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立足于典籍探讨中医药文化,对古代医籍的特点、编纂、传播及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概述,重点探讨了书目、类书、丛书与中医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内容不仅涉及《医藏书目》《医籍考》等中医专科书目、《济生拔萃》《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皇汉医学丛书》等中医丛书,更将视线聚焦在此前中医界较少关注的综合性书目、类书、丛书,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发掘、整理、研究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医文化内容。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
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是一个瑞典汉学家学习古琴的传奇经历和体会,其中不对古琴本身的描写,还有关于古琴对古代文人生活的意义,关于古琴与人的命运、与音乐、诗歌的关联。全书分为五章,章《另一个世界》记叙了作者在北京古琴研究会跟随古琴师王迪学习的经历,以及与许多古琴大师的交往;第二章《乐器》则从琴体、漆与断纹、古琴作坊、琴弦和调音、铭文、琴式等方面谈论古琴本身;第三章《远古及传说》是通过历史故事讲述古琴的文化传承;第四章《桃源梦》集中谈论古琴与古代文人的关系,最后一章是《琴谱和弹奏技巧》。作者从小学习欧洲古老的鲁特琴,在中国学习古琴时有幸遇到管平湖、査阜西、溥雪斋这样的大师,所以她的这部作品就有一种生动的感性,一种特别的味道,同时有着专业的根基。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古琴艺术著作。
《孝亲敬老 我们一起来》全面展示嘉峪关孝文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既有深度鲜活的新闻报道,也有感人至深的凡人善举,还有温情醇厚的家庭故事,亲切温暖,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为读者提供一片心灵休憩之地。
《老梁看象》是梁宏达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象棋世界》节目“老梁看象”栏目的内容精选,现结集成册。该栏目由梁宏达主讲,全部栏目共10集,包括对盲棋、彩棋、象棋大师、旧时代上海棋坛等内容的讲述。本书图文并茂,图片中有大量古棋谱的演示图。通过阅读本书,广大象棋爱好者和普通读者可以对中国象棋和中国棋坛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达到普及弘扬这项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目的。
“马魂、中体、西用”论是方克立先生于2006年提出的,其基本表述为“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流合一,综合创新”,旨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和外来文化的“他山之石”地位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准确揭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实质内容和现实道路。这些年来,学术界对“马魂、中体、西用”思想的探讨日趋深入,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逐渐得到彰显,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马魂 中体 西用 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收录相关文章39篇,其中“甲篇”收录了方屯立先生本人的书信、访谈、学术论文、座谈发言13篇,“乙篇”汇集了近年来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20余篇,分别从基本内涵、学术渊源、理论价值、现实意义、范式应用等方面对“马魂、中体、西用”做了具体阐发与点评。可以说,《马魂 中体 西用 中国文化发展的
“四时风物笺”是一套将中国传统风雅之物与古典信笺相融合的文创类图书,每册分为散文与信笺两部分。 散文部分:每册拟一风雅之物为题,以四十余篇抒情短文写四时风物情怀、赏心乐事、点滴感触,以供读者在冗繁的工作学习之余,随作者一道,或于春日登高寻泉、或在冬季抱庐听雪,皆可暂得舒缓、聊以解忧。 信笺部分:仿照中国古代信笺样式留白,以水彩技法绘四时景物变换,可供书写。 其中《茶》一书,分为春和、夏暑、秋月、冬寒四个章节,写茶人四季饮茶雅事与妙法,读者可随作者一道于春日清和之时,登高寻茶、涉溪取水;于夏暑难耐之季,平心静气,解禅茶机密;于秋日朗月之下,对月品茗,识茶香茶趣;于冬日严寒之中,抱庐烹茶,览前人雅集……无论是由生活中点滴小事积累而来的人生感悟,还是对中国传统人文情怀的感
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而古老的中华民族主要就是从长江和黄河两岸孕育发展而来。长汀文化与黄河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两大文化系统经过交流和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红:长江黄河(名胜古迹篇)》详细介绍了长江与黄河的起源与分段、支流与湖泊、两岸的文明遗迹以及名城,希望读者对长江与黄河能有更为切近、深入、全面的认识。
时节、节气也。节气中的花花朵朵,一帧帧精美的画册。在恰当的时候赏恰当的花,记录美与自然的对话,是一种生活的情致与雅趣。《二十四节气 花园》是一本好看且实用的书,诉说着节气中的花朵,它们在文字中发芽,在节气中开放。作者通过花事与节气的契合点,给节气以生动的色彩、气息和味道,给花事以感人的情怀、寄托和向往,给传统文化以活色生香、可感可知的平台和载体,诗词、传说、民俗,均有涉猎。
To paint a live human figure is the most challenging task for an artist. Yet with a good grounding in drawing and constant practice, any artist, amateur or professiona can make a success of figure painting and thus prove his or her petence in this field. Like people in other professions or hobbies,aspiring figure painters need two things -ambition and skill. Specially prepared for non-Chinese readers, this manual offers easy,step-by-ststructions, plus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Since each stage of study is carefully graded, the reader's ambi-tion is unlocked and thus ultimate success is ensured.
