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数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角度,全面阐述了贝叶斯理论背后的基础知识、思维方式和丰富哲理。贝叶斯定理一旦与算法相结合,就不再是一套枯燥的数学理论或认识论,而变成了应用广泛的知识宝库,催生了众多现代数学定理,以及令人称道的实践成果。作者一改传统的数学探讨模式,不仅展现了贝叶斯理论背后的科学思想,还阐述了它与人类思维之间的深刻关系,并对各相关领域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书适合喜爱数学、算法、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逻辑学和哲学的大众读者,读者无须过多数学和算法知识就能读懂。
9787115568809 给少年的科学书 万物皆数学 59.80 9787115568786 给少年的科学书 碰撞吧物理 59.80 9787115568793 给少年的科学书 炫丽啊化学 59.80 9787115569233 给少年的科学书 遇见你生物 59.80 9787115573186 给少年的科学书 向远方地理 59.80 《给少年的科学书 万物皆数学》 本系列丛书是国内的科学文化果壳为青少年编写的学科科普读物,精选有趣又有料的科学话题,旨在通过科普阅读的形式拓展青少年的知识面,全系列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5个分册。本书为数学分册,内容涉及理数、实数、方程、不等式、函数、平行线、三角形、多边形、圆、坐标、统计与概率等。书中以阅读笔记的形式,对专业名词做了精确注释,还做了知识点总结,与课标知识点相关联。本书不仅是对数学学科知识的讲解,更侧重于介绍数学知识点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非常适合青少年读者
许多人相信“自我”位于内心深处,一座“内在的圣殿”中存放着关于“自我”的所有重要假说。迈克尔·J.斯皮维认为事实恰恰相反:与一颗大脑、一个“大脑-身体”系统,乃至于“对自我而言的重要假说”相比,“你”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本书中,斯皮维没有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而是逐步探索“自我”的外延,每一章都将“自我”的定义外扩一层。他用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解释大脑各个区域及大脑与身体的交互作用,而后提出外部环境参与构成了“自我”的理由,指出不断扩展的交互系统将个体、他人、非人类动物乃至无生命之物联系起来,于是物质、生命、系统乃至整个宇宙就都拥有了某种意义上的“自反性”。
本书从数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角度,全面阐述了贝叶斯理论背后的基础知识、思维方式和丰富哲理。贝叶斯定理一旦与算法相结合,就不再是一套枯燥的数学理论或认识论,而变成了应用广泛的知识宝库,催生了众多现代数学定理,以及令人称道的实践成果。作者一改传统的数学探讨模式,不仅展现了贝叶斯理论背后的科学思想,还阐述了它与人类思维之间的深刻关系,并对各相关领域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书适合喜爱数学、算法、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逻辑学和哲学的大众读者,读者无须过多数学和算法知识就能读懂。
生命从何而来?它究竟有没有内在的能动性?当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变为现实,人类和机器的边界又在哪里? 现代科学的一个基础原则是,科学解释不能将意志或能动性赋予自然现象,我们不会说岩石掉落是因为想要寻找地心,水蒸气上升是因为想要靠近天空。自17世纪中期机械论作为现代科学的核心范式以来,整个世界被视为一台机器,禁用能动性的原则也扩展至对生命现象的解释。然而,这一原则伴随着两种相互竞争的生命模型,引发了一场持续四个世纪的争论:生命究竟是由外力驱动的被动的钟表,还是主动的、永不停歇的时钟。 本书从中世纪晚期欧洲教堂和宫廷的自动机开始,考察了这场科学争论的起源和历史。我们将会一路看到飞来飞去的机械天使、会排便的机械鸭、会 编程 写字的机械小男孩、会下棋的机器 土耳其人 ,以及弗兰肯斯坦的怪物的诞生
这是一本前沿科普书,与同系列的书相同,它主要探讨的主题是 演化 ,在本书作者将演化拓展到观念领域
我们是谁?我们如何思考?我们如何感受?我们和其他生物有无不同? 如果有,又有何不同?我们能否以自己为蓝本,制造出同样能思考、同样能感受,同样执著于追问自己是谁以及自己与万事万物有何联系的机器? 如果能,TA们还能否被称为机器?我们将如何与TA们相处?我们在TA们眼中又是什么?TA们有朝一日是否会成为我们,还是我们有朝一日会成为TA们? 如果是,我们是否已经成为了TA们?我们是否一直就是TA们? 光想想这些就令人头昏脑涨,似乎我们不去招惹它们也没什么关系!但每一个人对待世界、他人,外物及自己人生的态度,其实都隐含了对这些问题的个人化的理解。早在3000年前,希腊先贤塔列斯就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刻下圣谕 人啊,认识你自己 。从那时起,对生命与心智本质的好奇就塑造着每一轮文化思潮、每一种时代精神乃至每一个时
《科学的旅程(珍藏版)(精)》由雷·斯潘根贝格、黛安娜·莫泽著,口语化的叙述风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批判性的思维方法,典雅时尚的版式插图, 读者走进一片迷人的科学世界。 揭开被科学辉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实历史——科学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成功”和“失败”共同编织的历史 1.科学的历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共同书写的历史 ,科学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科学的力量无所不在。然而本书向读者展现的科学的旅程,并不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路辉煌,科学的历史也从来都不是一部永远“正确”的历史。科学曾经犯过许许多多的错误,而且今后还会继续犯错误。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从错误中学习的历史。 科学家们设计出的一系列有助于发现自己错误的规则,使科学有一种可以证明自身为错的内在机制
《科学的历程》是一部普及性的世界科学通史。以东方文明和科学技术对人类进步的影响为开端,以西方文明和科学的发展历程为核心,同时探讨了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力量。通过对科学家生平及科学发现过程简洁而不乏激情的叙述,阐释了每一次重要的科技进步在人类文明发展链条上的意义和价值,辅以大量精美插图,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自身宇宙观、世界观不断深化的路径。 本书把自然科学的发展放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来讲述,有助于读者弄清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位置。此外,作者在讲述严肃的科学发展史的同时,保留了历史进程中那些生动活泼的细节,使本书具有大部头著述难得的良好的可读性。
