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严格按照《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2016年版)》的要求编写,包括3套试卷及参考答案。以质取胜,含金量极高。不仅准确把握了命题的方向,而且每年真题中的分析题的知识点基本都涵盖。本书是作者多年经验积淀之作,耗费大量心血。题目命制非常认真:预测题依据的是考试大纲,然后考虑到它的难度与现实的联系、覆盖面。得到广大考生的认可,是考试前期几乎人手一册的“压宝试题”。
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形势与政策”所要考查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二)年度间(2005年11月一2006年10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三)上述(一)、(二)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适当结合。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了以下原则: 思路紧扣大纲。“政策篇”对应大纲的(一),“形势篇”对应其(二),“专题篇”对应其(三)。特别提示:重大方针政策是指“本阶段”而非“年度间”,所以,本书针对性地收入了近3年的时事内容。 内容丰富、翔实。“形势与政策”,主要考的是记忆力,知道了就肯定能够得分,没有理解变化。所以复习这部分内容,怕的是信息遗漏。基于这个认识,本书努力做到尽可能完整地录入各方面的信息。全书共计8万字,收入信息条目334
在刚刚过去的冬天,2006年的全国硕士生统一考试悄然落下了帷幕。当考研学子们走出考场的时候,心中况味,惟其自知。但一个无法摆脱的客观宿命是:在这场激烈的拼争当中,能够笑到后的,注定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为在参加本年度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全部127万人当中,只有34万人能够留在或者进入高校,真正开始自己向往已久的硕士研究生学业。等待大多数人,是毫无悬念和无法摆脱的“落败”。 成功固然值得祝贺和分享。但作为一位在高校里面担任研究生导师的教员,作为一位从事了5年考研培训的老师,给我留下更深刻体验的,是那些没有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他们的失落、痛苦甚至绝望,煎熬着我的心:有的同学离录取线只差1分;有的同学走出考场后发出的“为什么我没多学一点”的悔恨;还有的同学在临考前夕因为课业太重、压力过大而被迫
本丛书严格按照*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编写,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五本书。每本书前面给出本书复习提要,从章节逻辑导读、命题趋势预测、常见错误点拨三个方面对考生进行指点,提纲挈颁,廓清复习思路。每本书正文部分为精心提炼的必考知识点,融核心考点和近3年考研真题于一体,一举两得,助力考生有效记忆核心考点,直击考试得分点,是实现考研政治复习“由厚到薄”的掌中宝。适合所有考研学生复习使用。
《中公考研·考研字帖系列:政治动笔提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楷书)》首先给考生介绍了什么是楷书以及楷书书写要领,这部分知识有利于考生对楷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提高考生练字的科学性。接着按照考研政治*大纲要求,罗列了8个核心知识点,分别是考研政治中该学科的八个章节,每个核心知识点均是考生需要掌握的精华内容。二者的完美结合,让考生识记与书写同步,轻松备战考研政治。
本丛书严格按照*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编写,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五本书。每本书前面给出本书复习提要.从章节逻辑导读、命题趋势预测、常见错误点拨个方面对考生进行指点,提纲挈领,廓清复习思路。每本书正文部分为精心提炼的.必考知识点。融核心考点和近3年考研真题于一体,一举两得,助力考生有效记忆核心考点,直击考试得分点,是实现考研政治复习“南厚到薄”的掌中宝。适合所有考研学生复习使用。
本书严格按照新大纲对第五部分考查内容“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理解,收录国内外重大时事,结合考研考查重点。邀请原命题组成员把关,考研政治辅导新锐蒋中挺老师编著了这本(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一一理论热点剖析及命题预测)。 本书结构和特点有: 部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试大纲解析。该部分对201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武大纲对“形势与政策” 进行了解读,从“具体分值”“考查题型”“考查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独到的剖析。给出近五年考研形势与政策真题。总结7历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的命题思路和命题特点及复习备考策略,考生可以通过对历年真题考试规律的研究,进而结合复习要领,领会本部分的复习技巧.以期达到*的复习效果。 第二部分 年度重大时事扫描。本部分严格依照2011年
本书适合考生轮复习全面掌握考点之用。紧扣新大纲编写,让考生准确把握新大纲的考试要求,清晰理解考点的内容和含义。
本书作者李海洋教授结合多年研究与一线教学经验总结而成,是考研必看的四套预测试卷。本书完全根据历年真题的出题规律和《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编写,涵盖所有选择题和分析题的出题点,完全还原命题人的考查方式。让考生提前演练真题,精准掌握考点。