《礼乐中国》由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礼学会议的成果论文集。主要内容围绕经学之“三礼”。中国人的价值观、生存方式,都在经典里面承载着,不读经典,就不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本次学术会议旨在正本清源,改变以往将礼教妖魔化的看法,公允地评价礼学,并由此培养一些精通《仪礼》的年轻人,恢复中华文明之根。本论文集从有关传统古礼的各个方面,包括礼制、礼仪、礼教观、礼文献、礼在海外之流传、礼在现代之存状等,显示出礼学研究之丰富与兴盛。极有学术价值。
《中医与传统文化》正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从中医为什么产生在东方、原始生命观、人文之光、道教和医学、中国佛学与医学、《黄帝内经》天道观、医道观和另眼看中国八个部分,阐释了气、阴阳、五行这些文字确立之初的内涵,分析了医学观念的发生与儒释道等各种思想的融和与分别,剖析了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指出了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而从“医”入“道”又是掌握传统文化的一条必不可少的捷径。
《刘余莉传统文化十二讲》根据刘余莉教授在各地的传统文化讲座整理而成,是全面解读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实践运用的专著。全书从弘扬中华文化乃当世所必需、传统文化与心理调适、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管理、传统文化从根救起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
本书力求经典解析学术纯正、体例内容系统完备,通过创立独特的情境体验学习法,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沟通交流、观察思考、应变应对、仁爱爱人、坚定坚持、尊老敬贤、自信谦恭、独立自理的能力和传统美德,成为具备良好德行的社会英才。
《老梁看象》是梁宏达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象棋世界》节目“老梁看象”栏目的内容精选,现结集成册。该栏目由梁宏达主讲,全部栏目共10集,包括对盲棋、彩棋、象棋大师、旧时代上海棋坛等内容的讲述。本书图文并茂,图片中有大量古棋谱的演示图。通过阅读本书,广大象棋爱好者和普通读者可以对中国象棋和中国棋坛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达到普及弘扬这项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目的。
《书法的故事》沿着书体、书写材料、书法名家三条线索,回溯了汉字书法的源流,重点介绍了36位书法家,详解了75件书法遗迹、书法名作,并以“书画同源”的眼光结合相关古画分析,娓娓道来,妙语迭出。作者梳理了书法从实用工具发展到艺术追求的演变,展现了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历代文人道德气节养成方面的筋骨作用,以及在图书出版与园林建筑方便的审美影响。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为文化思想编,撷取了庞朴先生八十年代较有影响的文章、讲演、采访稿等三十六篇。从这些文章中不难看出,在那个改革开放兴起的历史时期,作为有识之士的知识分子代表,庞朴先生为振兴中华,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席卷全国的文化热的蓬勃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手作用。下为学术研究编,这是庞朴学术思想的鼎盛时期,文章的思辨深邃而有力,视野宽广而独到。他的儒家思想研究,开中国大陆学界一代风气之先河。他的辩证法思想,在他的史学、哲学、简帛学、乃至天文历法的研究中一气贯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