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青少年读者撰写的一本通俗易懂地讲解人工智能如何产生并发展到今天的简明读物。 青少年是国家与社会的未来,人工智能对国家与社会的影响目前已经显现,但更多更重大的影响将发生在未来,所以目前让青少年了解人工智能,使他们对之产生兴趣,期待探索它研究它非常重要。作者分十多个题目,从多个方面(科学思维、机器算法、人工智能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未来法律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乃至人工智能给未来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等)讲述人工智能给我们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机遇及挑战和风险,让青少年在对人工智能产生兴趣的同时,也比较多地了解它的方方面面,从而为他们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推动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书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模糊逻辑和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人工免疫系统;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入门》 (全四册)教材由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全球*价值的 AI 创新企业人商汤*研究团队,联手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和优秀中学教师共同编写。 本书系面向初中学生,以及初中文化程度以上读者,一共分为四册,九个章节。整体内容图文并茂,包括人工智能概览、简单的判断、机器视觉入门、图像理解入门、语音识别入门、自然语言处理、简单机器决策和开放实验与思考。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具体章节编排上基于应用穿插推进,使学习过程与生活应用相配合。每章以相关生活场景引入,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循序渐进的传递。每章穿插编程练习和小项目,结合丰富的虚拟平台和小车教具,鼓励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对基础的编程教育也进行了普及。 《人工智能入门》 (第三册),讲述了人工智能远处不在,它的
本书作为自动控制原理的辅助教材,由课程知识点归纳、典型例题及解题技巧和习题组成,习题选取结合知识点由浅入深,使学生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提高复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本书适合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自动化、电子、通信、机电一体化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同步辅导选用,可作为单片机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及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考试的复习资料,还可作为本专业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自学的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国内外仿人机器人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竞技型仿人机器人的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法,并以专用的机器人编程语言为例详细设计了各种仿人机器人竞技比赛运动。
《传感器技术(第3版)》综述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理论,详细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和应用场合,择要阐述主要传感器类型的设计和选用原则与方法。全书共14章,可分为四部分:部分(绪论与第1章)为共性基础部分,以新颖的构思和笔法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构成法、传感器的数学模型与特性、提高性能的措施与标定技术等;第二部分(2~8章)为常用传感器的分析与综合;第三部分(9~13章)分别介绍了光纤、数字式、化学、生物等新型传感器及传感检测技术;第四部分(第14章)概要介绍了当代传感器技术前沿的、具有广阔发展和应用前景的主要新技术。 该书结构严密,内容丰富,与现有教材相比以有限的篇幅实现更大的覆盖面;既突出教科书那种严谨的理论性与系统性,又兼有工具书那种启示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取材传统与新型俱
《人工智能入门》 (全四册)教材由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全球*价值的 AI 创新企业人商汤*研究团队,联手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和优秀中学教师共同编写。 本书系面向初中学生,以及初中文化程度以上读者,一共分为四册,九个章节。整体内容图文并茂,包括人工智能概览、简单的判断、机器视觉入门、图像理解入门、语音识别入门、自然语言处理、简单机器决策和开放实验与思考。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具体章节编排上基于应用穿插推进,使学习过程与生活应用相配合。每章以相关生活场景引入,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循序渐进的传递。每章穿插编程练习和小项目,结合丰富的虚拟平台和小车教具,鼓励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对基础的编程教育也进行了普及。 《人工智能入门》 (第四册)讲述语音作为我们人类日常交流的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机器人吗?如果你有强烈的创造欲,想把自己的创意转换成现实,勇于创新并且乐意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话,欢迎你加入到我们的创客机器人活动中来。在这本书里,你将了解到典型的开源机器人:以mBot这款造型可爱的机器人为起点,结合拓展包里的各种传感器、电子模块、机械零件,配合mBlock软件进行编程,我们将体验到物理世界和软件的有趣交互。书中是以 我们会提问、我们会实践、我们会探索、我们会分享、我们会思考 ,这五大小节组织教学内容的,并且是以懵懂孩子的*人称视角,从感知、初识到领悟、创造循序渐进地开展创客活动,特别适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创客教育,是本走心又动手的有分量的参考教材,是广大中小学创客导师和培训学校开展创客教育的重要指导书籍。
《高等学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机器人学简明教程》简明地介绍了机器入学基础也是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空间描述与坐标变换,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逆运动学,速度与静力学关系,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路径规划,驱动器与传感器,机器人控制等内容。在附录中介绍了双连杆平面机械手跟踪控制Matlab程序和Puma机械手逆运动学Matlab程序。《高等学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机器人学简明教程》写作力求简明扼要,并通过例题和仿真帮助读者理解理论内容。 《高等学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机器人学简明教程》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工科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机器入学教材,也可以供从事机器人相关研究和开发的教师、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重点介绍了常用化工单元操作系统的仿真培训使用方法,包括离心泵、液位控制、罐区、真空系统、电动往复式压缩机、CO2压缩机、压缩机、换热器、管式加热炉、锅炉、催化剂萃取、精馏塔、双塔精馏、吸收解吸、多效蒸发、间歇反应釜、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共十八个单元。为配合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在各培训单元中都安排有:工艺流程简介,主要设备,调节器、显示仪表及现场阀说明,操作说明(包括正常运行、冷态开车、正常停车和事故处理),并配有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仿DCS图、仿现场图和思考题。简要介绍了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过程系统仿真技术的应用、仿真培训系统学员站的使用方法和仿DCS系统的操作方法,同时也对比了化工仿真培训系统中PTS(PlantTraining System)结构和STS(School TeachingSystem)结构。第三版介绍的单元比第二版多
