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50多年来水土保持领域的成功经验。全书根据我国自然、经济、社会的区域特点,按照不同类型区治理、典型小流域、治理措施、经济开发、组织管理、预防监督6个方面,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具有规律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的135个防治水土流失模式。这些成功模式涵盖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覆盖了全国30个省区市,可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水土流失区推广应用。 本书可供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使用,也可供水土保持专业师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是一套科普类图书,旨在通过介绍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来向大众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大众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本丛书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阐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以很大篇幅来阐述环保对生态、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生命健康等的影响,突出了主题,阐明了立场。另外,还适当地介绍了与环保相关的环保组织的建立、结构、功能等问题,对主题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刘芳主编的《绿色未来与生活习惯》为“人与环境知识”丛书之一,《绿色未来与生活习惯》内容涉及人与环境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全新知识大搜索”系列丛书诚邀多位专家编写,坚持实用、易懂的原则,力求通过全新的角度来阐释宇宙、地球、海洋、陆地、节能、环保、资源,以及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书中文字简约,行文流畅,设计精美。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和谐自然一册。
生态环境质量是指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它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从生态系统层次上,反映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是根据人类的具体要求对生态环境的性质及变化状态的结果进行评定。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就是根据特定的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和判别。 本书对全国三十一个省(市、区)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析、排序,有参考价值。
生命、环境和人类今后的存在方式是一个应该引起注意的话题了,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的问题。 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灭亡。正如古代经济比较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区,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灌溉,最后变成了不毛之地。又如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因滥伐森林,水土严重流失,造成了水旱灾害频繁,土地日益贫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所以保护环境和保护环境不被污染,已是迫在眉睫的严重问题,要合理的利用资源又要保证资源的利用。我们应该知道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就是保护环境,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于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探索和逐步深化的过程。由不自觉到逐步自觉,由无机构专管到设立专职环境机构并逐步加强管理,由基本无法可依到逐步建立并完善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由单部门少数人行动到多部门协作行动和群众团体扩大参与,这个环境事业的发展进程还是历历在目,非常清晰的。1992年里约大会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与各国际友好政府和环境界人士协商,建立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CCICED),对一系列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吸收国际上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定期向中国政府提出改进和协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得到了中国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这十多年来,中国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所取得的进步,几乎都与国合会组织的活动相关
低碳生活要从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细节做起,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这样可以每天减少大约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在一个月内就能漏掉约2吨水,一年就漏掉24吨水。如果全国3.9亿户家庭用水时能杜绝这一现象,那么每年可节能34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68万吨。 《低碳生活读本(普及版)》由蔡涤华主编,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触手可及的小事做起,开始我们的低碳生活。
环境危机系列科普丛书聚焦于当前热点,讲述了未来的能源、干涸的世界、濒危的生物、被污染的地球、垃圾与回收利用和气候变化等知识,揭示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以及思索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危机。该套丛书内容丰富全面,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画和照片,不仅能丰富知识、拓展视野,还可以引起青少年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50件简单易行的环保小事》内容简介:你应当知道的一些数字,一个人每天制造垃圾约1.2千克,13亿人一天制造156万吨垃圾,这仅仅是在中国。据可靠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大约每1小时消失1种动物,大约每1分钟消失1种生物。地球上的现存能源最多的煤炭,也只能再开采不超过200年。
《保护我们的地球:大气与空气》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广大青少年读者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到我们人类已经或即将面对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唤醒我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心,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动做起,从这一刻开始,不因善小而不为,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一分关注,多一分共同承担,用小行动保护大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