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这就使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报考人数的庞大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使这种考试的竞争性变得日趋激烈。为了在这种近乎残酷的选拔中脱颖而出,考生就必须争取每个科目都取得理想的成绩,才能有望获得终的成功。 新手上路指南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所有考生必须参加的统考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特点是,体系复杂,理论性强,灵活性大,因此是一门对考生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综合学科,所以对于政治理论课程的复习必须提前动手,充分准备,才能从容不迫,自如应对,终获得成功。 专家导航精准定位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该科目出现重大变化与调整的第二年,主要考试科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本书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概述与模块概要:简要介绍本学科与模块的主要内容及复习方法。 2.知识框架图:对知识整体做一个框架式逻辑梳理,以便从宏观上把握其主要内容。 3.考点提要:提炼知识点的各方面考察要点及其精炼表述,全方位精简掌握考点。 4.真题索引:列出各考点历年(2003—2010年、经典真题,洞察该考点的考察角度和考察深度。 5.题型预测:预测该考点可能的考察方式和题型,从不同程度把握考点。 6.重要度提示:根据考点重要程度,把考点分为五个等级,用不同数量的“★”表示。 7.重难点注释:对于重要考点及疑难考点,通过注释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提示。
本书为专项辅导图书,专门针对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的分析题的复习而编写。分析题占分多,考生不容易把握,本书提供精编模板23篇,并通过历年真题、精选习题以及详细解答,帮助考生突破分析题。
本教材是任汝芬教授精心研究考研政治理论与考试方法32年的结晶,正式出版13年,教材考点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点点分明,方法独到,易学,易懂,易记,是全国考研政治辅导书中连年获奖的优秀畅销书。
《2014文都教育·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冲刺考点必背》在编写体例上,共分为四大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每章开头部分都列出本章的重点,使考生在复习此章之前,能够提纲挈领地对必背内容有个总体上的把握。之后是本章重点内容的梳理,本书作者根据对考试命题特点的分析,紧扣大纲要点以敏锐的考试分析视角梳理出考生应知应背的重点内容,提高考生的复习效率。
1. 俞敏洪 老师亲笔推荐的考研政治图书。 2.严格按照真题的命题形式,采用材料式的命题模式,绝大部分为新题。 3.核心知识点全覆盖。 4.“试题解析”部分独家针对试题进行干扰选项分析、考点捕捉、考点精析。
《中公版·考研政治字帖: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与2017年考研政治大纲内容相符,里面包括16个知识点: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热点问题,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及其危害,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同时还包括8个时政热点,这些热点来自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这些知识点是考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深度预测10题》的命题设计结构都是围绕着一个鲜明的时代主题或现实问题来展开和发散的,每一题下面还有许多与这个大主题紧密联系的知识点,这样从不同角度设问是为让预测更准确,让命中率更高。
《中公版·考研政治字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2017年考研政治大纲内容相符,里面包括绪论、8个知识点和结束语: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这些知识点是考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宋代(960—1279),包括北宋和南宋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十分重要的一个朝代,它不仅立国时间长达三百二十年,而且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和引人注目的表现,其历史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对后世影响之大,可以说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朝代。 两宋之间的关系与两汉不同,它们实际上是同一个朝代的两个时期,两者很难加以分割:一是南宋个皇帝宋高宗赵构是北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也是北宋后一个皇帝钦宗之弟,他们的帝位一脉相承,国祚亦从未被中断;--是南宋初年统治集团的主要成员,几乎全是北宋末年的官员,甚至军队主力也来自于北方;三是南宋的统治政策和政治措施基本上都沿袭北宋而来,甚至连社会基本矛盾也如出一辙。因此,毫无疑问,两宋当为同一个朝代——宋代,南宋史无疑是宋代史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