《排队现象的建模、解析与模拟》以概率论与*过程为下具,对排队现象进行建模与求解分析,并且使用计算机程序代码与数学证明相互佐证,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通过图表及步骤的演示将*过程与排队论进行生动的展示,让学习者对数学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引导学生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过程与排队论。 《排队现象的建模、解析与模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工程上广为应用的经典控制论中信息处理和系统分析与综合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间响应分析、频率响应分析、稳定性分析、误差分析、系统的综合与校正,同地还介绍了非线性系统和计算机采样控制系统。要论述上注意深入浅出、精讲多练、简洁实用。每章附有例题和习题。本书适于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及其他非电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机器人学是当今机电工程学科极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涉及计算机科学、机械学、电子学、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成就。 机器人从出现到现在的短短几十年中,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已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在航空航天、海底探险中,机器人更是能完成人类主以完成的工作。作为机械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学习机器人学方面的知识。 本书介绍机器人的机构结构、驱动方法、运动学分析、控制及感觉系统、机器人语言等多个方面的原理及研究成果。 本书适合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大专生的教学之用。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2版)》阐述了应用传感器的非电量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被测量的获得,信号的转换、处理以及输出的控制。本书着重介绍了常用的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常用测量电路和元器件的使用,典型的传感器测量实例,并对传感器与微机的接口技术和智能仪器进行了介绍。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2版)》可作为职业院校自动控制、电工与电子技术、机电、仪器仪表等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从事检测、控制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书由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郝芸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梅晓莉担任主编。
夏洪永编著的《自动化概论》在简述自动化基本概念、技术核心的基础上,以工厂自动化技术应用为主体,围绕闭环控制系统,从功能属性上归并自动化设备及系统,面向流程生产、离散生产运行控制,为初学者构建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轮廓,帮助初学者较全面地认识、体会自动化技术,拓展认知领域、思维空间。 《自动化概论》适用于职业院校自动化类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新生,也可作为职业院校非自动化类工科专业教材,同样可作为从事过程控制、电气控制等工作岗位的相关技术人员培训与自学用书。
本书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框架,按项目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采用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的编写思路,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本书共包括11个项目。项目1介绍传感与检测的基础知识;项目2~项目10介绍常用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 热电式传感器、 霍尔式传感器、数字式位置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及其应用;在项目11中设置了综合训练,讲解了传感器在机电产品中的应用,希望对读者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教材主要叙述几何量、机械量以及其它有关量的检测中所使用的传感器,主要内容为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一些工程设计方法以及分析研究和选用的基本知识。这次是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的。 全书按工作原理分章,条理清晰,内容的选取反映了我国当前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同时也加强了特性分析和精度分析。 本书读者对象为高校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师生,亦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维荐教材。本书详细介绍了数控原理与系统的基础知识,数控加工程序的输入与数据处理,常用的插补方法,CNC装置的硬件、软件的结构及典型数据控系统的组成、步进驱动装置,交直流伺服驱动装置基本原理及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常用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数控机床中的PLC,典型数控系统的硬件连接等。本书力求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较大篇幅介绍了数控系统及各组成部分应用的实例,做到内容浅显、易懂、实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 本书主要作炕职院校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同时可供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中职机电类规划教材,主要介绍在工业等领域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安装、接线等方面的知识,对误差、抗干扰技术及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等也作了介绍。 本书形式生动、活泼,迎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浅显易懂,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每章均附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及应用型习题。 本书可作为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械、数控、机电一体化、汽车制造、电气自动化、智能楼宇、仪表仪器、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专业方向的教材,也可供生产、管理、运行及其他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书的参考学时约为48学时。
本标准代替GB 15968—1995《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本标准与GB 15968—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对标准进行了修订; ——“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删去了原有的引用标准《影像地图印刷规范》(GB/T 14510);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4部分:1:250 000、1:500 000、1:1 000 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4)、《地图印刷规范》(GB/T 1451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 ——“准备工作”中,对光学图像、光一电扫描图像和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地面分辨率的要求进行了 统一,并提高了对图像地面分辨率的要求指标;在“其
本书密切配合“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结合现代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了16个控制理论实验及2个课程设计,内容兼顾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每个实验都尽量提供了分立元件电路模拟和MATLAB软件仿真等多种实现方法。为方便读者,各实验前均有相关理论的知识点小结,可以帮助读者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电气类、机电类各专业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的指导书,也可作为其他相关理工科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