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此套书的下册,是上册的延续与拓展。本书详细讲解了FAT32中长文件名的相关技术及其在znFAT中的具体实现。后,着重介绍了SD卡等存储设备的驱动原理与调试方法。应该说,下册比上册更有技术含量、更有思想,会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和灵感。 如果说上册是专注于基础和常规内容的话,那么下册则更加侧重于提高与创新。振南将把一些*独特的思想和算法,以及它们在znFAT中表现出来的优异性能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书谨献给对FAT32、SD卡等嵌入式存储技术感兴趣,以及在这方面有项目应用需求的广大人群。希望此书能够成为此领域内的参考书,对大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产生积极意义。
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实践单片机控制装置电路、编程、调试等技术;内容丰富,讲解深入,紧扣全国中职学生单片机技能大赛而不限于大赛。 上册主要包括:学习单片机所需的硬件和软件、AT89S51/52单片机的特性、并行I/O口的结构及编程,通过发光二极管、开关、按钮、矩阵键盘、百变流水灯等基础应用讲解C语言编程知识,详细介绍数码管、点阵、液晶等显示技术与编程技巧,还有大量关于定时/计数器、中断系统的应用示例。 下册主要包括: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如节电控制寄存器、看门狗,扩展单片机的I/O口、存储器、AD/DA、定时器的方法,温度、压力等传感器技术及数字滤波编程方法,智能控制装置的应用,大量串行通信实例,基于RTX-51操作系统的多任务编程,物料搬运、微波炉、电梯等典型控制系统及近两年全国单片机大赛试
本书全面地总结了整机电子装联技术,内容涵盖整机装联的各个方面。从工程应用角度,全面、系统地对整机装联的装配环境及所需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焊料、焊剂、胶黏剂等。介绍了整机装配中使用的电缆组件、连接器等的电装工艺,如电缆及连接器的选型、电缆的绑扎和走线注意事项、元器件的装配工艺等。着重对基础知识进行了讲解,同时结合实际的应用,突出机理和实际操作,对理解整机电子装联技术原理有很大帮助。*后,从印制板组件装配、电缆组件装配以及整机装配三个方面展示实际生产中涉及的工艺技术,对指导实际生产亦有很大帮助。
张毅刚等编著的《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课程的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从实用角度出发,介绍如何使用功能强大的虚拟仿真工具Proteus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虚拟设计与仿真。本书首先对Proteus的基本功能及特性进行概括性介绍,然后介绍在Proteus的isis下进行at89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原理电路设计以及在KeilμVision3开发环境下进行C51语言程序开发,后详细介绍如何使用Proteus来进行虚拟设计、仿真以及调试,同时结合课程内容给出了15个基于Proteus的虚拟仿真设计实例,供读者学习和借鉴。后列出的数十个基础实验和课程设计题目可作为基础实验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作业题目,也可作为课后综合性设计训练的大作业题目。《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课程的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可作为各高校与职业技术学院涉及单片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单片机课程的基础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的
路莹、彭健钧主编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根据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针对ARM嵌入式处理器,详细地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技巧。全书分为4篇共10章,在系统地论述了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理论、ARM处理器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的基础上,讲解了嵌入式系统的接口技术、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编程基础以及基于ARM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开发。针对IntelXscale PXA270嵌入式处理器,重点讲述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各种关键技术。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自动化、通信及其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教材和培训单位的教学资料,也可作为从事ARM嵌入式应用开发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杨明编著的《FreescaleHCS0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以MC9S08AW60为例,系统地介绍了Freescale公司MC9S08系列MCU的原理与应用设计技术,包括S08CPU的功能特性、存储器的组织和编址、S08的汇编指令及程序设计、Codewarrior软件的使用、MC9S08AW60各模块的原理及多种典型应用设计范例等。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每章结束时都附有思考与练习。 本书是在充分消化吸收Freescale公司原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了作者多年来亲自从事该公司MCU开发与教学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并考虑到我国广大读者的单片机知识基础与新的需求编写的,力求便于读者自学。 《FreescaleHCS0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相关专业的单片机或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材,对于感兴趣于Freescale单片机开发的广大科技人员来说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参考图书。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围绕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以加强应用技术能力为目的,突出实用为主、注重实践的思想编写的。全书共安排了8个项目,介绍了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定时器/计数器与中断系统、串行口与通信、at89c51单片机与键盘和显示的接口技术、a/d及d/a转换、单片机的扩展、单片机的综合应用及实例。全书以16个任务贯穿,介绍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软硬件结合,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每个任务都有参考程序及硬件电路,便于读者自学。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单片机爱好者的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高职院校嵌入式技术系列教材之一,系统阐述了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开发环境和开发过程。本书共分7章,包括嵌入式系统概述、ARM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的建立、嵌入式软件系统和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内容编排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注重整体,兼顾一般。每章前有学习目标,后有本章小结和习题,书末附有实验指导。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学习者系统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力求使本书具有知识面宽、集成度高、实用性强和简明易懂的特点。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嵌入式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用作各类培训机构的教学用书,还可作为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与MCS-51单片机兼容的AT89C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及工作原理,并从应用设计的角度介绍AT89C51单片机的各种硬件接口设计、汇编语言接口驱动程序设计和AT89C51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本书紧紧抓住接口设计这一主线,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典型性。