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楼丽华教授“四辨识病,温通治痈,三机调增,扶正抗癌”的学术思想进行展开,特别是对其在乳腺炎症性疾病治疗中,独创“温阳派”的治疗方法和思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旁及乳腺增生病、乳腺肿瘤,从理论总结,到科学研究,再到临床病案,自成体系。
刘持年主编的《周凤梧》分为医家小传、医论医话、临证医案、诊余文抄等四部分。除了介绍周凤梧教授的从医从教经历外,重点阐述其治学方法与门径,弘扬其学术创见与观点,挖掘其临证经验与技艺。 本书医论、医话、医案荟萃,理论与实践结合,集中反映了周凤梧教授的学术成就。适合中医工作者、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学习。
求医找名医,、经典、好用:全国27位名院名医打造,以理论知识、科学依据、实践经验为准绳,打造全民健康超图典。 学手诊,从入门到精通,看这一本就够了:自己的健康自己做主,学会读懂手上的健康地图,让全身的健康尽在“掌”握。全国名院名医联手打造速效家用手诊自疗宝典,《名医教你手到病自除》中每章均有大量的彩色图片帮助读者准确定位,并通过通俗易懂的手诊步骤和手诊方法帮助读者进行自我保健按摩,为初学者打开进入看手诊病、手诊治病的大门。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各样疾病的按摩方法,还将常用的掌纹、手部穴位、全息图等单独罗列,全书图文并茂、简明实用,让读者切实掌握手诊手疗知识,成为自己和家人的保健良医。
经络穴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流通的通道,穴位则是气血流注的点,经络就好比是人体的枝干,穴位则是其连接处。经络通畅,气血往复循环,才能使各脏器组织得到濡养。 刘从明编著的《图解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多方面图解美绘版)》将中医的经络穴位做了较全面的梳理和解读。书中所囊括之人体穴位,皆是人体临床常见特效穴,其详尽的穴位解说、主治、人体取穴部位、疾病配穴、按摩手法及力度皆配以精美图说、浅显文字,使读者一目了然,是家庭的自疗养生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名《和剂局方》,宋太医局编,初刊于1078年以后。本书 早名((太医局方》,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药局拟 剂规范,称《和剂局方》。大观时(1107-ll10)由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校正,成五卷21门,收279方。绍兴十八年(1148)药局改“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改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后经宝庆、淳祜,陆续增补而为10卷,成为现存通行本,是全世界 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共14门,载788方,将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并记述了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本书流传广、影响大,是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以及中药 制、制剂、调剂研究工作
王德群,余浩著的《任之堂学药记(当民间中医遇到神农传人)》是任之堂主人余浩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王德群教授关于中药的精彩对话录。由任之堂微信公共平台推出的《当民间中医遇上神农传人》系列文章整理而成。两位专家,一位是临床高手,一位是中药学者,对本草都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他们围绕《神农本草经》,就某一个或一类中药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既有药学理论辨析的交锋,亦有临床应用的经验交流,思想与灵魂的碰撞,不时进发出真知灼见的火花。全书分为五辑,包括人参、灵芝、本草毒}生、本草药性等主题,以录音整理的对话形式还原交流实况,读来犹如亲临二位专家辩论的现场。
杨洪明、杨绍戊编著的《老中医诊籍评鉴》精选近代263位老中医临床治愈案例共307例,经过认真整理,归纳编排,分列为内、外、妇、儿、五官、针灸推拿等章节,涉及病症243种。对案例逐一进行评鉴和提示,阐述每一案例的辨证要点。其中内科110位医家的124则验案,涉及病症99种;外科54位医家的59则验案,涉及病种51种;妇科24位医家的34则验案,涉及病症22种;儿科30位医家的35则验案,涉及病症21种;针灸推拿科25位医家的31则验案,涉及病症26种;五官科20位医家的24则验案,涉及病症18种。基本覆盖了中医所能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和 中医特色与优势的部分疑难病症,展示了近代老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辨证方法,思维特点及用药经验,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有着一定借鉴参考价值。
《图解舒雅解压一学就会》介绍的三个神奇方法:瑜伽,冥想,曼陀罗,通过简单的动作,呼吸的频率以及凝视与涂绘,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内心烦躁,减轻疲劳感,找回身心的自然状态,重塑您的健康与自信!
