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混凝土强度与韧度兼容理论和模型的新成果,系结了著者多年来在混凝土强度与韧度兼容理论与模型、分析方法和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主括:混凝土、碾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以及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强韧参数测试方法、强韧参数概率统计分析模型及结构失效行为预测方法。 本书可供土木、水利、港口、海岸、近海工程、市政、水工材料等领域从事混凝土相关理论研究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参阅。
曹建生主编的《土木工程材料》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有关土木工程材料方面的一些资料,采用我国颁布的材料方面的新标准、新规范,并吸取了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新成就。在内容上,本书针对土木工程所涉及的材料进行介绍,涉及面较广,内容较全面,建议不同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选择重点进行讲解。
本书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之一,详细说明了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其在工程中的适用范围、质量要求及试验方法,重点介绍了无机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和砂浆、金属材料、无机烧结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木材及功能材料等内容。 本书内容翔实, 资料较新,运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辅以相关标准和试验作为指导,以便读者学习。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科研等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为规范采石宕口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关于印发2018年 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景园学字[2018]41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调查评估与规划;4.地质灾害隐患防治;5.地形重塑与土壤重构;6.植被重建与景观提升;7.工程施工与验收;8.维护管理与动态监测。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钢筋工程识图与算量进行讲解,共分5章,分别是:平法图集及算量原理介绍;梁钢筋识图与算量;柱钢筋识图与算量;墙钢筋识图与算量;板钢筋识图与算量。本书选取了施工过程中常用的、重要的构造措施作为案例来讲解,有助于快速培养读者的实践能力,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造价人员学习,也可作为大中专学校、高职高专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 教材。本书是配合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市政工程材料》的一本技能型指导教材,旨在提升学习者对常用市政工程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和判断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砂石材料、石灰和稳定土、水泥、水泥混凝土及砂浆、沥青材料、沥青混合料、建筑钢材、合成高分子材料、砂石材料试验、石灰和稳定土试验、水泥试验、水泥混凝土试验、建筑砂浆试验、沥青砂浆试验、沥青混合料试验、钢筋试验。
本书介绍了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以及水泥、混凝土、木材、钢材、防水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品种、规格、质量标准以及材料的选用和保管知识。本书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材料的性能的形成机理、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计算等作了由浅入深的介绍。 本次教材修订的宗旨,就是继续突出教材的 性、实用性、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学以致用;继续以贯彻落实 节能、利废、环保技术政策为核心;以 “十二五”规划期间,对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推广和应用为重点;本次修订涉及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共计 162 个。
侯伟主编的《混凝土工艺学实验》结合高等学校“ 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着重介绍了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配合比设计以及混凝土性能检测的实验方法。内容共分为7章,主要包括实验通用守则及数据处理、胶凝材料试验、外加剂试验、骨料试验、砂浆试验、混凝土拌合物试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试验。 本书配套理论教材为《混凝土工艺学》,两本书在理论和实验部分侧重点有所不同,建议读者结合使用,从而 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的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员阅读参考;对于建筑材料方向师生和混凝土行业的工作人员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作者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钢复合管约束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与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圆(方)形FRP-钢复合管约束混凝土短柱的单调轴压力学性能、约束机理和承载力计算方法;圆(方)形FRP-钢复合管约束混凝土短柱的往复轴压力学性能及其往复轴压应力-应变模型;圆(方)形FRP-钢复合管约束混凝上柱在往复水平荷载下的抗震性能。 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专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设计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习参考书使用。
本书在分析和总结现代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配合比特征的基础上,就突出的尺寸稳定性问题展开论述;深入剖析了以各种收缩为主要变形特征的混凝土的尺寸稳定性的机理;总结评述了 的混凝土尺寸稳定性的评价方法;从原材料、配合比、环境条件、施工条件等方面论述了混凝土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从各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混凝土尺寸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对于工程中尺寸稳定性问题 突出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和超长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制备、设计与施工等方面提供了可行的实施方案。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混凝土生产技术人员、工程施工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建筑安全防火设计是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是建筑师、规划师 的知识和技能。随着我国对建筑安全防火的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的加大, 以及 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的推进, 建筑安全防火设计课程在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学生以及备考注册消防工程师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 建造防火安全的建筑物是建筑师、城乡规划师以及相关执业人员的职业责任和法律责任。《建筑安全消防学》是培养未来建筑师、规划师、消防工程师的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材。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安全防火设计基础、建筑耐火设计、建筑总平面和建筑平面防火设计、 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 地下空间防火设计、 建筑装修防火设计、建筑防排烟设计、建筑灭火设备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供配电和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
陈桂萍主编的这本《建筑材料与检测》是“十二五”职业教育 规划教材,也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建筑工程技术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八个模块,具体包括建筑材料与检测基本知识、无机胶凝材料及其性能检测、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及其检测、建筑砂浆及其性能检测、建筑钢材、墙体材料及其性能检测、建筑功能防水材料、建筑材料与检测综合实验实训。
本标准共分10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5.配合比设计;6.结构设计计算;7.构造及构件规定;8.结构构件抗震设计;9.生产与施工;10 质量检验和验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JGJ/T 12—2019,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原行业标准《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2006和《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51-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共分12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5.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6.增大截面加固法;7.粘贴钢板加固法;8.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法;9.钢管构件内填混凝土加固法;10.预应力加固法;11.连接与节点的加固;12.钢结构局部缺陷和损伤的修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GB 51367—2019,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