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语言学在语言研究中具有不可轻忽的作用。 本书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角度审视英汉语的表现行为,触及这两种语言的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力图揭示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 全书共十章。章通过对英汉语言表象的观察剖析英语的时间性特质和汉语的空间性特质;第二章从英汉语言基因的角度探讨两者的本质性差异;第三章聚焦英语中的be和汉语中的“是/有/在”,考察英汉语存在时空性差异的深层缘由;第四至九章分别从英汉语的词汇、句子和语篇等方面展开论述,阐释英汉语在不同层面所体现出的时空性差异及其深层缘由;第十章以英汉时空性差异为视角,论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习得现象,借以探讨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启示。 本书力图兼具学术性、前沿性和性,适合外语学科语言学和汉语语言研究领域硕博研究生、年轻教师、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翻译研究》分8章,旨在对抗战时期重庆的文学翻译、军事翻译、科技翻译、新闻翻译与对外文化交流进行较系统的梳理,揭示抗战时期重庆翻译活动对全民抗战、最后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贡献,具有文化研究的补白意义。《抗战时期重庆翻译研究》运用现代翻译学理论对当时的翻译活动和作品进行描述,分析翻译手法、策略,语言表达形式、翻译目的与动机、接受效果、传播渠道与政治,创作之间的相关性;揭示翻译对中国抗战文化,以及对重庆当今文化建设的意义。
《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第2版)/外国语言文学高被引学术丛书》于2003年一次出版,2015年入选“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作者以韩礼德和韩茹凯的非结构性衔接机制为起点和标准,探讨了哪些语篇特征是衔接特征,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对语篇连贯做出贡献,并就衔接机制、衔接力、衔接原则、衔接关系类型、衔接理论的应用等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第2版)/外国语言文学高被引学术丛书》为第二版,增加了宏观连贯原则研究与多模态话语衔接和连贯研究,完善了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研究框架,进一步拓宽了语篇分析的思路。
《新编英汉互译教程/武汉大学规划核心教材》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强。《新编英汉互译教程/武汉大学规划核心教材》取材广泛,集众家之长,重理论,更重翻译技巧的传授。帮助广大英语爱好者更快、更好地提高翻译水平正是《新编英汉互译教程/武汉大学规划核心教材》的目的所在。 《新编英汉互译教程/武汉大学规划核心教材》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上篇为综述,介绍翻译标准,对比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分析翻译中的矛盾与对策,帮助读者理清翻译思路;中篇介绍英译汉技巧,包括词、常见句式的翻译、常用翻译技巧、比喻和习语的翻译;下篇介绍汉译英技巧,包括词语、句子、习语的翻译,语篇的处理,广告的翻译等。
《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应用语言学》是一本入门级学术普及读物,以问答的形式和浅显、生动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应用语言学这门学科的来龙去脉,《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应用语言学》内容涉及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和发展、语言习得、语言教学、语言测试、语言翻译、语言与社会和语料库与应用语言学研究。在普及应用语言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应用语言学》也针对现有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度的阐述,对于初学者或有语言学基础的读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贯穿“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职场英语沣重“输出”技能,尤其是英语写作和翮译(《写译结合-: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特指“汉译英”)能力。“写译结合”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汉语为依托、翮译为手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改进高职英语教学策略、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可选途径。 《写译结合: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共分十章:章为慨述;第二、三、四章从心理学、语言学和外语习得理论的视阈论述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依据;第五章是调查与分析;第六章是教学现状分析;第七、八、九章从教材编写、评价方式和教学策略的层面探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实践路径;第卜章为总结。全书以“写译结合”为核心概念,多维度、全方位地展示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英语语法探索与运用》是作者多年致力于英语语法教学和研究的心血结晶,全书共11章,分别介绍了英语语法的演变、汉英语法的异同、英语语法教学方法、英语语法学习策略以及语法法则体系。全书内容全面、实例丰富、语言流畅、讲解深入浅出,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广大英语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