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此套书的下册,是上册的延续与拓展。本书详细讲解了FAT32中长文件名的相关技术及其在znFAT中的具体实现。后,着重介绍了SD卡等存储设备的驱动原理与调试方法。应该说,下册比上册更有技术含量、更有思想,会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和灵感。 如果说上册是专注于基础和常规内容的话,那么下册则更加侧重于提高与创新。振南将把一些*独特的思想和算法,以及它们在znFAT中表现出来的优异性能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书谨献给对FAT32、SD卡等嵌入式存储技术感兴趣,以及在这方面有项目应用需求的广大人群。希望此书能够成为此领域内的参考书,对大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产生积极意义。
《新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以增强型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8×C5×(包括8XC5×2)、8×C51RX系列MCU芯片的内部结构、指令系统、资源及扩展方法、接口技术,以及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结构、开发手段、设备等。在编写过程中,着重介绍硬件资源及使用方法、系统构成及连接;注重典型性和代表性,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内容安排上,力求兼顾基础性、实用性、先进性。《新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类专业“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单片机技术开发、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原书的第1部分宽泛地讲述实时内核,把μC/OS-Ⅲ作为实时内核的实例加以介绍。拉伯罗斯编著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Ⅲ应用开发》(原书第2部分)则看起来完全不同,它给出了流行的微控制器STM32介绍、评估板原理图和实际开发的6个范例,包括译者补充的2个范例:嵌人式WiFi和文件系统μC/FS。这些是其他书籍涉及不多的。精彩的部分是书中的附录,详细解释了μC/OS-Ⅲ移植到ARMCortex-M3的全过程,μC/OS-Ⅲ针对ARMcort-M3架构的移植代码说明和μC/Probe的使用介绍,这是μC/OS-Ⅲ书籍中涉及移植部分严谨和*权威性的内容。本书参考的硬件是原书指定的STM32F107评估板,中国版略有修改已经上市,书中的应用实例指定采用IAR EWARM编译器、汇编器、链接器和调试器开发工具,这就使读者能够很方便地体验μC/OS-Ⅲ,从而精通μC/OS-Ⅲ 的使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Ⅲ应
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实践单片机控制装置电路、编程、调试等技术;内容丰富,讲解深入,紧扣全国中职学生单片机技能大赛而不限于大赛。 上册主要包括:学习单片机所需的硬件和软件、AT89S51/52单片机的特性、并行I/O口的结构及编程,通过发光二极管、开关、按钮、矩阵键盘、百变流水灯等基础应用讲解C语言编程知识,详细介绍数码管、点阵、液晶等显示技术与编程技巧,还有大量关于定时/计数器、中断系统的应用示例。 下册主要包括: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如节电控制寄存器、看门狗,扩展单片机的I/O口、存储器、AD/DA、定时器的方法,温度、压力等传感器技术及数字滤波编程方法,智能控制装置的应用,大量串行通信实例,基于RTX-51操作系统的多任务编程,物料搬运、微波炉、电梯等典型控制系统及近两年全国单片机大赛试
本书全面地总结了整机电子装联技术,内容涵盖整机装联的各个方面。从工程应用角度,全面、系统地对整机装联的装配环境及所需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焊料、焊剂、胶黏剂等。介绍了整机装配中使用的电缆组件、连接器等的电装工艺,如电缆及连接器的选型、电缆的绑扎和走线注意事项、元器件的装配工艺等。着重对基础知识进行了讲解,同时结合实际的应用,突出机理和实际操作,对理解整机电子装联技术原理有很大帮助。*后,从印制板组件装配、电缆组件装配以及整机装配三个方面展示实际生产中涉及的工艺技术,对指导实际生产亦有很大帮助。
张毅刚等编著的《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课程的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从实用角度出发,介绍如何使用功能强大的虚拟仿真工具Proteus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虚拟设计与仿真。本书首先对Proteus的基本功能及特性进行概括性介绍,然后介绍在Proteus的isis下进行at89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原理电路设计以及在KeilμVision3开发环境下进行C51语言程序开发,后详细介绍如何使用Proteus来进行虚拟设计、仿真以及调试,同时结合课程内容给出了15个基于Proteus的虚拟仿真设计实例,供读者学习和借鉴。后列出的数十个基础实验和课程设计题目可作为基础实验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作业题目,也可作为课后综合性设计训练的大作业题目。《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课程的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可作为各高校与职业技术学院涉及单片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单片机课程的基础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的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五版)》是在原书第四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的重点是第1、4、5、6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五版)》系统地讲述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近年来在该领域的进展。 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结构基础及并行性的开发;数据表示、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的设计、优化、发展和改进;存储、中断、总线与输入/输出系统;虚拟存储器、cache存储器、三级存储层次和存储系统的保护;重叠方式和流水方式的标量处理机及指令级高度并行的超级处理机;向量的流水处理和向量流水处理机、阵列处理机的原理、并行算法和互连网络;多处理机的硬件结构、多cache的一致性、程序的并行性和性能、操作系统和多处理机的发展;数据流计算机和归约机。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五版
本书以应用广泛的MCS-51增强型单片机为对象,系统地讲解了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具体内容包括:MCS-51单片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指令系统,中断、定时器、串行口工作原理及应用,系统扩展及各种应用接口,并且还讲了单片机c语言及编程。 本书以单片机C语言为主要编程工具,在第2章就引入C51的一些概念,第4章“单片机c语言及程序设计”之后各章节内容的讲解、所有的编程举例、程序设计,都采用c语言,并且为了便于学习汇编语言,也列出了汇编语言程序。 本书适用于具有c语言基础的计算机、电子、电气、自动化、测控与仪器仪表专业的本、专科学生作为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种培训机构的教材使用,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自学者使用。
本书是一本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微机接口技术整合在一起的教材。教材以Intel微处理器为背景,围绕“基础”、“主线”和“关键技术”展开。书中主要介绍了CPU、汇编程序设计、存储器及I/O接口,将其作为教材的基础;结合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使读者了解微机在不断克服瓶颈效应、扩大内存和提高速度方面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如Cache、虚拟存储、超标量设计、流水线作业及MMX技术,将微机的技术发展作为贯穿教材的主线;将微机的关键技术如存储管理、中断、DMA、系统总线、局部总线及与外设的接口等作为教材的重点,使读者掌握微机关键技术的要点和应用方法。 本书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校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微机接口技术”这两门课程的教材。
