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约翰 冯 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1903 1957)是20世纪重要的数学家之一,被后人称为 计算机之父 和 博弈论之父 。 本书是诺依曼在1955 1956年为西里曼讲座而准备的未完成讲稿,是作者对过去十几年在计算机领域所做研究的一个总结性梳理。诺依曼在书中首先概述了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的一些基本设计思想和理论基础,然后从数学的角度,主要是逻辑和统计数学的角度,探讨了人脑的神经系统的控制和逻辑结构,对计算机的数学运算和人脑思维的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书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篇重要的原始文献,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为计算机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机器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本书依据项目流程,首先通过“智能家居体验与实训”工程体验智能家居整体效果及项目流程,再按照人们的行为习惯逐步展开“智能灯光布局及调控、智能窗帘购置及安装、智慧影音及红外学习、智能门锁及智能识别、智能家居布防与监控”工程的体验与实训,将单项技能整合起来利用“智能家居样板操作间维护操作”完成智能家居安装调试整体实训任务,结合智能家居实际产品进行“智能家居DIY”教学与实训。
本书包括古典和现代控制理论,主要介绍自动控制基本理论及工程分析和设计方法。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包括自动控制概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非线性控制系统、线性离散系统、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法与综合法。 本书是高等工科院校非控制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控制工程及工业自动化的科技人员自学与参考。
如同工业时代的蒸汽机和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人工智能(AI)在大智慧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颠覆你我的生活,深刻改变世界。本书以 互联网+ 的视角,从人工智能与中国制造、智慧医疗、金融创新、教育变革、家居生活等维度,对什么是AI、有AI的世界怎么变以及中国AI之路如何闯怎么控等问题进行权威解读和系统梳理,是一本了解人工智能梗概的科普读物和通俗理论读物。
《航空航天精品系列:自动控制原理480题》由两篇组成,其中选编了在线性、非线性、离散系统理论领域内典型性与概念性均较强的480个例题与习题。重点阐述了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几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较全面地介绍了解题的思路与步骤,说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航空航天精品系列:自动控制原理480题》是高等院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辅助教材,还是研究生考试的用书。
本书共分为12章,第1章和第2章主要介绍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常用的新型敏感材料以及传感器的标定与选择等内容;第3章到第11章系统全面地介绍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等内容;第12章详细地介绍光敏电阻、人体红外传感器和酒精传感器在实际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等内容。
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主要介绍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及基本应用电路,并介绍了选择和应用传感器的基本技能。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检测技术基础、力学量传感器及应用、几何量传感器及应用、温度量传感器及应用、环境量传感器及应用、光学量传感器及应用、磁学量传感器及应用、数字量传感器及应用、传感器选用与标定和抗干扰技术及微机接口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整个自动化技术中的重要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密切的技术基础课程,在整个机电一体化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的教材,还可作为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自学用书。
本书为全国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规划教材。全书共分11章,包括绪论、平面控制网布设、精密角度测量、精密测距仪器与距离测量、导线测量外业观测、精密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椭球面元素归算至高斯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GPS控制测量等。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及测绘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模糊”(Fuzzy)英语注释为“Like Fuzz”或“Indistinct(inshape oroutline)”,即“绒毛状的”“形状(或轮廓)不清晰的”.模糊控制以模糊集合论作为数学基础,它的诞生是以Zadeh于1965年提出的模糊集合论为标志的.Zadeh从数学与人脑思维的分离处人手,将模糊性和数学统一起来,于1965年在《InformatiorandControl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经典论文“FuzzySets”.而后,Zadeh提出了一种将逻辑规则的语言描述转化成相关控制律的思想,从而使对复杂系统作出合乎实际的、符合人类思维方式的处理成为可能,为早期模糊控制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T—s模糊系统是日本学者Takagi和Sugen0给出的,其模糊规则前件与以往的相同,但后件不是简单的模糊语言值,而是输人变量的线性组合,可以看做分段线性化的扩展,可以描述和表示一类非常广泛的动态非线性系统,适合于基于模型的控
本书在延续版编写风格的基础上,根据近几年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内容的重点,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并考虑到读者的反馈信息,对各章节内容、结构等进行了修订、调整、完善和补充,删减和更新了版中比较陈旧的内容,增加了典型应用实例。 本书主要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实现技术。全书共7章,可分为两部分。部分包括第1~4章,主要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包括知识表示方法和搜索、逻辑推理等问题求解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包括第5~7章,以专家系统为应用方向,讨论了产生式专家系统及其实现技术、模糊知识表示和模糊推理、机器学习方法及其应用实例。 本书内容翔实,层次清晰,详略适当,重点突出,语言严谨,例题丰富,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等信息类和管理
机器人学是一门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引起了机械学、生物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学、人工智能、社会学等不同专业背景学者的广泛兴趣,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共分12章,系统地介绍了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内容涉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简史、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器人控制技术、用于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机器人轨迹规划、移动机器人的定位与导航,以及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和服务领域的应用。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控制、检测、电工、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及其他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从事控制或检测,以及正在学习机器人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工具书或者培训教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入手,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较深入地介绍了建立自动控制系统在时域和频域中的数学模型、方块图、信号流图及简化方法;围绕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详细介绍了用于分析和设计系统的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和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对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做了介绍。书中引入了MATLAB的应用,详细介绍了采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仿真方法,通过大量的仿真实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书论述计算机支持的协助学习(简称CSCL),共11章,首先从教育传播系统的一般模型出发,建立了一个CSCL协同知识建构的支持策略框架,并对其中的协同知识建构活动组织策略、CSCL微交互行为、CSCL中的社会文化 和动机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后探讨了如何在可视化的技术视野中把这些策略嵌入到相应的CSCL工具或支持系统中去,以期更加有效地推动学习之协同的进程。
马明建编著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内容提要:本书为下册――基础篇的知识扩展。本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串行端口采集、基于USB-CAN总线模块的数据采集、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系统的抗干扰技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数据采集系统实例。 本书概念清晰、文字流畅、图文并茂、便于自学,书中附有大量工程应用实例和程序,其中大部分系作者近年来科研工作的经验总结,具有内容新颖、实用和工程性强的特色。其目的是希望帮助读者在实际应用中能正确、合理地设计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仪器仪表: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宋雪臣等编著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热电式、光电式、压电式、数字式等多种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转换电路,并给出了典型的应用实例。后面三章还介绍了传感器的选用与标定、抗干扰技术及微机接口技术应用以及智能化传感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的教材,还可作为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