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欧标B1、B2级别语言考试内容为依据,设置三个阶段,主题难度与 语言难度逐级递增,帮助读者在熟悉B1试题的同时逐步达到B2水平。其中阶段 1对应欧标B1级别,阶段2对应B1 级别,阶段3达到B2级别。本书包含12个单 元,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涵盖欧标德语考试相关的所有主题,以帮助读 者能够在不同主题背景下训练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本书适合想要训练 并提高德语能力以及备考新版欧标B1、B2考试的青少年及成年人。
《胡桃夹子和老鼠国王》是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的代表作,也是儿童奇幻文学如《爱丽丝漫游仙境》的鼻祖。《胡桃夹子和老鼠国王》自1816年问世以来,翻译和改编作品数不胜数。柴可夫斯基的同名芭蕾舞剧更令这则童话家喻户晓。绮丽梦幻的糖果王国、女孩与胡桃夹子经受考验战胜鼠王的情节,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圣诞节剧目。不过,这些还远不是霍夫曼原作的全部魅力。德语原作恰似匠心编织的精巧 双面绣 ,不断吸引着成年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去探险、去释谜。本书收录《胡桃夹子和老鼠国王》的德语原文,由德语专业教师加上难点解析和内容注释,并配上音频,以帮助德语学习者接触原典、阅读德语原著。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读者能够进一步夯实德语语法和词汇的基础,提升阅读兴趣,同时可以对这部经典艺术童话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愿意
这是一套面向青少年的德语基础教材。分三级,分别对应A1,A2,B1级。每级配有教材、练习册、教师手册和音频。本套教材针对青少年学习者的特点,侧重口语交流,语法,并提供有趣的阅读材料,小游戏和歌曲等。
本书以德语常用惯用语为主要内容,每个词条都包括德语词条、德语注释、汉语注释、德语例句及例句中译文。由于本书的重点在 常用 两字,因此本书适用于德语学习各个阶段的学习者,特别是要参加各类德语语言考试的考生。
本书共收录了五则经典的德国民间故事。《明希豪森奇遇记》为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男爵口述的亲身经历,其中夹杂着大量夸张却又引人入胜的成分。《梯尔 欧伦施皮格尔》和《希尔德的市民们》是15至16世纪德国民间文学的代表作,前者主要描写梯尔 欧伦施皮格尔日常生活中诸多整蛊他人的行为,而后者中的主人公则是居住在希尔德这个地方单纯愚笨却又自信满满的居民们,这两则故事中的内容会令读者为之捧腹。最后两篇民间故事则会令读者感悟一些人生哲理。本书收录的五则故事通俗易懂且均由德语专业教师添加了生词释义和文段注解。初级阶段以及具有一定基础的德语学习者均可通过阅读本书而对德国民间故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进而为日后阅读更深层次的德国民间文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新求精德福备考教程:听力训练(修订版)》全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德福听力考试技巧分析、德福高频词汇听力训练以及10套德福模拟听力题。其中词汇训练部分旨在帮助考生熟悉十大德福主题,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技巧分析以及10套模拟题,让考生不断巩固技巧,提升听力水平,同时也可提高应试能力。本书不仅适合考生课外自我听力训练提高,也可作为德福培训班的听力补充材料,并拟作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高级班教材。
本书以版《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为指导,主要内容包括对大纲的解读、对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归纳,再附加八套模拟试题,全方位地指导考生进行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复习与解题,附录部分以小贴士的形式给出句型转换及作文写作方面的具体分析和指导。本书适用于准备参加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德语学习者,通过阅读和研习本书,学习者可以更高效、更有的放矢地准备德语专业四级考试,从而有效地提高考试成绩,并且能在德语语法、用德语有逻辑地表述方面有质的飞跃。
本书旨在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德福备考者在备考德福时尽快进入真实的语境,在德语课堂上或业余时间讨论不同的主题并熟练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有的模拟题都配有录音、词汇和短语提示以及参考范文,让读者在熟悉德福考试样式的同时,提供解题思路,丰富语言表达。
“学到用时方恨少”,德语口语尤其如此。在日常生活、工作、出国旅游等环境中,不会说、不敢说德语,把自己憋得满脸通红、丢了面子是小事,由此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不懂或略懂德语的人也能讲一口流利的德语呢? 本书话题极为丰富,以生活化的内容为主,共分为社交篇、家庭篇、情感篇、工作篇等17章,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章又细分为若干个话题,选取实用的表达单句介绍给广大读者。本书话题分类清晰,查找方便;所列句子优中选优,实用地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标记的罗马音和汉语谐音可以帮助读者轻松应急。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快捷地学习实用口语,培养学习兴趣,建立成就感,增强与人交往的信心,从而达到掌握德语口语的终目的。
