理者开拓视野、提升管理水平开出良方,也为一线教师实现自我,让自我幸福成长提供参照。
本书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描述了民国*的沿革与组织架构,论述了民国*对大学的主要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当时部校关系的实际状况及其政治、学术、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原因,客观地评价了民国*的作用和局限,总结了民国时期部校关系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大学与政府关系的理论问题提供了一个翔实而生动的历史案例。
本书是陶继新采访全国20余所名校校长的报道集结而成。书中对这些学校的办学特点、成功之道等做了深入报道,并与校长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交流。本书是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优秀读物,也适合于教师、班主任、校长培训用。
朱继文、苏婧编著的《绽放幕后精彩--园长指导后勤工作能力的提升》共六章,从后勤管理的理念、规划制定、具体的组织与实施、评价与监测等方面展开,讲述了园长在后勤管理过程中如何做到:在尊重每一位员工个性特质的基础上使其享受本岗工作所带来的“三乐”,同时在一份纷繁琐碎的工作中尽享服务者、教育者、研究者的三重身份,从而实现园所管理“精细准”和个人发展“乐学、乐享、乐研”相得益彰。
王岚、范建华、茅晓燕、王冬梅编著的《润物细无声--园长园所文化建设能力的提升》试图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在描述、梳理幼儿园文化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供可资借鉴、模仿的实施途径。全书共五章, 章是对幼儿园文化整体认识的介绍,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为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阐述每一种文化的含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并辅以生动的案例,以提升可操作性。 本书本着抛砖引玉的目的,希望推进 多的同行共同探讨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探索优化提升自有效途径,助力各自园所的特色化发展。
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为背景,作者从大学的理念、组织制度、课程架构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等多维角度,结合历史发展和国际比较,在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上,综合而深入地刻画大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大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克服挑战、重塑和提升当代大学教育力的根本途径。书中研究的所有问题都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同样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问题,非常有借鉴意义。本书写作风格严谨且深入浅出,无论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和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还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和管理人员,甚至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一般读者都可以从中受益。
档案与档案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且意义深刻的社会现象,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为人类不仅在空间上相互联系,成为社会,而且在时间上前后相继、不断延续,从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时空统一体。 本书对档案学基础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论述。本书内容涵盖“档案”、“档案事业”、“档案学”的主要理论范畴,特点为:理论性与知识性兼顾,力求使内容具有的理论深度,从而使本科生、研究生、档案工作者、研究者均能从中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观点、论据和资料。本书结构简洁、逻辑合理,反映了目前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本书拟作为档案自学考试使用的教材。
对于“洋思奇迹”,大部分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并不陌生,官方评价它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坊间广泛流传的则是它质量,课堂教学独具特色等“奇迹”。那么,洋思中学是如何进行改革的呢?是如何实施高效管理的呢?其管理思想和操作策略又是怎样的呢?刘金玉编著的《学校高校管理六讲》作者从校长、理念、课堂、制度、问题、师资等六方面内容入手,首次披露洋思人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的经验和做法。
《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书生校长的教育行动》作者程红兵通过以建平中学为蓝本的实验园地的教育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可以说是教育实践与教育先进理念的结合,本书更可以说是对中小学管理者大有裨益的工具书。
美国的大学占据了世界名校中的大部分的位置,出产着世界大部分的学术研究成果,提供着有质量的教育,吸引着世界各地最多的外国留学生;此外,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赢得诺贝尔奖的美国学者比其他国家都要多……美国大学以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在全球教育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大学能够全面与之竞争!《从十大名校看美国式精英教育》由杨立军编著,通过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美国十大著名高校独特的教学理念和独到的教学方法,揭示了美国教育在精英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从十大名校看美国式精英教育》结合中国教育制度的相关方面作系统的阐述、相关的比对和深刻的剖析,希望在继承并发扬我国优良的学术理念、教学方法的同时,有选择地借鉴美国人才培养中一些能够为我所用的精华,将我国的
本书深入挖掘了每一所著名大学创立的历史;剖析了这些一流大学治学育人的精神;展示了这些学校的标识、校训和办学理念。通读本书,可以激励青少年读者努力拼搏,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与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与影响密不可分。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大学的产生是在借鉴西方大学办学模式和吸收西方大学理念的基础上实现的,对此,前人已有一定的研究。张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另辟蹊径,以西方大学理念的传人为新的研究视角,叙述了近代中国大学发展的历程以及西方大学理念影响的演进。通过对德国经典大学理念与美国现代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导入、传播与影响,及当时国内学界对这两类大学理念的选择、调适和融合过程的论述,揭示中西文化教育交流中的中国近代大学的变迁。这一研究路径于既有的研究成果中所未见,于教育史研究有新的拓展和深化。
本书是一本由谢家庄小学的学生、家长、教师共同编写的小册子,里面记录了60个“乡村游戏”的规则、玩法以及部分孩子参与游戏的心得。翻阅这本小册子,犹如打开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恢复了孩童的真趣,同时,也让人感悟到更多教育和生活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