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与数学》精选80余篇脍炙人口的寓言,将哲理、文理、数理冶于一炉。 这是: 一本会通哲理与数理的科普读物; 一本融合文科和理科的寓言选讲; 一本交汇形象与逻辑的优美散文。 《寓言与数学》挑选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以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寓言为主,辅以少量的当代寓言和外国寓言),将其中的文理、事理、哲理和数理冶于一炉,使读者在阅读了这些寓言之后,除了获得通常的教益之外,还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许多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利用获得的知识,又能在 高的层面上帮助读者从 高的深刻地理解寓言的讽喻效应、发掘寓言的艺术魅力。 《寓言与数学》文理交融,视野开阔,想象丰富,文笔清新,并附有精彩插图,是一本提高文化素质的良好读物。
服饰史,即文化史。 先秦女子服饰的清纯、质朴,汉代女子服饰繁复华美的绣纹,六朝女子服饰的灵动飘逸、飒爽戎装,隋唐女子服饰的胡风汉韵、葳蕤华彩,宋朝女子服饰在简约淡泊中透出内敛的奢华富贵,辽代女子服饰的佛妆和高丽风情,明清之际女子服饰的低调奢华……对各个时代女子妆容服饰的个案研究,从直观和微观视角彰显古代文明,就像触动了这个时代生命史上跳动的脉搏。
本书是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研究汉语语法历史发展的专著。全书共26章,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论述了汉语语法发展的历史面貌、发展阶段及其内在规律,重点是历史句法学的探讨。 本书以汉语基本理论为基础,讲述了名词、人称代词、构词法的发展、词序的发展、长句的发展、语气词的发展,以及“五四”以后新兴的句法等知识。 本书材料丰富、系统性强,规模可观,是语法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本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实用性、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将浩如烟海的文化知识浓缩到千余个问答之内,辑录成册。全书结合了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了各类事物的精彩历史,内容涉及历史、军事、经济、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全书以一个美国小孩LOLO游历中国为线索,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生活场景、现代成就,其间有机融入中国经典文化。契合儿童心理与英语国家儿童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根据美国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文化背景,选择美国儿童喜欢的小浣熊卡通形象,作为来到中国的使者,向小朋友们学习了简单汉语对话,以孩子们的视野游览了中国名胜古迹,了解中国经典文化故事,和中国孩子交朋友。以美国儿童的眼睛看中国,体验中国文化的神妙。
炎帝的小女儿精卫在一次出海玩耍时遭遇了暴风雨,被夺去了生命。精卫愤恨大海的无情,于是变成了一只小鸟,不辞劳苦地每天衔来石头草枝,誓要把大海填平。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行为看上去毫无效果,然而精卫从不放弃,至今依然在为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懈。四色印刷,图画优美,文字简明流畅,适合7-10岁的中外少年儿童阅读。
勤劳善良的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老牛指点他找到了下凡的织女,两个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织女的私自下凡触怒了王母娘娘,她带走了织女,划下一道天河分开了牛郎一家人。只有每年的七夕,他们才能在鹊桥上相会。四色印刷,图画优美,文字简明流畅,适合7-10岁的中外少年儿童阅读。
女娲因为感觉自己活在世界上太寂寞了,于是用泥巴捏了一个小人陪伴自己。她越捏越多,看到人们三五成群地生活在一起,女娲非常开心。为了不让人们逐渐死去而灭绝,女娲还让他们掌握了繁衍生息的能力,从此可以代代生存下去。四色印刷,图画优美,文字简明流畅,适合7-10岁的中外少年儿童阅读。
尽管通信技术日益发达,面对面的交流仍然是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而且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交流的可贵。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不断地发展,来华留学、工作、旅游的外国朋友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足迹也遍布世界。在日益频繁的中外交流当中,常常出现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会。 笔者曾给一个来自英国、姓Janden的学生起中文名为“简丹”。她非常不满意,说,在英国如果不带“先生”、“女士”而直呼某人姓氏会被认为很粗鲁;而非洲学生说他们互相叫姓氏很平常。在中国,除了复姓以外,我们几乎从来不单叫对方的姓,这与礼貌与否无关,只是音节问题。 文化无处不在,于细微处见精神。是否了解并正确处理潜于日常习惯之下的文化差异对交际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编这本小册子,是为了让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日常社交礼仪及其文化渊源。
黄帝即位之初,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他非常希望能见到象征吉祥的凤凰。天老给他讲述了凤凰为了拯救百鸟与毕方决斗的故事,告诉了他居安思危的道理。黄帝由此更加勤勉,让人们过上了更美好的生活,凤凰也真的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四色印刷,图画优美,文字简明流畅,适合7-10岁的中外少年儿童阅读。
“马魂、中体、西用”论是方克立先生于2006年提出的,其基本表述为“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流合一,综合创新”,旨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和外来文化的“他山之石”地位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准确揭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实质内容和现实道路。这些年来,学术界对“马魂、中体、西用”思想的探讨日趋深入,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逐渐得到彰显,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马魂 中体 西用 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收录相关文章39篇,其中“甲篇”收录了方屯立先生本人的书信、访谈、学术论文、座谈发言13篇,“乙篇”汇集了近年来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20余篇,分别从基本内涵、学术渊源、理论价值、现实意义、范式应用等方面对“马魂、中体、西用”做了具体阐发与点评。可以说,《马魂 中体 西用 中国文化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