计算机是20世纪*重要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我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且依然以极快的速度持续发展,它的应用范围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尽管我们每天都与计算机相伴,但可能很多人都没了解过计算机的长达千年的发展历史,以及它与“计算技术”的密切关系。因此,我们梳理计算机的漫长发展历程,为读者展示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众多里程碑式的计算设备以及相关的小知识。 通过本书,读者能够领略计算机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从早期用于计算的一根根算筹,到之后的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再到现在被我们所广泛使用的集成电路式计算机;*后走向未来,畅想未来计算机的奇妙。 我们选择了40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计算设备,以及多位缔造这些伟大发明的科学家,清晰、生动地描绘出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试图了解周围的世界及其运转的规律。从牛顿力学到量子力学,从玻尔原子模型到元素周期表,从宇宙大爆炸到膜宇宙,从宇宙胚种说到RNA世界学说,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人们相继提出了解释世界万物的各种理论。 本套书分为 宇宙地球生物篇 和 物理化学篇 ,精选宇宙、地球、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学科和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概述。语言通俗易懂,并辅以生动形象的插图,以便读者能轻松明白这些看似深奥的知识。通过丰富多元的科学理论,为读者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
有毒:从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药,看地球致命毒物如何成为生化大师 数千年来,人类对毒液深深着迷,无论是它迅速发挥功效的能力,或是极小量就足以造成伤亡的威力。半个世纪前,研究人员发现 毒液 的传递方式会影响其作用:吃下去可能无毒,经由皮肤或其他途径接触却会致命!生物学家克丽丝蒂 威尔科克斯探索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有毒动物,带领读者了解毒液的演化、其细致的运作方式、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毒液为何具备改变当代生物化学和医学发展的非凡潜力。 作者以生动的口吻娓娓道来有毒动物研究者如何 以身犯险 ,让你在捏把冷汗之余被她讲述的故事吸引。除此之外,作者还平易近人地置入多种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科学知识,包括化学分析、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药物动力学、人体生理学等。如今我们已经能从基因和
本书写作角度新颖,在创作理念上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史图书。它不是简单的书写“资料的历史”,即什么时候、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而是将观念变革的过程和思想发展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它揭开被科学辉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实历史,它展现的科学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成功”和“失败”共同编织的历史。本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所未有的优秀图书。亮点1: 科学的历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共同书写的历史今天,科学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科学的力量无所不在。然而本书向读者展现的科学的旅程,并不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路辉煌,科学的历史也从来都不是一部永远“正确”的历史。科学曾经犯过许许多多的错误,而且今后还会继续犯错误。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从错误中学习的历史
本书写作角度新颖,在创作理念上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史图书。它不是简单的书写 资料的历史 ,即什么时候、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而是将观念变革的过程和思想发展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它揭开被科学辉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实历史,它展现的科学史是一部由 正确 与 错误 、 成功 和 失败 共同编织的历史。本书是培养 创造性思维 、 批判性思维 ,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所未有的优秀图书。 亮点1: 科学的历史是一部由 正确 与 错误 共同书写的历史 今天,科学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科学的力量无所不在。然而本书向读者展现的科学的旅程,并不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路辉煌,科学的历史也从来都不是一部永远 正确 的历史。科学曾经犯过许许多多的错误,而且今后还会继续犯错误。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从错误中学习的历史。 科学家们设计
......
饮誉全球的科普巨匠和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一生写过三卷自传:《记忆犹新》、《欢乐依旧》和本书《人生舞台》。前两卷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出版,讲述了作者从出生直至1978年的经历。书中所述严格以时间先后为序,侧重对事情的准确记叙,纯议论性的文字很少。第三卷《人生舞台》自1990年初阿西莫夫病重住院期间开始动笔,历时125天,于同年5月30日完成。再过不到两年,作者便与世长辞了。《人生舞台》并非前两卷的续集,写法也与前两卷迥异,它不再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沿着作者的思绪,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将其家庭、童年、学校、成长、恋爱、婚姻、疾病、挫折、成就、至爱亲朋、竞争对手,乃至他对写作、信仰、道德、友谊、战争、生死等诸多重大问题的见解一一娓娓道来。全书写得坦诚率真且语言平易,字里行间充盈着睿智和哲理,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