路莹、彭健钧主编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根据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针对ARM嵌入式处理器,详细地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技巧。全书分为4篇共10章,在系统地论述了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理论、ARM处理器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的基础上,讲解了嵌入式系统的接口技术、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编程基础以及基于ARM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开发。针对IntelXscale PXA270嵌入式处理器,重点讲述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各种关键技术。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自动化、通信及其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教材和培训单位的教学资料,也可作为从事ARM嵌入式应用开发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以5l单片机为核心,围绕人眼的POV(视觉暂留)效应的电子制作为主线,详细介绍9个简单有趣的电子制作。为方便初学者,在第1章介绍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在附录中介绍了ISP下载线的自制资料及万用板使用经验,作为进一步补充。 本书所有制作都经过作者亲手制作完成,对制作过程和编程思路等采用了大量图片作详细阐述,力求使读者“看了就能做,做了就成功”。 本书可作为单片机初学者及电子DIY爱好者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各类学校开展电子制作活动的辅导材料。
杨明编著的《FreescaleHCS0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以MC9S08AW60为例,系统地介绍了Freescale公司MC9S08系列MCU的原理与应用设计技术,包括S08CPU的功能特性、存储器的组织和编址、S08的汇编指令及程序设计、Codewarrior软件的使用、MC9S08AW60各模块的原理及多种典型应用设计范例等。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每章结束时都附有思考与练习。 本书是在充分消化吸收Freescale公司原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了作者多年来亲自从事该公司MCU开发与教学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并考虑到我国广大读者的单片机知识基础与新的需求编写的,力求便于读者自学。 《FreescaleHCS0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相关专业的单片机或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材,对于感兴趣于Freescale单片机开发的广大科技人员来说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参考图书。
刘洪涛,赵孝强编著的这本《从实践中学ARM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在全面介绍主流ARM处理器的体系结构、编程模型、指令系统及RealViewMDK开发环境的同时,以目前行业主流的基于ARM920T的应用处理器S3C2410X为例,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及相关接口技术。接口技术中涵盖了I/O、中断、串口、存储器、PWM、A/D、LCD,并提供了大量实验内容,第13章还提供了一个综合实例。同时,本书还介绍了目前*的Cortex-A8和Cortex-M0处理器的相关特点和行业应用。 《从实践中学ARM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可作为大学院校电子、通信、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ARM体系结构、接口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嵌入式相关开发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学习单片机技术较好的平台,同时也是开发单片机应用系统的MCU的一个重要系列。本书以实用为宗旨,用丰富的实例讲解MCS-51单片机原理和软硬件开发技术,并采用对比的方法,同一功能分别用单片机汇编语言和单片机C语言来实现,特别突出应用系统设计方法,并提供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训参考方案。 全书共分11章,第1~4章介绍单片微机系统的原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微处理器、MCS-51单片机原理与结构、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和MCS-51单片机程序设计;第5~7章,用实例介绍MCS-51单片机接口技术及应用,包括MCS-51单片机常用接口、MCS-51单片机与D/A、A/D转换器的接口、MCS-51单片机的其他接口;第8~11章介绍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包括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及举例、KeilµVisionIDE集成环境的使用、Proteus软件的使用、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训方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围绕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以加强应用技术能力为目的,突出实用为主、注重实践的思想编写的。全书共安排了8个项目,介绍了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定时器/计数器与中断系统、串行口与通信、at89c51单片机与键盘和显示的接口技术、a/d及d/a转换、单片机的扩展、单片机的综合应用及实例。全书以16个任务贯穿,介绍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软硬件结合,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每个任务都有参考程序及硬件电路,便于读者自学。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单片机爱好者的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创新型规划教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列: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实例》以实战项目为例,紧跟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发展前沿,从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出发,系统地讲解了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思路、过程、方法和基于主流芯片ARM,DSP的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过程,重点以作者多年的实际工程项目——航行数据记录仪、汽车导航监控系统、机车监控系统、遥控靶船运动控制系统、图像数字化采集系统为例,详细阐述以VxWorks或Linux为平台的嵌入式系统从需求分析至软硬件实现的全过程及关键问题。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创新型规划教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列: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实例》由浅入深,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既可用于普通高校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又可为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是高职院校嵌入式技术系列教材之一,系统阐述了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开发环境和开发过程。本书共分7章,包括嵌入式系统概述、ARM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的建立、嵌入式软件系统和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内容编排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注重整体,兼顾一般。