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阐述了3G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集成和应用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空间物流信息系统的理论及实践问题。内容包括:引论,3G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集成理论,空间物流配送系统的理论框架,基于Agent的空间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研究,总结与展望等。本书内容丰富,组织严谨,理论和方法联系紧密,配以相应的图表和示例,便于读者阅读。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选读教材,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目。
时空数据模型是随着地籍、房产GIS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数据模型。随着城市基础测绘更新速度的加快,时空数据模型开始渗透到城市测绘领域。本书是时空数据模型在城市测绘数据库应用的一个尝试,共由9章组成。章介绍时空数据模型与时空数据库的概念。第二至四章分别以城市地名、规划道路中线、城市建筑物为例,研究了点、线、面状地物的时空数据模型。第五章重点讨论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时空数据建库问题。第六章提出了一种多基态多级差文件的时空数据模型。第七章提出了一种同时基于位置、对象和时间的时空数据模型。后研究了通用时空数据模型以及时空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本书适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地理等地学相关领域的科研、生产、开发人员使用,也可供大学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参考使用。
本书在分析当前地理信息共享的迫切需求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GIS数据模型入手,系统地剖析了传统数据模型在地理数据共享方面的不足,以及*发展的统一地理数据模型和地理信息共享数据模型(GML)在地理数据共享方面的优势,探索了如何在GIS环境下共享和使用地理信息的技术框架和技术体系。全书从GIS数据转换技术、GIS互操作技术、GIS地图符号共享技术、地理数据空间关系的共享与重构技术、基于空间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技术、基于空间元数据的地理信息共享技术等多个侧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地理信息共享的若干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城市地理信息共享的机制和方法。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测绘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材料,同时也可供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方法、技术研究的人员,以及应用
本书是一本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内容针对性强,条理清晰。本书内容包括:GIS软件认识、地图投影、GIS数据采集与处理、GIS空间分析、GIS产品输出等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由基础知识和若干个任务组成,有助于学生找到快速学习GIS软件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每一个学习情境后面都有知识链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GIS应用技术》适合工程测量、地学、市政工程等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使用,同时也可作为GIS人门读者的参考书。
周绍光、杨英宝、陈仁喜、徐佳、苏红军编著的《遥感与图像处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测绘科学与技术系列教材)》以英语的形式阐述了遥感的基础知识和遥感图像处理的典型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遥感的定义,典型遥感系统的组成;常用的遥感传感器及平台,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多光谱扫描和热成像原理,图像几何失真的原因及校正方法;微波遥感的基础知识介绍;遥感影像处理、分析和解译的经典方法及部分先进的技术,利用ERDAS和MATLAB进行影像处理和分析的具体步骤;遥感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及城市热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除了作为课程教材之外,本书还可以作为研究人员学习专业英语的参考书。
国内外在GIS组件开发与环境科学结合领域,已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资料,但系统介绍相关理论与方法的书籍则非常少,暂时未有系统的程序设计开发教材。因此,本书侧重于GIS在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中的应用,将地理信息系统与环境科学密切结合,突出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结合数据库技术和GIs组件进行系统集成开发,对GIS的设计开发与核心代码分析进行论述,突出系统开发及实现技术的分析论述,将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便于读者学习参考。
本书从学以致用的原则出发,根据人文类学科的特点,介绍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方法、理论、技术、包括数据结构和数据模拟,数据库、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的方法、空间分析、专题图的制作和输出,并结合若干料学研究项目示例论述了应用方法。 本书实用性强,可以使读者具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使用知识、分析和解决资源环境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可供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生态环境与资源等领域的专业人员以及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考,对从事资源与环境监测,管理评价和规划决策的人员具有实用价值。
《GIS在政府行业管理中的应用》是作者及其团队多年从事GIS应用开发的技术总结。全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GIS在公路交通管理、房产管理、环境管理、质量技术监管等行业中的应用及社区地理信息服务系统。 《GIS在政府行业管理中的应用》适合从事GIS应用开发人员阅读,也可供GIS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从事项目开发参考。本书由武舫、毛艳艳、田智慧著。
该教材是为了满足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教学而编写,其内容是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工作者必在掌握的基本知识。在编写的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考国外同类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把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当做一项系统工程,同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面的教材有明显的区别。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集成工程的设计原理、方法和规范;地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方法;地理信息共享的原理、方法和法律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中的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方法和企业型地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Are/lnfo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基于Are/lnfo的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方法;专业一理信息系统工程的设计案例等。为了方便教学和读者自学,每章都配有思考题或练习题。 该教材是我们在多年从事地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黄河联合研究基金项目(50379048)以及武汉大学教务部资助下,完成了本书的编写和出版。本书共分九章,章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数据模型,重点介绍了空间数据模,是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三章介绍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栅格数据的聚类、聚合分析,栅格数据的信息复合分析,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栅格数据的窗口分析,是GIS栅格数据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第四章介绍矢量数据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包含分析,矢量数据的缓冲区分析,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矢量数据的网络分析,是GIS矢量数据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第五章讨论空间数据的量算及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空间数据的量算,空间数据的内插,空间信息分类,空间统计分析等内容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专业任选课适用普通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学科精品规划教材)》系统总结了已有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地理信息技术的实践与应用成果,强调科学性、实用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内容丰富精练、简明易读。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G1S数据结构、GIS数据获取与处理、GIS数据存储与管理、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GIS应用与服务、地下管线GIS开发与应用、水科学中GIS的应用、土木工程中GIS的应用、环境工程中GIS的应用和海洋港口海岸工程中GIS的应用。书中每章均配有练习题,以便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GIS、地理、测绘、市政管理、水利、环境、海洋、港口、海岸、资源、气象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同时可作为相关科研工作者、单位专业管理人员与地理信息开发人
