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文库·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丛书·平衡观点说心理:毕希名心理咨询访谈录》主要收录了临床心理学专家、精神医学专家毕希名从事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工作以来,把生物反馈疗法引入临床应用,以生物、社会和精神的模式帮助求助者的经验与教训。本书是对心理咨询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理想教材,也是心理学专业学生了解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普及读物。
心灵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生命和人文在鲜活个体上的体现,是一个生命与人文交融的场。个体的心灵是个体对这个场的感应生成,品德仅是心灵次生的下位表现。心灵与人的大脑相关,但又不像心理那样仅是脑的机能;它与环境相关,但又不是对环境的简单反映,而是包含着一定的价值选择。常言道:大脑只能使人聪明,心灵却能使人智慧。这多少道出了二者的差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并不能抛弃心灵,而只是在一个更具体的分支领域深入、具体、丰富地发展了心灵的内涵。 人们常将心灵与肉体相对应,确实,它不是人的头脑,不是人的心脏,也不是人的肉体。但是,它就在人的头脑里,在人的心脏里,在人的每一寸肌肤里,却又与个体周围的文化场域直接相关。它是附着在一个个鲜活个体身上的精神存在,它随着个体的生命诞生而出现,在个体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是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石,这些思想在其成名作《动机与人格》续篇――《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第3版)(精)》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马斯洛毕生都在探索人类本质,他以新颖又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动机理论为支撑,对人类本质进行了更全面、更精彩的设想,证明人类具有爱的能力、高尚的品质和无限的创造力,能够追求优选的价值观和愿望。 在《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中,马斯洛结合多年搜集的临床资料,以满怀激情、精辟入里的文字,通过对匮乏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防御和成长、认知需要与认知恐惧、高峰体验中的存在性认知、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等对人类本质和心理健康极为重要的概念的探讨,展现促进、保持并恢复精神健康和情感健康的方法。 《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影
生命教育方兴未艾,需要学校和社会做的事情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中国教师文库:珍爱生命呵护心灵》一书内容包括九课、共十八课时。主要针对中学生常见的自卑、抑郁、逆反、厌学、挫折、焦虑、早恋、网瘾、嫉妒等心理障碍,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心理透视、团体辅导、个案疏导、自我诊断、心灵鸡汤、心灵感悟等环节为他(她)们解开心结,点亮心灯,塑造一个阳光自信的自我,让每一位走进二中的学子都能有个性的健康发展。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他认为,心理学应该对提高工人的适应能力与工作效率做出贡献。他研究的重点是: 1、如何根据个体的素质以及心理特点把他们安置到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 2、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可以让工人发挥的干劲和积极性,从而能够从每个工人处得到的、令人满意的产量; 3、怎样的情绪能使工人的工作产生的效果。 他认为研究疲劳问题对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非常重要。他和他的继承者研究了许多工厂每天和每周的工作曲线。典型的日产记录表示出,每天上午九、十点钟产量有轻度的增加,而中午饭前产量下降,午饭之后产量又上升,但不如上午九、十点钟的情况,下午下班前,产量急速下降。一周的产量也表示出类似的情形,星期一的产量平常,星期二和星期三是好的记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