每章前有学习目标,后有本章小结和习题,书末附有实验指导。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学习者系统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力求使本书具有知识面宽、集成度高、实用性强和简明易懂的特点。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嵌入式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用作各类培训机构的教学用书,还可作为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以应用广泛的西门子公司的s7-300/400系列PLc为对象编写的,全书共9章,分三个部分。部分为电器控制部分,包括第1、2章,主要介绍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和电器控制线路。第二部分为编程设计基础,包括第3~6章,主要讲述可编程控制器基础、s7.300/400 PLc系统配置、指令系统和s7软件的编程环境。第7~9章为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用户程序结构、网络通信和具体的应用实例。 本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鲜明特色:首先,电器控制部分的介绍有利于PLC编程应用从入门到精通的衔接学习,使可编程控制器与电器控制技术融为一体;其次,具有非常详尽的指令系统说明,使读者能尽快掌握指令的应用方法;第三,强调实际应用,列举了大量的应用实例。 本书注重基础,强调应用,既适用于PLc的初学者,又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以及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本书详细介绍了与MCS-51单片机兼容的AT89C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及工作原理,并从应用设计的角度介绍AT89C51单片机的各种硬件接口设计、汇编语言接口驱动程序设计和AT89C51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本书紧紧抓住接口设计这一主线,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典型性。另外,本书在附录中还给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10个基础实验和25个课程设计题目,供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选用。 本书可作为各类工科院校工业自动化、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单片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单片机应用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与习题指导》是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材《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配套教学用书。各章包括教学指南、主要内容、典型题目解析、习题及习题解答4个部分。教学指南对每一章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理清学习的重点、要点、难点和范围。主要内容包括每一章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方法等内容摘要,对每一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检查每一章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例题对课程中的典型习题进行指导性分析,重在题目类型、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要点,学生也可以根据这一部分的内容对照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检查自己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解题能力。 《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与习题指导》是教师讲授“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参考用书。
杨风开编著的《TMS320LF240X系列DSP原理及应用》从教学和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TMS320LF240X系列DSP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硬件基本原理和结构、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设计方法、片内外设的功能及应用等。全书注重结合工程应用的实际,阐述TMS320LF240X系列DSP硬件电路设计和指令系统设计的工程意义,并给出了大量的应用实例。读者通过原理的学习和应用实例的训练,可以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的角度来理解和记忆TMS320LF240x系列DSP的有关概念和知识。《TMS320LF240X系列DSP原理及应用》既可以作为高等工科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化以及机电一体化等电气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指导初学者学习51系列单片机的入门书。全书通过讲解MCS-51单片机的开发过程来介绍51系列单片机的知识和体系。书中具体介绍了MCS-51单片机的结构、指令系统、汇编程序设计、硬件设计及开发环境,后精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来加深读者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实例众多,不仅可以作为51系列单片机初学者的学习和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和51系列单片机培训班的教材。 本书配套光盘包括所有实例的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并配以语音同步讲解,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快速掌握51单片机的应用方法。
《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基于arm9微处理器c语言程序设计》对32位精减指令系统嵌入式微处理器s3c2410的硬件系统和c语言驱动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书中的源代码和实例程序对学习或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读者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在人机界面设计、系统初始化程序编写、仿真器设置和复杂工程项目构建等方面给出了简化做法,使初学者能够轻松、快速地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 《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基于arm9微处理器c语言程序设计》以实用技术为主,内容通俗易懂,实例丰富,特别适合初学者和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工作的读者使用。
本书前8章是为高等院校电类低年级本科生“单片机认识与实践”课程撰写的教材,目的是使学生在尚不具备微机原理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也能尽快入门,尽早上手开始相关实践活动。书中强调单片机应用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从补充相关硬件知识开始,讲解如何设计基本硬件系统,从而在不使用仿真器的情况下搭建基本硬件开发条件;从编写简单的单片机监控程序开始,讲解如何使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编程,从而建立软件的开发环境,即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引导读者快速入门。后4章适用于嵌入式应用工程师,也可供高校研究生参考,首先讲述如何在8位单片机上运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并以C语言的形式给出监控程序源代码,搭建起完整的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然后以*出现的S08单片机为例,提供各I/O模块的设备驱动程序;后讨论应用系统的低功耗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