蔡铁如、宁泽璞主编的《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2辑针灸分册)》收集了 届、第二届国医大师善于运用针灸治疗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经验,采用选穴、功效、主治、操作、经验的体例重点介绍了国医大师治病的针灸选穴思路和操作手法,从国医大师们的选穴用方,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于针灸理论的独特理解和临证应用特色。本书对于针灸临床治疗方法及理论具有指导性、启发性意义,可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尤其是针灸医师)、科研人员、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的参考书籍及学习用书。
《徐书屡用屡效方(徐书中医传承全集)/中医师承学堂》介绍了徐书教授临床经常应用并验之效确的50种专病专方。其中,“临证心悟”介绍了作者对该病的心得体悟,突出了治疗思路及辨证要点。“验案集粹”是作者行医多年来运用辨证论治取效的一些典型案例。全书理、法、方、药一线贯穿,临床验之效确,为作者三十余年临证之精华。如作者认为过敏性紫癜为离经之瘀血所致,故以加味承气汤治之;青光眼发病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厥阴虚寒证候,与吴茱萸汤的病机 相似,故可用加味吴茱萸汤治疗;以“温’肾”“疏肝”“软坚”排石三法治疗泌尿系结石,总结出四逆散合大黄附子细辛汤等,皆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及学术价值,值得参考借鉴。
《徐书屡用屡效方(徐书中医传承全集)/中医师承学堂》介绍了徐书教授临床经常应用并验之效确的50种专病专方。其中,“临证心悟”介绍了作者对该病的心得体悟,突出了治疗思路及辨证要点。“验案集粹”是作者行医多年来运用辨证论治取效的一些典型案例。全书理、法、方、药一线贯穿,临床验之效确,为作者三十余年临证之精华。如作者认为过敏性紫癜为离经之瘀血所致,故以加味承气汤治之;青光眼发病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厥阴虚寒证候,与吴茱萸汤的病机 相似,故可用加味吴茱萸汤治疗;以“温’肾”“疏肝”“软坚”排石三法治疗泌尿系结石,总结出四逆散合大黄附子细辛汤等,皆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及学术价值,值得参考借鉴。
《徐书屡用屡效方(徐书中医传承全集)/中医师承学堂》介绍了徐书教授临床经常应用并验之效确的50种专病专方。其中,“临证心悟”介绍了作者对该病的心得体悟,突出了治疗思路及辨证要点。“验案集粹”是作者行医多年来运用辨证论治取效的一些典型案例。全书理、法、方、药一线贯穿,临床验之效确,为作者三十余年临证之精华。如作者认为过敏性紫癜为离经之瘀血所致,故以加味承气汤治之;青光眼发病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厥阴虚寒证候,与吴茱萸汤的病机 相似,故可用加味吴茱萸汤治疗;以“温’肾”“疏肝”“软坚”排石三法治疗泌尿系结石,总结出四逆散合大黄附子细辛汤等,皆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及学术价值,值得参考借鉴。
《徐书屡用屡效方(徐书中医传承全集)/中医师承学堂》介绍了徐书教授临床经常应用并验之效确的50种专病专方。其中,“临证心悟”介绍了作者对该病的心得体悟,突出了治疗思路及辨证要点。“验案集粹”是作者行医多年来运用辨证论治取效的一些典型案例。全书理、法、方、药一线贯穿,临床验之效确,为作者三十余年临证之精华。如作者认为过敏性紫癜为离经之瘀血所致,故以加味承气汤治之;青光眼发病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厥阴虚寒证候,与吴茱萸汤的病机 相似,故可用加味吴茱萸汤治疗;以“温’肾”“疏肝”“软坚”排石三法治疗泌尿系结石,总结出四逆散合大黄附子细辛汤等,皆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及学术价值,值得参考借鉴。
王柏枝主任医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中医名师。《王柏枝肾病临床经验荟萃》是由其弟子在多年的跟师学习过程中,对王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整理而成。 该书对王老肾病学术思想、慢性肾病施治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医案整理部分用十一个章节的篇幅,对王老诊治急慢性肾炎等病症的百例临床病案进行了整理、分析;系统阐述了王老在传承先师李丹初教授的学术经验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而总结、创制的“十大验方”,如“芙蓉尿感清”治疗急性尿路感染, ;“肾毒清丸”治疗慢性肾功衰,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延长生命进程;“防反跳方”治疗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后期的反复反弹,可解除患者的痛苦, 终获得痊愈等,以期为后世医辈提供借鉴和指导, 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