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 现代疾病 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 罪魁祸首 ? 美国著名科学家马丁 布莱泽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 微生物朋友 ,特别是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危害了我们孩子的代谢、免疫和认知能力。 恩格斯的告诫犹在耳畔: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 在《寂静的春天》里,蕾切尔 卡森提醒我们,滥用滴滴涕等杀虫剂会危害地球上其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里,马丁 布莱泽提
本书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菌儿自述的形式,把细菌的名称由来、籍贯及家庭生活娓娓道来,把细菌所经受的火与水的考验,以及细菌为了生存而到处奔波的情形展现得淋漓尽致。细菌是怎么占领人类的呼吸道、食道、肠腔和血液系统的,书中描写得更是异常精彩。当然,细菌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是自然界清除腐物的能手,还有发酵的本领
在地球经历猛烈变动的时候,超过一万五千种三叶虫,以最早演化出的眼睛,冷眼观看远古世界的变化,直到全数灭绝。 它们存活了整整三亿年,几乎盘踞整个古生代。现代人类,究竟能从它们的化石里 看 到什么? 著名的三叶虫研究专家、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理查德 福提一直醉心于三叶虫的研究工作,在本书中他用十章节的内容,向读者介绍了三叶虫化石的发现、外壳结构、附肢特点、眼睛演化、寒武纪大爆发、标本、三叶虫生活环境的重构、演化历程以及背后的研究故事等多个方面,为我们还原三叶虫的生活世界。这不仅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三叶虫科普书籍,也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关于三叶虫研究历史以及科学研究历程的普及书籍。
《巴斯德发酵生理学》是 微生物学之父 巴斯德关于发酵研究的经典著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巴斯德发酵生理学》中,巴斯德对发酵理论进行了研究、思考和总结,通过精心设计的严谨实验,讨论了酵母发酵、酒精发酵、矿质发酵等问题,证明了发酵实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生物过程,分析了发酵过程的特点、不同微生物的不同特性,对诸多反面意见进行了批驳。 《巴斯德发酵生理学》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工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提供了新的方向,并启发了医学及其他领域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正是由对微生物的研究出发,他发明了预防鸡霍乱、炭疽病、猪霍乱、狂犬病等疾病的方法,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书中还体现了巴斯德在科学上不断创新探索、孜孜以求的精神,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酵母是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微生物。早在千年之前,人类就开始用它酿酒、发酵面团。在认识到它的 真面目 后,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被细胞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用于探究生命的奥秘,成为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酵母还被用于制造拯救生命的药物如胰岛素等,以及生产有助于拯救地球免受全球变暖影响的生物燃料。当然,由于某些种类的酵母具有致病性,人类与致病酵母的斗争也贯穿了人类的历史。 作者认为,我们对酵母如何重视都不过分,因为对它的发现和利用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本书引人入胜地融合了科学、历史和社会学,探索了人类与酵母之间丰富、奇异且完全共生的关系,以生动的叙述,引导读者认识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微生物。
20世纪的医学尝试用各种药物来清除造成感染的微生物,这同时也消灭了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近几十年来,过敏、哮喘、心脏病、肥胖症、癌症以及抑郁症等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本书以业内专家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呈现出全新的人体生物模式,推翻了 人类是一个纯粹的有机体 的理论,提出人体的90%由微生物构成。如果缺少一些关键的微生物,就会导致不健康的生理状态。 作者认为治愈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关键就在于微生物,我们应该通过医疗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微生物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书中为我们绘制了人体自愈能力的蓝图,将给公众健康带来颠覆性改变。
100℃的土壤里,植物为什么能存活?蚂蚁为什么会在巢穴里种真菌?鲸吃虾时怎么剥壳?不洗手或勤洗手,都容易让人生病?身材的胖瘦,与肠胃微生物群落有关?细菌可以改变人的心情? 借助大量生动的实例,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马克-安德烈 瑟罗斯在书中讨论了微生物共生,向我们展现了微生物如何在动植物体内生活,帮助它们完成各种时常关乎性命的任务,以及微生物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文化。我们会发现,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仅与疾病或物质腐烂有关,还秘密地参与构造了植物、动物和文明。
