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彼得·纽马克教授的一部力作,1988年获英国应用语言学协会奖,可作为翻译教材和学习手册,供本科及研究生学习使用。 全书共分两部分。部分全面探讨了翻译所涉及的话题和问题:翻译过程、文本分析、翻译方法、篇章作为翻译单位、翻译程序、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格语法及成分分析法在翻译中的运用、隐语翻译等等。本书还单独辟出章节论述翻译批评、科技翻译、文学翻译、译文修改、交稿期限、翻译测试以及参考书的使用等。此外,还有段落专门讨论双关语、方言及歧义的翻译。本书的第二部分由13篇翻译练习组成,旨在分别说明如何从翻译的角度分析文本、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比较及翻译批评等。 本书也试图让读者体味做难度大、挑战性强的翻译时感到的困惑、矛盾和最后的兴奋与欣慰。
既然翻译能力的获得有赖于对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的系统学习和大量实践的有机结合,那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的翻译课就必须走既学翻译理论又参与翻译实践这条路。翻译教材也就必须充分体现这一教学内容,必须“通过各种文体的翻译实践、运用翻译基础理论,训练学生在词义、语序、语法形式、句子结构、篇章结构、习惯表达法、修辞手段等方面对比汉、英两种不同语言,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英译汉……的能力”。
本书由方法篇和词汇表两部分组成。方法篇总结了笔者自己 背单词的经验和教学经验,把背单词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大学阶段应掌 握的部分英语单词相结合,把记忆方法和方法示范相统一。记忆方法 体现在各章的导语中,力求简练;方法示范为各章的正文,它以四级单 词中中学阶段已学过的1800个单词为基础,以大学阶段新学的四级 单词为范围(约2400个),从中选择了约1700多个单词作为例词和记 忆目标,努力体现本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王相锋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全程辅导精读(4 第2版)》为《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第二版) 教材的配套辅导用书,根据新版修订的内容进行重新 编写。每单元包括:TextA部分——课文导读,词汇 与短语讲解,课文注释,课文译文,练习答案及详解 ;TextB部分——课文译文,同步测试。全书包括两 个测试单元共16单元。
本书以语言学、教学法和翻译理论为基础,试图建立汉英口译教学的科学体系,阐明汉英口译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本书适应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汉英译能力,会说,还要会译。汉英口译的培训,不单纯是传授知识和培训技能,而且为塑造高素质人才起到极大的作用。 本书编写遵循三个大纲:结构大纲(structural-syl-labus)、意念大纲(notional syllabus)和主题大纲(topical syllabus)。 结构大纲反映语言自身的规律,着重体现中国人说话时常用的词汇和常用的句型。 意念大纲反映语言功功能的项目。除汉语和英语共有的功能项目外,还有汉译英所需的功能技巧。 主题大纲反映语言表达的内容。教材表现人们最想谈论的热门话题。本书课文的主题涉及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人才培训21世纪的学习、心理
拿起这本书,感触颇多,归纳起来有三点看法: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我读大学的时候,非常喜欢看新书,每次到书店买书,总先翻翻页,看看是哪一年出版的,购买原则是买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了,当自己也写了很多书的时候,才发现新书未必都“新”。 二、语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掌握英语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很多同学对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人感到在中学阶段没少学语法,对多数语法现象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一听到学习语法便兴趣索然,有的甚至不屑一顾。 三、本书特色与使用方法 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对英语的重点语法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全书共十九讲,涉及词法和句法的各个方面。
本书是一部非常实用的翻译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别具一格。该教材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往的翻译教材一般都单一地从一个侧面来展开讨论,而这本教材从语言、文体、修辞这三个方面立体地讨论翻译的方法;以往的翻译教材一般把翻译实践部分安排在全书的附录中,而这本教材把翻译练习部分提到与翻译理论部分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安排;这本教材在实践篇里一改传统的部署,精心安排了新颖而又富有实效的多种译本比较、译者风格研究、比较文学与翻译、回译与翻译以及文体与翻译等翻译欣赏与实践的方法;在附录里安排了《红楼梦》诗词与章回目录英译比较、《邓小平文选》中英文目录以及课余学习和翻译自学的,这对大学师生和翻译自学者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该教材既适合于大专院校的师生,也适合于广大自学者。
本书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主要是中日美关系的各个方面和国内经济动态,包括政治、经贸、军事、外交、人权、亚洲金融危机等方面的内容。
本教材分析和探讨了英译汉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翻译的基本概念、英汉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翻译中词义的确定与表达、结构的转换、翻译与文化以及文体与翻译等。秉承“知其所以然”之理念,在每一主题之下,在梳理、归纳、提炼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中的困难和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因应之道,并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予以阐述,揭示翻译背后的一些规律,旨在“授人以渔”,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