从2020年开始,德福考试改成机考模式,为适应新的考试模式,我们编译了这套德福考试备考用书。本书《德福备考指南B2.1》h和《德福备考指南B2.2》的教学参考书,内含答案和教学指导。本系列教材共有十个单元。每一单元有课文和练习两个部分。教材每一单元课文部分的后面都有四页的用作准备考试的 备考之路 练习。它涵盖了从DSH、歌德学院B2证书、Telc B2证书到德福机考的各类重要题型。在每一个考试部分都有其中一种考试的题型和相关的答题攻略。这既包含关于这类题型的官方说明,又有解题时的注意事项。
《德语常用构词成分详解》以德语中的360多个构词成分为研究对象,分为多数情况下出现在词首的构词成分和多数情况下出现在词尾的构词成分两个部分,按照字母顺序,逐一介绍了每个构词成分的来源、具体意思、所对应的德语表达,并给出了一定数量的例词进行讲解,对于每个例词都进行了切分,使学习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看清每个例词是怎样构成的。通过认真研读《德语常用构词成分详解》内容,学习者可以在掌握这360多个构词成分的基础上,加深对德语中为数众多的外来词的理解并大幅扩大德语词汇量。
本书为《新概念英语》第二册配套的教材解析。主要解析每篇课文的重点句型或语法、课文主要语言点、与课文相关的语用文化知识、读写重点或课文摘要、学习建议等。本书在内容上不但与教材环环相扣,突出每个知识点的考点用法,同时不乏与阅读、写作和语用文化等相关内容的拓展,既兼顾了其英语能力的提升,又能有效帮助其应对各类英语考试,力求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帮助。本书可作为英语学习者的辅导用书,也可作为英语教师的辅助教材。本书为《新概念英语》第二册配套的教材解析。主要解析每篇课文的重点句型或语法、课文主要语言点、与课文相关的语用文化知识、读写重点或课文摘要、学习建议等。本书在内容上不但与教材环环相扣,突出每个知识点的考点用法,同时不乏与阅读、写作和语用文化等相关内容的拓展,既兼顾了其英语能力的提升
从2018年开始,德语正式列入高中课程,中学德语(上下册)于2006年出版,印4100册,已被多家中学选为德语教材。为了适应新的中学德语教学的需要,编著对该教材进行全面的修订。本系列教材共分上下册,上册加上语音部分共11课课,下册10课。每课包括课文,词汇,语法,听力四部分。很后附有练习答案和听力原文。
本书为我社2013年出版《德语专业词汇宝典》的第2版,这次特意在书名里加进“专业四级”,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服务需要考取德语专业四级的学习者。书籍以德语构词规律为主线索,着重梳理德语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构词规律,旨在帮助德语学习者通过掌握这些构词法原理,更好地巩固已学词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自身的词汇量。同时,本书更是适用于各种德语专业考试及德福考试。书稿结构清晰,语言简单明了,质量较高。
本书采取独立卡片形式,全彩印刷,总结了德语语法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方便学生随身携带进行背诵、复习。全书正文共64张卡片,梳理了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等各大核心词法和句法内容,帮助读者建立语法框架,厘清易混知识,从而顺利学好语法,备考各类德语考试。本书具有形式新颖、便于携带和查阅的特点,符合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这是一套面向青少年的德语基础教材。分三级,分别对应A1,A2,B1级。每级配有教材、练习册、教师手册和音频。本套教材针对青少年学习者的特点,侧重口语交流,语法,并提供有趣的阅读材料,小游戏和歌曲等。
本书分为基础篇、发音篇、场景篇和语法篇四大部分。 基础篇: 是让我们了解德语中的26个字母。 发音篇: 是学习德语字母的基本发音,这是简单的部分,只要学会了字母的发音,就迈出了流利说德语的步。 场景篇: 这是本书内容多的部分,一共分为12类大场景,70个小场景。这70个场景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你能想到的场景,本书都有呈现。 语法篇: 是学习德语的一些基础语法,了解德语中名词的变格、冠用法、人称代词的变格、动词的变位和分类等一些基础语法内容,这能让我们的德语学习变得井然有序。 此外,本书正文后面还有一个德语习字帖,教读者一笔一划写好德语字母和单词,提高大家的书写水平。
《19世纪初德语文学中的动物他者》是冯亚琳主编的德国文化学与德国文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将“动物转向”的视角与文学研究中的“文化学转向”的视角相结合,以一种新的文化文学动物研究的方法来探讨19世纪初德语文学中所展现的与动物相关的问题,即动物他者。本书首先梳理和界定了“人类学差异”概念和“他者”概念,同时阐述了19世纪初的动物语境。接着在分析部分着重探讨了三部小说:歌德的《中篇》、豪夫的《作为人的猴子》以及霍夫曼的《雄猫穆尔》,以探讨作为“他者”的动物在不同语境中所呈现的不同意义。
《19世纪初德语文学中的动物他者》是冯亚琳主编的德国文化学与德国文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将“动物转向”的视角与文学研究中的“文化学转向”的视角相结合,以一种新的文化文学动物研究的方法来探讨19世纪初德语文学中所展现的与动物相关的问题,即动物他者。本书首先梳理和界定了“人类学差异”概念和“他者”概念,同时阐述了19世纪初的动物语境。接着在分析部分着重探讨了三部小说:歌德的《中篇》、豪夫的《作为人的猴子》以及霍夫曼的《雄猫穆尔》,以探讨作为“他者”的动物在不同语境中所呈现的不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