另外,本书在附录中还给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10个基础实验和25个课程设计题目,供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选用。 本书可作为各类工科院校工业自动化、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单片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单片机应用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杨风开编著的《TMS320LF240X系列DSP原理及应用》从教学和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TMS320LF240X系列DSP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硬件基本原理和结构、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设计方法、片内外设的功能及应用等。全书注重结合工程应用的实际,阐述TMS320LF240X系列DSP硬件电路设计和指令系统设计的工程意义,并给出了大量的应用实例。读者通过原理的学习和应用实例的训练,可以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的角度来理解和记忆TMS320LF240x系列DSP的有关概念和知识。《TMS320LF240X系列DSP原理及应用》既可以作为高等工科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化以及机电一体化等电气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指导初学者学习51系列单片机的入门书。全书通过讲解MCS-51单片机的开发过程来介绍51系列单片机的知识和体系。书中具体介绍了MCS-51单片机的结构、指令系统、汇编程序设计、硬件设计及开发环境,后精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来加深读者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实例众多,不仅可以作为51系列单片机初学者的学习和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和51系列单片机培训班的教材。 本书配套光盘包括所有实例的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并配以语音同步讲解,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快速掌握51单片机的应用方法。
本书以89C51单片机为样机,全面、详细地介绍了89C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软件及应用技术。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第l章绪论,第2章89C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第3章89C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5章定时器/计数器,第6章串行接口,第7章中断系统,第8章89C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第9章89C51单片机的接口技术,第10章89C51单片机应用举例,第11章I2C串行总线及单总线技术,第12章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设计。本书的特点:选材新颖、内容丰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编排顺序合理,可读性好,实用性强。有丰富的例题及习题。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及成人高等学校的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单片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或作为培训教材。
本书以8051单片机为典型,介绍单片机的结构原理、软件设计、接口技术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单片机基础知识、8051单片机结构原理、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并行接口及其应用、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接口、存储器扩展与接口技术(并口扩展、D/A转换接口、A/D转换接口、键盘、显示接口)、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开发系统与集成开发环境、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单片机新技术等内容。 本书有大量实例,许多实例可以用于实验和制作;各章安排有思考题与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单片机课程教材,还可以供从事计算机测控、智能仪器、嵌入式系统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结合目前广泛应用的80C51单片机及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以设计实例的方法详细介绍了9个“短、乎、快”实用产品的软硬件设计,其中软件部分均采用C语言设计,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本书还简要介绍了80C51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和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用法以及如何用Protel 99SE高效设计电路板等。 本书实例新颖,内容翔实,实用性强,可作为单片机爱好者、单片机开发工程师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大中专学生、职校学生毕业设计的参考用书。 随书所附的光盘中提供了本书所有软件设计程序文件,以供读者朋友参考。
穆秀春编著的《轻松实现从Protel到Altium Designer》通过大量的实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的功能和面向实际的应用技巧及操作方法。《轻松实现从Protel到Altium Designer》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建立、原理图的设计、原理图设计功能仿真、PCB设计、元器件库管理等知识,并与Protel99SE软件进行了操作对比。《轻松实现从 Protel到AltiumDesigner》对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的各功能模块的参数设置、使用方法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另外,各章节都配备了练习题,通过学、例、练的方式,可加深读者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轻松实现从Protel到Altium Designer》特别适合大中专学生、在职工程技术人员、渴望继续深造的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 信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控制类专业课教材及从事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基本覆盖了国内中文版同题教材的基本内容,并介绍了近十年来在国内外飞速发展、广泛普及的新产晶技术(例如FPGA纳米技术和嵌入式微电路系统技术)。全书在广泛参考国外相关书籍和资料的基础上由熟悉单片机专业英语和相关知识的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合作编著完成;内容简练、重点突出、系统性与前趋性兼顾。 全书共分四篇十四章。篇介绍了单片机产品、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全貌,同时较系统地介绍了普遍涉及的基本概念:第二篇以MCS 8051/2系列产品为核心,并与高端、低端产品(例如PLM 80198与PIC系列)相对照介绍了传统单片机的基础核心技术;第:三篇概括性地介绍了一些近十年出现的具有现代特色的新产品(例如S3C2410A、C 8051F33X、Atmega8/L和AduC 812)、新技术的全貌与特征;第四篇是独立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教学指导。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
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实践单片机控制装置电路、编程、调试等技术;内容丰富,讲解深入,紧扣全国中职学生单片机技能大赛而不限于大赛。 上册主要包括:学习单片机所需的硬件和软件、AT89S51/52单片机的特性、并行I/O口的结构及编程,通过发光二极管、开关、按钮、矩阵键盘、百变流水灯等基础应用讲解C语言编程知识,详细介绍数码管、点阵、液晶等显示技术与编程技巧,还有大量关于定时/计数器、中断系统的应用示例。 下册主要包括: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如节电控制寄存器、看门狗,扩展单片机的I/O口、存储器、AD/DA、定时器的方法,温度、压力等传感器技术及数字滤波编程方法,智能控制装置的应用,大量串行通信实例,基于RTX-51操作系统的多任务编程,物料搬运、微波炉、电梯等典型控制系统及近两年全国单片机大赛