哥斯达黎加的高地森林,短短一年便从蛙鸣如鼓变得万籁俱寂; 美国西部,松疱锈菌将一片美丽的白皮松林变成布满结节的幽灵树,在此之前,它们已经在恶劣的天气、肆虐的病虫害中顽强地存活了几个世纪; 佛蒙特州的山洞里,冬眠的小棕蝠再也没有醒来,锈腐假裸囊子菌引发的白鼻综合征杀死了数百万只蝙蝠...... 霉菌、锈菌、壶菌,我们周围到处是真菌孢子。然而,正是这微小到让人忽视的生物,会对其他生命展开前所未有的围猎。与此紧密相关的,是生物网的撕裂与裂痕的不断向外延伸,可是我们却对此知之甚少。 真菌的威胁并不是一次性的、单个物种的问题,而是一种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具有潜在灾难性的问题。大灭绝时代,人类如何进行自我的救赎?这本书讲述了5个真菌感染导致灭绝的故事,也讲述了5个人类争分夺秒展开自救的故事 我们或许
人类曾以为细菌是我们的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但过度地消毒杀菌反而让我们面临体内的生态浩劫。当你出生的那一刹那,成千上万的有益细菌也和你一起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它们是你生命中永远的好伙伴。本书为我们展开了微生物世界的惊奇旅程,厘清人体内生态体系的运作机制,细菌不只影响了我们的消化、情绪、伴侣选择和思考能力,甚至还协助我们对抗肿瘤、过敏、肥胖症、营养失调、心血管、肠道问题等文明病。因此,我们应该把体内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当作一座花园细心呵护,善待体内的益菌,与数千亿个好伙伴共度更健康的生活。
微生物是地球上古老的生命形式和数量巨大的生命群落,它们的代谢活动促进了高等生物的诞生,为高等生物提供营养支持,调节着生物圈,因此是地球生态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博物学情怀的大卫 蒙哥马利夫妇惊叹于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形式在生态系统中的巨大作用,且惊讶于人们对于它们的无知和无端诟病,因此写了这本博学睿智、深入浅出的微生物科普书。他们通过追溯地球生命演进的历史,讲述了形形色色的微生物是如何促成了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的繁衍;通过详细描述植物根系、人类肠道等的正常运转,澄清了无病害土壤和健康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如何重建了土壤肥力,搭建了生命的基石 这对学识渊博的夫妇跨越众多的领域(土壤学、地理学、生物学、医学、化学、营养学、园丁学等)来讲述与微生物相关的科学故事和文明史故事,完全摒弃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特别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浆等最近用来对付它们的小玩意,更是无法伤及病毒毫发。病毒在我们的DNA里留下了丰富的信息,人类DNA片段中8%来自病毒,说它们是我们亲缘有点远的祖先也不为过。但是要小心,这些休眠在人类DNA中的片段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重新组织成活跃的病毒。病毒并不总是面目可憎,人类吸入的氧气里,有1/10是病毒惠予的。被视为宫颈癌罪魁祸首的HPV,其实男女通吃且分布广泛,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与人类和平共处。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穿梭,有一定几率携带上一部分宿主的基因片段,然后插入到下一位宿主的基因里,在你感叹人类或其他物种多样性的时候,别忘了其中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劳。不可否认,病毒也是自然创造的冷血杀手。甲流
你害怕微生物吗?或者说生活在充满微生物的世界里,会不会让你觉得坐立不安?事实上我们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远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可能你会觉得那些藏在马桶圈上,厨房角落中,洗衣机里,甚至于在你身上,你的牙缝中的微小的 野兽 简直令人作呕,让人发狂。但是,多亏有这些微生物,不然地球上可能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种类繁多的生物群,它们可是地球生命的祖先哦。 所以一起来看看这些小 邻居 是如何在我们身边 生根发芽 的,它们之中谁是 天使 谁是 恶棍 ,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们,我们与它们相互纠缠的命运终又会何去何从,答案即将揭晓
细菌都是可恶的坏家伙吗?不是。细菌不仅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吃的面包,喝的酒,就是酵母菌的功劳;酸奶里的乳酸菌,可以帮助肠胃蠕动 我们身体里的细胞也是一个有很多秘密的小家伙,关于它的故事,书中也会和你慢慢道来;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空气里,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居民;地下王国、海洋王国、森林王国,大自然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在等着我们去探险
《病毒演义 人类与病毒的博弈》从专业角度为您带来病毒相关知识,本书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与丁香园联合评选的 战疫先锋 获奖者倾情写作,以章回体形式,用30多个精彩的病毒故事,讲述了人类与病毒的相生相克
生物界,人类和细菌共存,共存就会产生矛盾。带有毒素的细菌侵略人类,人类不会坐以待毙,战争自然爆发。本书将带读者走进毒菌的世界,看看毒菌里面那些可怕的夺人性命的刽子手,以及面对细菌强大的攻势,人类从一开始的劣势,到后来慢慢掌握主动权,经历极其艰难的过程,运用智慧进行防御和抵抗,一步步打败毒菌的历程。