《GPSSWorld 模拟仿真系统实验教程》不要求读者精通微积分、计算机程序设计,但要求读者具有概率论、数理统计和统计学上的一些基本概论,知晓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本教程不涉及对相关理论的证明,只是将其作为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直接应用。由于本教程是在给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写作的,因些,大部分实例与管理系统联系紧密。 本教程分为四部分共9章,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是对GPSSWorld进行背景介绍;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和第4章,是GPSSWorld的基础部分,涉及对GPSSWorld的入门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讲解;第三部分包括第5章至第8章,是对GPSSWorld进一步进行比较复杂的操作和应用;第四部分包括第9章,是针对模拟结果的后续分析,对GPSSWorld提供的相应工具进行了介绍。 本教程可作为大专院校系统工程、管理工程、工业工程、企业管理和管理
本书介绍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元数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器端GIS操作、客户端IS操作、可扩展标识语言、信息网络、分布式对象和OpenGIS、Wed上的元数据和元数据标准、数据仓库和对地理信息系统新技术的展望等。 本书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核心,以网络GIS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主线,力图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架。另外,书中给出了大量的实例和底层开发应用程序,可作为程序员开发在线地理信息系统时的参考素材。 本书面向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参考用书。
本书主要介绍GPS定位技术的基本概念,GPS卫星信号,GPS定位系统的基本观测量,GPS定位的基本原理,GPS定位的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GPS定位技术的应用。 本书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供测绘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特征、功能、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数据库设计,着重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和方法。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的采集和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原理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产品输出,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标准化,地理信息系统新技术与数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上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气候生态资源管理上的应用,后还介绍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及其发展展望。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农业、林业、信息资源开发、地理、生态环境管理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评价概念框架为理论基础,以遥感、GIS和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技术方法为手段,将长江三峡库区典型区——重庆市忠县作为实验区,对区域尺度(中尺度)的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进行评价与制图,并分析实验区生态安全问题的成因机理和提出调控措施。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环境和地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各级环境管理人员,对从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人员及地图制图人员也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杨丽霞编著的《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程(浙江财经大学ERP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材)》按照理论知识传授的知识点,共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以及ArcGIS软件基本操作,附有3个实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软件Arc-GIS的Desktop应用;第二部分为空间参照系统和地图投影,附有1个实例,主要介绍地图投影定义和不同投影之间的转换;第三部分为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附有5个实例,主要介绍空间数据、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采集,以及空间数据的编辑、处理;第四部分为空间分析,附有 4个实例,介绍主要的空间分析方法: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和地形表面空间分析;第五部分为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与制图,附有2个实例,主要介绍专题地图制作。为便于查阅检索,本书目录删去了每一实验均有的一级标题,直接标示具体的实验步骤。本书适用
本书以林学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森林资源环境的经营管理决策分析,使森林经营管理信息化。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一般原理、方法和应用。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GIS导论,下篇为GIS在林业中的应用。其中上篇分为GIS概论、GIS组成和功能、GIS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G IS设计和GIS应用模型共五章。下篇分为GIS在天然林保护中的应用,GIS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GIS在防治土地荒漠化方面的应用和GIS在区域综合治理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共四章。该书除作为林业和有关专业的教材外,并可供有关地学、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共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分析方法及产品输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全球定位系统,3S空间信息技术及GIS新技术等。 本书可作为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材或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亦可供有关科研和产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参考。
聂琳娟主编的《GPS测量技术》系统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产生、发展、系统组成及其现代化;对GPS导航定位常用的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介绍卫星轨道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对卫星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卫星的信号构成进行了简要介绍;详述了GPS静态*定位和静态相对定位原理,针对导航用户,介绍了单点动态定位和差分定位的原理;对影响GPS定位结果的各类误差及消除或消弱GPS测量误差的各种对策与措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重点介绍了GPS网的设计、实施作业与数据处理,尤其是对RTK技术作了详尽介绍;对GPS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GPS测量技术》力求深入浅出、系统全面,易于读者掌握和应用。《GPS测量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测量类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测绘、水利、交通、石油、农林等部门从事测量生产工程的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