本书重点介绍由嵌入式处理器组成的复杂分布式系统设计的一些*研究成果。在阐述了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发展史、组成、特定化以及基本理论后,详细讨论了基于裕度的调度算法,该算法是一种启发式的静态调度算法,结合了优先级抢先和不可抢先的优点,适合于复杂的多速率任务图。随后介绍了基于SOPC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并重点讨论了基于Petri网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成果。后将agent技术和各种网络技术结合,给出了由信息家电组成智能家居系统的理论框架。 本书可作为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的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这本由赵姝主编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是全书的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的硬件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等内容。第2章运算方法与运算器,主要介绍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和校验方式,讨论计算机中各类运算的基本方法与实现原理,具体包括定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浮点数的运算。第 3章存储系统,主要讨论多级结构的存储系统、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虚拟存储器。第4章指令系统,主要论述指令的格式与优化,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的功能设计。第5章控制器,主要介绍计算机中控制信号的产生与实现方法,包括微程序控制和组合逻辑控制两种控制方式。第6章输入输出系统,主要围绕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进行讲解,给出常用接口芯片的功能和分析方法,介绍总线的标
张志霞、张楠楠、王永刚、杨萍主编的这本《单片机原理》包括绪论、单片机系统结构、MCS-51指令系统、单片机C51语言编程基础、单片机系统扩展技术、单片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接口、串行通信技术和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抗干扰设计等共八章内容。《单片机原理》系统地介绍了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基本原理、指令系统和片外硬件资源,重点介绍了51单片机的编程技术。《单片机原理》的特点是通过实例以及练习使读者掌握相应知识点,读者能够通过完整的实例,快速、有效地掌握用汇编语言和C51语言开发单片机系统的流程,并通过各章的习题掌握各章重点和难点,真正对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本书是以Pentium 为平台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材,其内容丰富、系统、新颖、完整,反映了当今微处理机领域的新技术、新潮流,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和智慧的体现。 本书以崭新的CPU概念来展示当今微机系统理念,突出了总线的概念,以适应对现代微机系统的认识。本书把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全新的微机芯片、接口知识等与目前微机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使我国微机硬件教学内容紧跟微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微机的发展潮流。 本书反映了微处理机领域技术发展的*水平与趋势,其内容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硬件技术的知识性与先进性的统一。每章之后的习题,供自学自测之用,是本章内容的扩充和延伸,也为读者提供一种学习微机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理工科各专业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教学用
本书共分9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80x86微处理器尤其是32位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概述、80x86微处理器、存储器系统、高速缓冲存储器、总线技术、输入输出及中断系统、可编程接口芯片及应用(其中包括定时计数器、并口、串口、A/D和D/A接口的工作原理及接口电路的软件、硬件设计)、保护技术。 本书每一章节的编排都从浅处人手,逐渐深入到Pentium微处理器的原理与特性。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适合作为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工程、机电工程及信息技术等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适合于所有从事微机及其应用系统设计的科技工作者自学。
本书是作者在单片机教学与开发应用过程中,将实践经验教训和心得感悟,以应用为主调,对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加以总结、整理而成的。本书共13章,包括单片机基础知识、单片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单片机的C51基础知识、KeilC开发工具和Proteus仿真软件、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单片机的串行口、单片机的并行扩展技术、单片机的串行扩展技术、单片机与常用外围设备接口电路、单片机与液晶显示器的接口电路、单片机与D/A及A/D的接口电路、单片机的课程设计(综合应用实例)等。 本书所有示例都有详细说明和程序设计流程,并在Proteus电子设计软件中通过仿真实验。本书章与章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独立成篇。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的电子、电气、自动化、机电、计算机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单片机课程设
这是本讲述单片机应用开发方法的教材,强调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个性化、单片化。不主张使用仿真器。从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开始,讲述如何设计单片机的基本硬件系统,并使用监控程序实现人机交互,使系统活起来;进而介绍汇编指令和如何写汇编程序,如何用C语言编写单片机的应用程序,以及如何将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μC/OS-II移植到单片机上,建立基于RTOS的开发环境;后介绍如何解决与应用系统可靠性相关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书中给出了单片机常用I/O模块的调试范例和监控程序清单,还简要介绍了单片机容错与纠错技术、双时钟技术和FlexRay通信技术等新近发展起来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嵌入式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本书可作为理工科大学嵌入式系统应用类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应用工程师参考。
《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地介绍了80C51系列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技术,精选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反映了当代单片机技术发展的趋势,较好地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全书分10章,介绍了80C51的结构与原理、指令系统与程序设计、中断系统及定时/计数器、串行口与测控接口以及系统扩展,介绍了C51程序设计,后以实例阐述了80051应用系统设计方法。 《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内容新颖,注重实用,体系清晰,行文流畅。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和机电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单片机技术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