重现神奇物种征服世界之旅! 是什么让英国人放弃咖啡,从此只喝茶? 茭白笋不是天生就长那样,而是受到真菌感染? 让豆子变成美味酱油、让米变成清酒, 创造出王者之酒、蓝纹奶酪、臭豆腐的,都是真菌; 产黄青霉的发现协助同盟国打赢二战; 在显微镜下长得像圣诞树的绿色木霉,是自然界的树木医生; 里氏霉菌让你的牛仔裤出现石磨水洗效果,黑麦角菌能让人走一趟天堂或地狱; 爱尔兰大饥荒、猎巫行动、造就了罗马暴君尼罗的罪魁祸首,也都是真菌; 当然,不能不提众多美味的菇品,从洋菇、金针菇、香菇、松茸,还有被视为神丹妙药的冬虫夏草和灵芝 也许你从未注意,你的生活已被真菌包围,这些不起眼的微生物,掌握着生死存亡的关键,甚至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小的真菌
从早期的智人开始,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受到细菌的侵袭。这一点我们从化石中就可以找到一些证据。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远古人类所遭受的疾病困扰要比今天少得多。早期的人口密度不大,人们居无定所。生活虽然艰苦,但也避免了大量生活垃圾和粪便的堆积,也基本不太可能暴发大规模的疾病。 进入现代社会,伴随着贸易的全球化、人口流动的全球化以及人口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涉足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 世外桃源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隐藏在自然界中的病原体与人类相遇,它们有些原本只寄存于动物之中,有些是我们的祖先在演化过程曾经摆脱过的,而如今,它们重出江湖,一系列的新现疾病也不断出现。它们的暴发往往可以波及整个人类世界,其中的一些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大麻烦,而另一些,我们还不清楚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肉眼看不见的小宇宙》 你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一个遍布微生物的世界。埃及金字塔中致命的 法老的诅咒 ,其实是某些历经千年仍然存活的真菌孢子;地球上生命力*强的动物是微小的水熊虫,它可以承受极寒、高压、高辐射,甚至可以在真空中存活;微型昆虫柄翅卵蜂长得像传说中的小仙子,体长仅约0.2毫米 大自然丰富得令人惊叹,数以百万计的生物种类都以地球为家,其中的一些能够被我们的肉眼观察到,还有许多尽管生活在我们周围,我们却 视而不见 。这肉眼看不到的 小宇宙 ,它们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假如没有微生物,人类可以活得更好吗? 快戴上3D眼镜,和我们一起开始揭秘微生物的发现之旅吧!
本书能使读者轻松了解病毒知识和掌握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措施,以便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应用,从而提高现代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更好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图文并茂地介绍202种食用、药用蘑菇,毒蘑菇和奇异蘑菇 近600幅高解析度图片,重点突出蘑菇的局部特征,方便您欣赏、鉴别 全面、简洁地论述每种蘑菇,帮助您了解菌类的知识 有效掌握识别、采摘、应用蘑菇的技巧
本书系“中国科学小品名家名作系列”之一,收录了包括《细菌世界探险记》等在内的高士其科学小品数十篇,供中小学生阅读学习
微生物王国,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王国。人类诞生之日,就免不了要与其纠葛不尽。当呱呱坠地的婴儿,还没来得及看清这个世界,微生物却已经做好移民的准备,在数小时内全部入住到这个懵懂未开的世界里。和他一起同生共长。斗转星移,人类在感叹十年如一梦时,微生物却已发展得比人体的细胞还要多,这个在体重中占有*分量的王国,人类又知晓多少?它们没有口,如何吃饭?它们没有胃,如何消化食物?它们没有脚,怎么行走?它们没有漂亮的衣服,为什么总是那么花枝招展?作为地球上原始有生命力的生命,它们是否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法则和游戏规则?……不管人类喜欢与否,它们都和人类一起斩荆劈棘,一路走来,不离不弃,相伴终生。直到人类轰然倒下,它们也随之消亡,这样的忠贞,即使人类的亲密伴侣也未必做到。漫漫人生,演绎了多少
本书全面地概述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的内容,涉及医学、环境、农业、工业等方面。全书共包括四部分: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微生物分类、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的应用及在地球生态中的作用。在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科学研究进展,拓展了实验内容,改变了一些微生物代谢过程和遗传的描述。书中内容详尽,图文并茂,是一本很好的微生物学教材,可以使你的微生物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微生物,是地球上*古老的居民,它们中的大多数成员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命。微生物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无论是炙热的火山,还是冰冷的极地,那些人类无法生存的*环境中,都有它们活跃的身影。微生物个体虽小,却不容忽视,它们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在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大家族中,有些微生物为造福人类立下了汗马功劳,它们或者是参与制作美味佳肴的高手,或者是人类健康的守护天使,或者是大自然的魔术师,或者是人类的好帮手 这些微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挚友;然而,有些有害微生物在人类历史上可谓臭名昭著,它们伺机而动,千方百计地与人类为敌,曾为人类带来了诸多不幸,这场与有害微生物的战争将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艰辛的持久战。 这本书将引领你进入奥妙的微生物世界,去认识身边的 朋友 和 冤家 ,了解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